最近上班近乎癫狂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我连续一周从晚上11点一直上到凌晨8点白天断断续续睡5-6个小时,晚上继续通宵工作到早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熬夜工作的正确方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熬夜工作的正确方式(连续7天通宵工作12小时累到反胃)

熬夜工作的正确方式

01.

最近上班近乎癫狂。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我连续一周从晚上11点一直上到凌晨8点。白天断断续续睡5-6个小时,晚上继续通宵工作到早晨。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最后两天,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吃饭没胃口,脑子转不动,眼睛布满血丝,浑身没有力气,像个提线木偶。

这种无止境的加班加点,不仅差点毁掉我的身体,也让我生活的幸福荡然无存。没时间跟老妈打电话,没时间给女儿讲故事,没时间看书,更别提出门游山玩水看世界了。

我得到了什么呢?回头再看,无非是给工作交了一份还算合格的答卷。这份牺牲身体和家庭代价换来的工作成果,其实背后隐藏了一个可怕的逻辑:

工作做不完没关系,我加班加点总能搞定。

别人1个小时做完的事,哪怕我再不熟练,2个小时总能做完吧。于是本来1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拖拖拉拉地做了两三个小时。原本可以准点下班,现在一个人在办公室弄得蓬头垢面。

导致这种低效的原因,就是我们给自己留了太多后路。

我们总觉得背后有无限多的时间,可以去换回自己拖拉低效的损失。这个逻辑没毛病,但是我们除了工作,还有诗和远方啊!

我们都不是只会赚钱的机器人。我们心中装着山川湖海,我们要爱,我们有自己的爱好,我们要给家人温暖的陪伴。

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浇灌的啊!

怎么忍心,用这些美好时光,全部砸在无止境的工作上呢?重点是,这些事情,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做完的!

低质量的勤奋,永远是毁人不倦。

02.

忙,拆开就是“心亡”。低质量的勤奋,很可能让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贫穷的状态。

有本书叫《稀缺》,说穷人永远缺钱,忙碌之人永远缺时间。即便给穷人更多钱,给拖延症患者更多时间,他们仍然穷困并且忙碌着。

因为一旦有钱,穷人就会挥霍掉。用每一个铜板填满生活的缝隙。

一旦有时间,忙人就想着干点什么事,把时间全部填满。

越穷越喜欢乱用钱,越乱用钱越穷。越忙碌越辛苦,越辛苦越劳碌。这样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每天都在很多人身上上演。

打破这种死循环的入口,就是给我们的生活留一点闲钱和闲暇。我们的口袋和大脑需要一点空间,来总结复盘,来投资储蓄,来为未来做一点筹划。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苹果树下找到灵感的。天才尚需闲暇,普通人更需要一个喘息的空间。

千万不要被看似努力的忙碌,给害死了。

03.

我有个同事小沃,工作非常拼命。她一天的工作时间,是别人的2倍以上。也就是我们12点快睡觉了,她才下班。有时看着她埋头苦干的样子,真为她心疼。

她负责业务考评,工作周期是按月结清。每个月底,要做出部门员工的考评成绩。

然而到了月底,不眠不休地工作到深夜,她仍然交不出货。靠时间熬,也没熬出什么名堂。其他很多准点下班的同事,却顺利完成任务,该干啥干啥去了。

我仔细观察了她的工作状态。她虽然每天人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其实根本没有用心。一边打字,一边跟人聊天,还特别喜欢诉苦,以此标榜自己的辛苦。

可惜,她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没有创造任何价值。给自己制造勤奋的假象麻痹自己,却全然不去找工作方法,是愚蠢和可怜的。

04.

我的好友Kris,是自律达人。他也是在体制内工作,业余时间写文章做公众号。

他上班也是非常忙碌,下班还要带2个小孩,留给自己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所以他今年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不要加班!尽可能地多留些时间给下班后的自己。

虽然说完这句话的当天,就滚回办公室加班去了…… 但是他一直在想办法,缩短自己的加班时间。

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之后,你就会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身边的所有资源,去想方设法地完成它。

比如以前出去吃饭,现在能不能请同事带,或者点外卖?

以前手动填写数据,现在可否想办法写个公式,一次性导入?

以前早上8点到,现在能不能少睡30分钟,提前到公司完成一部分工作?

心中有个目标,让我们做每件事,都有了定数。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个大方向。今天送外卖,明天搞销售,后天写代码,每天都在跨界,每天都在碌碌无为,最后就是一事无成。

确定了目标,才能使我们更加高效地运作起来,避免调入低质量勤奋的陷阱。

05.

这个社会,谁不在为生活努力和辛苦?

有时候看着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为了争取准时送达,在十字路口狂飙闯红灯,真的为他们捏一把汗。

但是如果没有方向感,不给自己思考和总结的时间,闭着眼睛一路狂奔,很有可能越努力,越辛苦。

平凡人的辛苦很廉价,关键是有没有跑在正确的赛道,有没有活在风口上,有没有“正确”地努力。

希望你也做个聪明的勤奋之人。


杨枫,二线城市,白天上班,晚上码字,专注个人成长,文章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