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取洛阳之后,明大同总兵姜镶投降闯王。

闯王李自成最后归宿(闯王李自成的故事)(1)

农民军马不停蹄向北京进逼,京师震动,明王朝风雨飘摇,崇祯再也顾不得驻守关宁的吴三桂部所负北防重任,急令吴三桂入卫京师。北京城里弥漫着战前的恐怖气氛,不少老百姓逃离京城,大明朝积弊深厚病入膏肓,尽管崇祯皇帝立志高远励精图治,也无力回天。事已至此,也只好听天由命了。而作为胜券在握的农民军在即将攻取京城之前,也不断派人对北京军民进行攻心渗透和瓦解,

这天崇祯皇帝带着几个侍卫化妆成普通百姓视察城防,偶遇一伙人正在街上吵吵嚷嚷,几个人凑上去看时原来是一个算命先生,打一个招子,上书:神算王一卦。崇祯皇帝问:“算卦就算卦大家吵闹什么?”古时候皇帝久居深宫,虽近在咫尺,认识皇帝的却并不多,有人见崇祯皇帝打听也不理睬,也有人漫不经心地解释说:“你没见招子上写着吗?王一卦,王一卦每天就算一挂,大家都想争着先算,几乎快打起来了。”“你们为什么这样争持不下,难道他算的真准?”“真准真准!王一卦来了半月,还没挪窝呢!天天挤着算。”崇祯皇帝听了一下来了兴致决计要算一卦:“既然如此,本人公务在身,事关国之安危,耽搁各位,让在下先算一卦!”有人还不太情愿,但见崇祯身边的几人身手不凡并迅速将大家隔开,大家知有来头,谁也不再多说。唯有那个王一卦不慌不忙地说:“各位稍安勿躁,就给这位贵人看看!”王一卦问崇祯想看什么,崇祯说:“如今多事之秋,危难之时,余在大明,身系家国,敢问国运?以求周全!”王一卦淡淡一笑沉吟半晌,挥笔写下一贴递给崇祯,但见贴上写着:

大明天下本火生,

人害天灾百祸蒸;

日月并行气数尽,

海枯石烂运将倾。

崇祯皇帝看了闷闷不乐,也不多言,招呼随从给王一卦银两,谁知王一卦转眼已无影踪,崇祯以为王一卦担心算了霉卦遭受报复,不由得苦笑一声,只得怏怏回宫。连夜召集大臣解卦,群臣都愁云满面,诺诺连声,不敢妄语。自此京城内外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李闯王势如破竹,以摧古拉朽风卷残云之势,连败官军,直取京城。眼看着京城已破,朝纲即倾,众臣将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逃的逃,高官显贵更是良禽择木,纷纷见风使舵,危难时崇祯帝起用吴襄提督京营,飞檄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孰料召老臣吴襄商讨守城对策,吴襄拒绝应诏闭门待降,在靠山山倒靠河河干的情况下,为防异族凌辱,崇祯帝亲手杀死心爱的女儿后吊死在景山,李闯王浩浩荡荡进入北京当起了大顺天子。

奉旨带兵进京的吴三桂也知明朝大势已去,故意拖拖拉拉,半路上听说北京已经陷落,知道大明气数已尽,于是在山海关一带驻扎下来,凭着自己手下十万大军,不愁有官做有饭吃,他要静观天下变化,等待良主三顾茅庐。尤其是吴父吴襄及全家老小和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尚在京师,更令吴三桂放心不下,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只要父亲和家眷在闯王手里,他将来与闯王讨价还价的腰杆就直不起来,所以他希望在闯王立足未稳之时,让老父吴襄乘乱逃出虎口。怎奈行动晚了一步,待他写信提醒父亲时,其父吴襄已做了农民军的俘虏。吴三桂无奈只得暗示父亲归顺自保,并保护爱妾陈圆圆的安全。

其父吴襄身在乱哄哄京城也是六神无主,休说保护陈圆圆就是自己的性命也不保险。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的心上人遭受凌辱,老头一度策划由家人护送陈圆圆偷偷骑马奔赴山海关找吴三桂。吴三桂得知后认为北京距山海关路途遥远,孤男寡女加上兵荒马乱根本就难保安全,所以急忙函告父亲罢手,吴襄只得作罢。

陈圆圆身陷北京,整天焦急万分,听得公公打算托人送自己出城投奔吴三桂,想想就要去山海关去见朝思暮想的吴三桂,心中别提有多欢喜,谁料正待启程之时,忽听人报吴三桂函告父亲不让将陈圆圆送去,圆圆大失所望。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圆圆连夜赶做了一双绣靴托人寄去,期盼吴三桂穿着此靴尽快前来搭救自己早日离开是非之地。

且说吴三桂在关外经常接待前来劝降的说客收到闯王的劝降书函正犹豫不决,忽有人来报圆圆托人捎来绣靴一双请吴三桂检视,吴三桂急忙打开包裹,一双崭新的绣靴展现在眼前,俗话说自古英雄爱美人,一代豪杰吴三桂亦是怜香惜玉的性情中人,昔日多少个花前月下的缠绵,海誓山盟的美好时光,勾起她对陈圆圆的无限牵挂,吴三桂见物思人泪如雨下,他捧起绣靴细细打量,觉得这绣靴的针脚似乎比圆圆以前做的略显毛糙,凭着圆圆那贤淑细腻的性格,如果不是急着要表达什么,她或许不会寄这双靴子来的,说不定这双靴子里还会隐藏着圆圆心里的什么秘密,吴三桂将手轻轻伸进靴子探摸,果然发现靴子里藏着一封信,但见上面写着:

妾陷北京城,君据山海关;梦里与君谐,醒来千里远;

身边虎狼多,岂能有完卵?霸王夕别姬,方得舞与歌;

岂独君与妾,歌舞难相悦;青春匆匆度,岁月成蹉跎;

日日思君至,何日罢干戈!草草绣靴至,愿君勿忘我!

早日投明主,干戈化玉帛。……

吴三桂看完圆圆的诗文,泪如雨下,细想一下觉得既然大明已亡,良禽择木而栖,良马择槽而司,不如及早投奔李自成化干戈为玉帛共图大业。正欲命人起草文书恢复闯王,忽有探马接连来报,说是李自成一进北京,就住到皇宫,将部分宫女集中起来,分赏给诸将和群臣享用,又施“助饷”政策,设立“比饷镇抚司”,由大顺汝侯左都督刘宗敏负责,勒令原明官员富户“放血”助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不等。刘宗敏指挥各路军兵到处抓人,随便用刑拷打。满京城到处可见受束带枷喊冤叫屈痛不欲生之人。刘宗敏府第三个大院,每天受夹棍刑罚的都有数百人,所有进去的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短短数日刘宗敏逼得饷银七千万!

吴三桂听了心想:当初崇祯皇帝穷得没钱理国,向群臣借饷几百万而不得。如今,刘宗敏李过往死里一顿打,就轻松抖露出七千万,难怪崇祯吊死煤山时怒言: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可见这些昏官个个该死,受刑活该!

再说闯王手下那个军权在握的刘宗敏,自进了京城之后,变得越来越飞扬跋扈,根本不把闯王放在眼里,整日我行我素,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听说前朝老臣吴襄的儿子辽东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美貌绝伦,顿生霸占之意,有幕僚建议吴三桂手握重兵不可轻易得罪,刘宗敏哪里肯听,立即派亲信数十人前去捉拿。手下人来到吴府将陈圆圆捉住后,不敢怠慢立即派数人押往刘宗敏处,留下大队人马捉拿吴家老小并收刮钱财。不料数人压着陈圆圆离开吴府眼看就到刘宗敏处,忽然从对面冲来一队人马,声称奉闯王之命接收陈圆圆。来人兵刃在手,凶神恶煞,兵丁不敢不从。待兵丁报与刘宗敏,重新派兵追赶,早已不见了陈圆圆的踪影。气得刘宗敏只骂手下:“窝囊废!”顿生对闯王的恨意。

有探马对吴山桂说:“现在刘宗敏属下个个腰缠万贯,耀武扬威。肆意抢劫淫掠,强抢民女的事件时有发生,大白天,店铺和居民经常遭受抢劫。刘宗敏还亲到吴府收掠,声称闯王看上圆圆美貌,将吴襄老官人及家人连同陈圆圆强行掠去,至今不知死活。”

俗话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如今家人被抓,父亲被囚,爱妾被占,吴三桂听了不由得火冒三丈,把闯王书信撕得粉碎,挥剑怒砍桌椅,将大顺信使怒踢数脚命人拉出去斩首,幸被下属以双方交兵不斩来使为由强力劝阻,改丈数军棍放回。

大顺信使回到北京,将吴三桂当面撕碎闯王亲笔连踢加打使者的事向闯王哭述一遍,闯王震怒立即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商议征讨吴三桂事宜,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哪知此时的刘宗敏军权在握,居功自傲肆无忌惮,即不把闯王放在眼里,更不愿轻易离开安乐窝,见闯王派自己去三海关,就非常蛮横的顶撞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同是偷鸡摸狗发迹,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老子去前线卖命?”李自成深感尴尬,环顾左右竟无人敢呛刘宗敏一句,加之除了刘宗敏没有可派之将,无奈之下闯王怒言率师亲征。刘宗敏见闯王动怒才稍有收敛,勉强随李自成去讨吴三桂。

农民军人山人海杀气腾腾直奔三海关,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雄关两侧,喊声四起,磨刀霍霍,一场惨绝人寰的厮杀就要开始。当地不少黎民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担筐撅篓,离井背乡,以避战祸。

这天,吴三桂正忙着部署构筑工事准备坚守三海关,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李闯王在关前喊话。吴三桂不知是真是假,急忙安排军兵加强防守,然后在精兵的护卫下登上城墙来会李闯王。但见山海关前义军蚁涌蜂钻,漫山遍野,刀戟纵横,旌旗猎猎,遮天蔽日,吴三桂看了不由得胆战心寒。李闯王骑马在关下喊话:“上面是吴总兵吗?”

“正是在下,闯王可好?”

“好,吴总兵!久闻将军勇武,一向忠心耿耿,怎奈大明气数已尽,报国无门。今日特率二十万铁骑迎接将军再造日月,愿与将军共享大顺天下,不知意下如何?”

吴三桂没想到闯王会亲自带兵来攻三海关,只见闯王骑着白花马威风凛凛立于三海关下,离吴三桂只有一箭之地,吴三桂暗暗称奇,心想:闯王果然是个英雄,如此身先士卒甘冒风险倒有几分令人佩服。俗话良禽择木而栖,好马择槽而司,倒有几分投奔之意。但转念一想,李自成一伙进京后杀人劫掠无恶不作,至今父亲吴襄不知死活,圆圆被抢,据传竟是李自成贪恋美貌指使手下所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此等恶徒岂可与之同流合污!想到此吴三桂平生几分厌恶之心,于是答话:

“谢闯王美意!久闻闯王仁德,有谣云:开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百姓求之若甘霖,盼之如日月,岂知闯王攻城掠地闯入京城,亲自宠人爱姬,部将掠人妻女,兵丁敲诈勒索,家家如刮似剃,户户人去楼空,深知闯王来了无需纳粮是真,爱人妻女亦胜似自家妻妾。吴某才德浅薄,实难与闯王的大仁大德相谐相衬,更不敢高攀您的江山。大明虽破,残月尚明,留得青山在,不愁日东升。吴某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的鬼,吾意已决,无需多言。”

闯王见吴三桂话不投机,将手向后一摆,众军两边一闪,几个军兵连推带拉涌出一个人来,此人反绑双手,面目憔悴,蓬头垢面。吴三桂仔细打量,竟是父亲吴襄,一时惊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口里喃喃:“父亲……”

吴襄见了吴三桂叫一声:“儿呀,为父苦也!”接着就按照闯王的吩咐声泪俱下力劝吴三桂投降,吴襄说:“为父今天这等模样,想来我儿也得心痛,不是为父不忠,如今大明山穷水尽,实无扭转乾坤之力,俗话说识良禽择木而栖,良马择槽而司,时务者为俊杰,为了我儿的前途,也让为父苟且偷生,你就归顺闯王吧!哦……”吴襄还想再说,吴三桂抢去话头:“父亲此话差也!李自成信口雌黄,编造谎言惑乱百姓,口里喊的是均田免赋,实际到处烧杀抢掠,把我大明江山糟蹋得一片狼藉,你我身为大明臣子理应奋力剿除贼寇,岂能忘恩背主,叛国求荣?往日教儿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立志精忠报国,势穷之时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值此众目睽睽之下你竟说出如此不忠不义的话,实在令孩儿无地自容。”听到儿子这般说辞,吴襄面红耳热羞愧难当,口中哭诉:“出此下策我也是身不由己,你就救救为父吧……”吴三桂打断吴襄话头怒斥道:“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哉?何况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如果父亲想活,那么除非儿子自刎谢罪,上可全忠下可尽孝。”说着拔剑就要自刎,慌得手下急忙拦拉劝阻。吴襄见儿子态度坚决,想想自己这把年纪,干么把儿子难为成这个样。不由得老泪横流,痛哭失声。闯王高声催逼:“如不投降这就杀了你爹吴襄!”下边军兵将刀架到吴襄脖子上,吴三桂及手下军兵都惊得睁大了眼。忽然吴襄大叫一声猛然将自己头颅撞在身边的炮车上,登时脑浆迸裂,气绝身亡。吴三桂看得清楚,又惊又气,一时怒气攻心昏厥过去。闯王见吴襄突然碰车身亡,顿觉劝降无门有些手足无措,但见吴三桂突然昏厥反觉是个机会,顺势将帅旗一摆命令手下攻打三海关。刹那间,箭如飞蝗,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动地,把三海关明军惊得慌作一团,将帅们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扶着吴三桂返回帅府休息。

李闯王仗着人多势众几次猛攻三海关,怎奈明军把守关口,接战场地狭小,农民军难以展开,虽然争斗总占上风,但三海关久攻不下,闯王心急如焚。

吴三桂在帅府苏醒后心情一直非常沉重,几次到三海关巡察,看着漫山遍野蚁涌蜂钻的农民军,可谓人马如海,枪刀如林。如今天下多已归服,闯王坐拥大半江山,凭着自己手里几万兵马,要重新恢复大明江山岂不是痴人说梦!现在父亲已为国身死,国难家仇,再谈归顺岂不是不忠不孝落个万世骂名。现在南面闯王步步相逼,北方鞑子更是觊觎中原大好河山,一旦南北合谋,我吴某人岂不是合掌拍中的苍蝇,登时化作肉泥!是归南还是交北必须尽快作出决断。正当吴三桂犹豫之际,有军兵来报:“有鞑子多尔衮使者求见。”吴三桂整理一下衣服说:“传他来见!”……

话说长期觊觎中原大好河山的满清政权,一直严密关注大明朝风起云涌的农民暴动,他们曾致信李自成“协谋同力,并取中原”,遭到农民军的拒绝。李自成推翻明朝使满清大为震动,决定乘乱劝降手握重兵坐镇三海关的吴三桂,作为入主中原的马前卒和向导,满清当局即令全民皆兵,凑集兵马,待机而动。面对闯王的强大攻势,吴三桂只得答应多尔衮的劝降条件,亲派使者向多尔衮转达归顺乞师共讨闯贼之意。多尔衮接到急报大喜,立即帅雄兵十多万协助吴三桂入关。

农民政权年号大顺永昌元年四月李自成与吴三桂大战于三海关前,正难分难解,山海关里忽然冲出鞑子兵,与吴三桂合击李闯王,李自成卒不及防,败走北京,吴三桂率部紧追不舍。

农民军本就是乌合之众,缺乏训练,纪律性极差,胜时一拥而上争功邀赏,败时一哄而散只管逃命。相比之下吴三桂的明军反倒是训练有素,冲锋陷阵如风卷残云所向披靡。吴三桂一心想着报仇雪恨追击李自成,他发布文告,号召汉族地主富豪支持满清打击农民军,把个李自成追的先退山西,再逃湖广,到了湖北通山县突遭当地民间武装袭击身亡。

随吴三桂进入中原的满清贵族进占北京城后,四处一打探,发现中原到处空虚,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正愁没人管理呢,多尔衮奏请顺治帝迁都北京,于是六岁的顺治帝福临从盛京移驾京师一腚坐下就安安稳稳‘定鼎燕京’了。随着清军入关涌入的大量满人一部分作为‘禁军’驻扎北京内城号称“禁旅八旗”,汉人则只需买卖不许常住京城。其余满人作为“驻防八旗”分驻全国各地大中城市专设的“满城”,而不许汉人进入,其城内事务只有满族将官能管,地方管理则无权过问。汉人被强行规定“留头不留发”,不得保留明朝发型。

且说吴三桂先后荡平李自成,杀死南明小皇帝,为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一度炙手可热,被封为平西王。为了笼络吴三桂,还将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和硕长公主许配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吴应熊与公主婚后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岂不知清政府明里一盆火,暗里数把刀,由于吴三桂手握兵权,割据一方,甚至收编李自成张献忠旧部,豢养死党,始终是满清统治者的一块心病,满清政权一刻也没忘了算计吴三桂父子,有时风言风语闹得满城风雨,连留住北京的吴应熊也略有耳闻。吴应熊将听到的事说给和硕长公主,公主也生疑窦,屡向顺治帝和多尔衮等皇亲国戚哭闹求证,清廷担心夜长梦多,干脆将吴应熊杀害,并对公主严加约束,封锁消息数年,唯恐吴三桂知道。

且说平西王吴三桂随着农民暴动和反清复明势力的逐渐平息,日子越来越不得意。康熙二年(1663)即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六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康熙十二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见此情景吴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冀朝廷慰留。谁知康熙乃万世明主认定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经理撤藩事宜。眼看着自己好景不再,吴三桂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会派死党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一会装神弄鬼托仙人云自己是华夏真主。鼓动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却又下不了决心。

一日吴三桂在王府正心烦意乱,忽然接到和硕长公主寄来的一个包裹,说是为公公祝寿的。吴三桂将包裹打开竟是一双绣靴,他定睛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这双绣靴无论是尺寸大小,还是所用布料、针法,所绣花样与当年在三海关收到的那个一模一样,“难道?难道!……”吴三桂不由自主的喃喃自语,当年那一幕幕一桩桩,李闯王逼迫、父亲吴襄的哀痛、圆圆的书信、清军如狼似虎的入关、追击流寇的场场恶战、南明永历帝被绞死,自己被封平西王……全都浮现在吴三桂的眼前。昔日多少个花前月下的缠绵,海誓山盟的美好时光,勾起她对陈圆圆的无限思念,吴三桂见物思人泪如雨下。

当年硕长公主下嫁吴应熊,吴三桂与满族盛装的公主短暂谋面,似曾相识,时为荣耀笼罩,何曾多想!想想眼前处境,他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老泪横流。他檫干眼泪拿起一只绣靴试穿,刚将一只脚轻轻往靴内一插,忽然脚下一阵刺痛使他急忙将脚缩了回来,用手试摸发现靴里藏满了绣花针。吴三桂知有蹊跷,拔出宝剑刺啦豁开鞋帮,发现里面竟藏着一封信,大意是:

父王在上:不孝儿媳请安!时值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时,父王功高震主,清廷早已心存疑忌,必欲除之而后快。吴应熊偶悉端倪,已遭密杀多年,清廷封锁信息,监视异常严密,愚媳如在囚笼,无奈以绣靴传书,望早思良策,避卸磨杀驴之灾,雪应熊不白之冤。愚媳敬上。某年某月某日。

吴三桂看过书信,震怒如雷,口中大骂“鞑子!”连呼“欺人太甚!”当即挥剑将桌椅砍折,茶具摔碎,又把王府江山画屏扯得破烂不堪。

次日他率领部下祭扫明王陵墓,檄文指责清朝“窃我神器,变我冠裳”,接着九反中原,一度连下贵州、湖南,饮马江西、湖北,但由于满清坐拥中原日久,根基已深,吴三桂勾结外族引狼入室,人心已失,缺乏感召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吴三桂被满清灭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