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很多父母所渴望的品质。这样的孩子不仅能取得好成绩,还能让父母省心。但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培养,那么具体该如何入手呢?本文从教师和家长的视角分别提供了可行建议。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1)

暑假除了可以让孩子适当休息调整,也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但如何让孩子在假期自主学习,不沉浸在电子产品营造的虚拟世界中,成为萦绕在家长心头的难题。

其实,从心理学和思维的视角来认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内在动机的学习,其二是自我监控的学习,通俗一点说,孩子需要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同时要对学习过程有意识地进行计划、反思和改进。无论是内在动机还是自我监控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长期的培养。

激发内部动机,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孩子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与动机有关。

动机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维持人的行为的内部唤醒状态,主要表现为追求某种目标的主观愿望或意向,是人们为追求某种于其目的的自觉意识。它是由需要产生的,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且存在着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才能够转化为动机。

我们可以把动机看作推动一个人展开活动的动力,孩子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动机激发对促进孩子学习有重要作用。从动机的来源上讲,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关注活动本身,主要包括好奇心和兴趣;而后者关注外在的奖励、认同和指导

其中,内部动机很关键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2)

1、内部动机的内涵

内部动机包含了好奇心和兴趣两部分内容。

好奇心作为人类的本能,是对探索新事物、挑战不确定事件的强烈渴望,是人类进行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时需要具备的重要心理特征。它是人类探求新知识、自身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习者意识到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因此,好奇心是内部动机中的一种核心成分

实际上,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孩子随着一声哭喊,怀揣好奇心呱呱坠地,但是当前亟待变革的教育方式将其好奇心逐渐消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留这一本能,让他们培养总是怀有探索新事物、挑战不确定事件的渴望,从而有效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兴趣是内部动机的另一重要成分,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产生于需要,它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有学习的需要,同时,这种需要应与孩子过去的知识经验和愉快体验相结合。这也要求教师和家长能给孩子提供感到愉快的学习体验,令孩子从中产生兴趣,继而持久地学习。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3)

而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所从事的事情的兴趣,而间接兴趣更多是对所从事的事情结果的兴趣。以孩子的学习为例,有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来自于学习本身,这是直接兴趣;有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则来自于学习的结果——考出好成绩,这是间接兴趣。

第三,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

2、激发内部动机的机制

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我们需要了解内部动机的激发机制。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4)

▲内在动机激发的机制

第一,内部动机产生于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激发孩子学习需求,可从将教学问题的难度设置在最近发展区,满足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的需求,引导确定恰当的目标这四个策略入手。

其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而家长可以通过满足孩子的自主感、归属感、胜任感,以及让孩子确定恰当的目标来实现学习需求。

比如在孩子胜任某项任务的时候必须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以口头奖励为主,如此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提高他的自尊心。如果你的孩子自尊心较低,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逃避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而不是积极参与,也就不能达到实现激发学习的需求。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5)

激发学习需求后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水平的提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尝试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学习了百分数,那么在和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帮忙对比同类商品:一个品牌买一送一,一个品牌打八折,哪一个更实惠?当孩子帮了忙,家长就要鼓励孩子,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情境影响动机。例如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剧场中看戏,这些情境很可能会感染在场观众,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情境。我们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激励性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利用反馈的积极作用,给予孩子有效支持,在情境中帮助孩子学习。

第三,品质决定动机,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比如提高孩子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主体在行动前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判断和预期)。目前,有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妄自菲薄。实际上,他们是有实力的,只是缺乏自信,甚至因此放弃一些机会。

总之,我们可以从激发学习需求创设利于学习的情境培养良好品质三个方面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自我监控,让孩子学会更深层次的学习

在认知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指出元认知是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基础,元认知调节即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6)

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对于个体的自我状态作出调整以便问题顺利进行,包括对个体认知过程的计划、监控及检查能力。

1、自我监控的内涵

对孩子而言,自我监控能力就是他们能针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和反思的能力。

从自我监控的范围和时间上来看,孩子学习的自我监控包括对自己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学习的自我监控,例如对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的监控;也包括对自己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具体学习活动的监控,例如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效果评价等的监控。

从自我监控对象的性质来看,孩子学习的自我监控可分为对认知因素的监控和对非认知因素的监控。例如前者主要是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注意程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后者主要是指对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

2、如何实现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存在计划阶段、控制阶段、反思阶段的循环。计划阶段包括了目标设定和策略计划;控制阶段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控制;反思阶段包括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这也是自我监控的机制。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7)

第一,强化目标意识。

首先,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目标分解为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而学习目标实现的路径则是从近期目标开始,逐渐达成中期和长期目标。

其次,要建构具体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体系。例如,将一个总目标横向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当每一个小目标实现后,总目标自然就达成了;也可以将总目标纵向分解成多个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

另外,可以引导孩子根据任务和目标状态主动选择有效手段和策略。通过学会学习策略,让孩子意识到任务或目标不同时,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也不同。由此让孩子主动地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的不同选择最佳的策略和手段。这也要求孩子了解自已的特点,如此才能针对自身特点采取高效的策略。

同时,引导孩子善于自我评价目标体系,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要让孩子善于应用所确定的目标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注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最优化的学习。实际上,很多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时提及的纠错本就是发挥了这样的功能。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8)

第二,掌握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涉及知识之间的组织等内容,方法五花八门,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思维工具来辅助。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策略:

1.记忆策略。让孩子加强理解,形成结构;同时,根据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关于记忆的知识。

2.组织策略,包括分类法和结构法。组织就是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它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效地应用组织策略,不仅有利于材料的识记与提取,也有利于材料的理解与表达。

3.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了类比、比较、拓展等方法。

怎么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遵循两大机制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9)

第三,重视监控调节。

自我监控需要经过确定目标,制订目标,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四个环节。

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确定目标和制定目标时,注意分析情境与资源,研究任务与特点。譬如,有的孩子喜欢在半夜思考,有些孩子清晨最有学习的动力,所以需要了解自己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实现目标才能事半功倍。

在孩子实施计划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监督,确保他们在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计划,当不能按照计划如期完成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切不可半途而废。在总结反思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总结过程与结果,反思经验与教训。总结反思之后,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或者是调整原来的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的有效引导,家长的意识和行动,也需要孩子的自觉。在多方合力之下,我们得以让孩子拥有一项受益终身的能力。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