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

刘伯温真实历史(刘伯温的三位神秘)(1)

刘伯温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今属浙江温州文成县)人,明朝初年开国元勋之一。

生于蒙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至顺年间(公元1330年—1333年)考中进士。

至元二年(1336年),刘伯温出任江西高安县丞,任内勤于政事,惩治贪官污吏,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后因得罪乡绅富豪,不得不辞官隐居乡野,教书授徒为业。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义军首领徐寿辉攻占杭州,朝廷再度征召刘伯温出任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协助长官诏安义军,期间因不满朝廷官吏的贪腐,不久愤然辞官返回故里。

至正十九年(1359年),刘伯温隐居期间,受反元义军首领朱元璋礼聘为帐下谋士。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受封诚意伯,次年隐退故里,洪武八年(1375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明太祖朱元璋曾赞誉刘伯温为“吾之子房(张良,字子房)”,民间把刘伯温比喻成蜀汉丞相诸葛亮,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丽水县志》记载:刘伯温十六岁的时候,曾拜名儒郑复初为师,这位郑老师“性颖悟不群”,历任德兴县丞、处州录事等官职,任内政绩斐然。

郑复初因为官清廉,处事公正,晚年遭人构陷,愤然辞官,此后醉心于著书授徒,刘伯温跟着师父学习四书五经,在这一时期受益匪浅,当时,他还有一位师兄,就是《水浒传》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施耐庵。

刘伯温的第二位老师是江西临川人张中,张中早年醉心科举,却屡试不中,后期到名山大川游历,偶遇一道士,教授了他很多神秘的法术。

元朝末年,张中隐居江西龙虎山,潜心修炼,人称“铁冠先生”、“张铁冠”。

张中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学说,刘伯温隐居期间,拜张中门下求学。

张中早已预测到这个弟子将来会辅佐明君一统天下,于是向他传授了奇门遁甲、星象观测、预测未来等奇术。

刘伯温学成之后下山,接受了朱元璋的礼聘,并将自己的师父张中引荐给朱元璋,《透天玄机》记载:张中成功预测到了大将徐达、蓝玉的死亡时间,朱元璋去世后将会发生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著名历史事件,后均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真实历史(刘伯温的三位神秘)(2)

朱元璋

朱元璋曾向张中讨教大明的国运,张中说了一句:“过唐不过汉”,意思是超过唐朝,但不如汉朝长久。

朱元璋随后又问,自己的皇位将来会由谁来继承,张中却避而不谈。

建文帝在位时期,张中曾在南京反复吟唱一句:“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入帝畿”,意思是不要试图去驱逐燕王,燕王朱棣是个非常人物,他早晚会入主帝畿,君临天下的。

后来,燕王朱棣果真驱逐了侄子建文帝,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刘伯温曾对朱元璋的后代子孙充满了忧虑,于是向师父张中讨教。

张中说:“马嵬坡下血淋淋,大风吹过五花门。大哭一声天色变,八牛曳倒大都钟。赤足散发归梅岭,尸骨遍野入山林。”

马嵬坡就是当年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的地方,张中暗喻明朝末年的场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赐死自己的后妃,而后“赤足散发”,在煤山自缢身亡。

有一年,朱元璋病重,太医无计可施之际,张中进献丹丸三粒,朱元璋竟转危为安。

朱元璋病愈后大喜,赏赐张中一千两黄金及一万匹绸缎,张中婉言谢绝,叩谢皇恩,不久离开京城,再无消息。

刘伯温真实历史(刘伯温的三位神秘)(3)

刘伯温的第三位师父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道士,明朝嘉靖年间进士陆粲在《庚巳编》一书中中记载了自己的同乡——青田县令顾楩[pián]讲述的一段奇闻。

顾楩曾和刘伯温的孙子——刘翁(名字不详)一起出游,刘翁对他透露说:刘伯温还没有辅佐朱元璋的时候,知道老家青田山有灵异,于是就常常面对这山峰,坐下读书。

一年后的某一天,山崖忽然开裂,出现两扇门,刘伯温扔下书向山门走去,有人劝阻他说:“此中毒恶,不可入也。”刘伯温不听,径直而入。

刘伯温发现洞内明亮如白昼,有一间石室,墙壁巨石上写着“此石为刘基所破”字样。

刘伯温大喜,上前推动巨石,巨石应声断裂,出现一个石函,打开之后,发现是“古钞兵书四卷”。

刘伯温怀揣兵书走出山门,山门随即关闭,“壁合如故”。

刘伯温回家后阅读兵书,却发现深奥难懂。

不久,刘伯温再次入山,在山间寺中寻访到一位世外异人——老道士,于是当面请教。

道士表现出很冷漠的样子,刘伯温再三请求,道士举起那本书说:“这本书你能十天内背诵下来,我就教你,否则你就不要再来了!”

这本兵书有两寸厚,刘伯温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背诵了一半,道士大为惊叹:“你真是个天才啊!”于是就开始逐字逐句为他讲解。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之后,经常向他提起过这位道人。

朱元璋于是下诏,征召道人入京。朱元璋见过道人,道人自称已经八十岁了,却只是四五十岁的样子。

朱元璋于是命刘伯温和张铁冠、道人一起商议建造皇宫的大事。

起初,他们之间并没有商议,但是进献图纸的时候,竟然“尺寸若一”,朱元璋极力挽留道士,道士婉言谢绝。

朱元璋无奈,只好放走了道士,此后不知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