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考点归纳总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考点归纳总结(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考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考点归纳总结

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 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①《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②《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8)《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10)①《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②《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作者林海音,台湾苗栗人,现当代作家,她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诸多奖项。

(11)《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2)《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所写。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13)《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14)《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5)《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6)《猫》的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17)《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国别)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获得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9)《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 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0)《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虎符》等。 (21)《女娲造人》袁珂—《神话故事新编》: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22)①《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语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作为古人智慧和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在现实的,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②《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成。 ③《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一书,是由列御寇所著,战国时期道家人,“杞人忧天”现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28)我国四大名著的书名、作者、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人物相关事件:《三国演义》(罗贯中 元末明初)孙权刘备曹操 。主要讲三国鼎立的形成发展及结束。 《水浒传》(施耐庵 元末明初)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梁山好汉。讲的是宋朝腐败,官逼民反,大义之士群居梁山水泊,反抗朝廷的事。《西游记》(吴承恩 明代)唐僧师徒四人 。主要讲他们西天取经,对抗恶势力之事。 《红楼梦》(曹雪芹 清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讲的是贾王史薛四个家族从盛转衰,并重点描述了贾黛的爱情,贾宝玉为爱情反抗封建势 力,主要是对封建势力的批判。

课内重点语段分析

一、记叙文阅读(一)概括题:who what how1整体概括:重点人物、重点情节、最终结果。2.分层概括:注意线索;摘抄情感态度相关的词语;先分层,后概括。(二)赏析题1句子赏析修辞手法a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 B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描写:这是……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地写出了……表现了……为下文故事情节额发展作铺垫.环境描写:(雨雪):渲染气氛(凄清冷寂、温馨、伤感)、作铺垫、烘托心情、表现性格。2.人物赏析:摘抄 故事情节 人物描写(三)作用题标题作用:点明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中心(表现情感)、点名内容、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段落作用:

a开头段:结构作用—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开篇点题、作铺垫 内容作用—分析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b中间段:结构作用—承上启下、作铺垫 内容作用---分析表达方式(抒情、描写)

C结尾段:结构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内容作用—点名深化主旨(人物情感、精神品质)

环境描写作用:同上词语描写作用:动词,形容词语境义 特性含义题: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本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词语含义:表层含义(本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句子含义:主旨句,联系情感,人物精神品质,比喻义,还原本义感悟题:引,议、联、结

《春》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这一句运用排比描绘花色的鲜艳、缤纷。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闹”字写出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还使画面具有一种动感,进一步表现果树开花的繁荣景象。

3.第⑤段首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⑤段首句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用“抚摸”巧妙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4.“雨是最寻常的,……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多、细、密、闪亮

《济南的冬天》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句子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了山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况且小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句子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通过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秋天的怀念》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中的“扑”“抓”“忍”说明了什么? 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我”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2.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散步》1.第④段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用景物烘托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也暗示了母亲将随着季节的轮回而获得新的活力。

3.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2.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第②段,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1)第②段的形容词用得精彩,如用“碧绿”“紫红”,既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又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2)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单是……就……”从局部强调了“泥墙角一带”,这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生动。

《猫》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猫外貌的可爱。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滚来滚去”这一动词富有表现力,形象地写出了猫活泼、可爱的情态。

3.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扑”和“抢”用得好,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小猫的活泼好动和惹人喜爱。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使它后来死在邻家屋脊之上,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二、文言文阅读8《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陈太丘与友/期行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离开 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 古义: 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 :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 :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 委 :丢下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 之 :代词,他

③ 乃至 乃: 才

④ 则是无信 则 :就

《咏雪》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

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 :高兴地 似:像

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差不多 拟 :相比

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 不如 因:凭借

⑥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 :就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丢下他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跟别人约定一起出行,丢下别人自己就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很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进入大门不回头看。

4、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 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6、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六、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

(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柳絮”一喻好,不仅讲究形似更是神似,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3.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七、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5、主题归纳(多角度思考) 元方:明事理、懂礼识仪; 友人: 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启示: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6:(1)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 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的词语或名言?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 词语: 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名言:言必行,行必果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故事: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