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上曰:“卿辈皆以(认为)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这样)。若天下义安(安定),家给人足,虽(即使)不封禅,庸(表示反问;岂)何伤乎!且事(侍奉)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这样以后)可以展其诚敬(诚信敬意)乎!”

文武百官又请行封禅大礼,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从前秦始皇行封禅礼,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代岂能认为文帝的贤德不如秦始皇吗!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

群臣请之不已(停止),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未安邪?”曰:“安矣。”“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服(归服)邪?”曰:“服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为不可封禅?”

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徵认为不可。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去泰山封禅,是因为国家不安定吗?”答道:“安定!”“四方夷族未归服吗?”答道:“归服了”。“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行封禅礼?”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全文翻译(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1)

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指上述几条理由),然今户口(百姓)复(恢复)仓廪(储放粮食的仓库)尚虚,且远夷君长(部落的首领),皆当扈从(随从;跟随),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显示)以(介词,把)虚弱也。况赏赍(( shǎng jī 赏赐)不赀(bù zī.数量极多,无法计量),未厌(满足)远人之望(欲望)给复(gěi fù免除赋税徭役)连年,不偿(补偿)百姓之劳(劳苦)。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表反问,怎么)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搁置,停止)

答道:“陛下虽然有上述几条理由,然而户口没有恢复,国家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陛下的车驾东去泰山,大量的骑兵车辇,其劳顿耗费,必然难以承担。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咸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如今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目草木丛生,)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象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政策,陛下怎么能采用呢。”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就停止封禅事。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全文翻译(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2)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根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近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修缮;修建)微多,谏者颇有忤(忤逆)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实在,确实)有是事。”

十二月,丑日,太宗与大臣们计论安危的根本所在。中书令温彦博说“深愿陛下能经常如贞观初年那样就好了。”太宗问:“近来为政有所懈怠吗?”魏征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多起来,劝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之处。”太宗拍掌大笑着说:“确有其事。”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全文翻译(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3)

辛未,帝亲录(审核)系囚,见应死者,闵(通“悯怜悯”)之,纵使归家,期(约定期限)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监督带领),皆如期自诣(到,往)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告诉)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辛未日,太宗亲自审监的犯人,见到应处死的人,内心怜悯他们,放他们回家,但约定明年秋季回来就死。于是下令全国的犯人,均放他们回家,等到期限到了的时候赶到长安。贞观七年放回家中的死囚犯人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视组织,都按期限自回到长安牢狱,没有一个人逃亡,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这一年,公卿以下大臣再次请求太宗行封禅礼的络绎不绝,皇上告诉他们:“朕有气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会加剧,你们不必再谈论此事。”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因···获罪)系狱(囚禁于牢狱),自恃(依仗)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押至)长安面诘(诘问)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通“凌”,欺凌)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贞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投入牢中,自恃品秩高,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命人将其乱杖打死。太宗大怒,命令将刘仁轨押至长安当面质问他。刘仁轨说:“鲁宁当着陈仓百姓面如此羞辱我,我实在是念恨之极,因而将他杀掉。”魏征说道:“陛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吗?百恃强而侵凌官吏,就如鲁宁一样。”太宗高兴,提升刘仁轨为阳县丞。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全文翻译(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4)

上将幸同州校猎(泛指打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庄稼成熟),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承担)猎事,治道葺(修葺)桥,动费一二万功(指人力),实妨农事。少(稍微)銮舆(天子车驾)旬日,俟(等到)其毕务,则公私俱济(有好处)”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太宗将要去同州狩猎,刘仁轨上奏说“今年秋季粮食已成熟,百姓刚收割十分之一,让他们承担狩事,筑路修桥,耗一万エカ,实在是坊碍农事。希望陛下稍停留十天,等到百姓枚割完毕(再狩猎),那么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太宗给他玺书,嘉奖并米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提升刘仁轨为新安县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