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曲《啊,故乡》唱遍大街小巷,也让《庐山恋》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这部电影,没有尖锐的斗争,没有狗血的剧情,只是描述了一段简单质朴的爱情却红遍全国,也贡献了中国影史的第一吻。
在那个票价才两毛五的年代,《庐山恋》竟然创造了一亿票房,可谓万人空巷、家喻户晓。
男女主角张瑜和郭凯敏,也一夜红遍全国,成了“当时的顶流偶像”。
但是,张瑜一夜爆红之后,却选择弃夫出国,跑到好莱坞做起了底层。
几十年过去,张瑜现在过得怎样呢?
01.歪打正着成演员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张瑜出生于上海一户普通家庭。
彼时的上海还称不上“魔都”,家家户户都节衣缩食地度日,张瑜也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长大。
15岁时,张瑜从上海华山中学毕业,随后被分配到了上影厂,成了一名专业的电影演员。
这在当时,可是个极时髦的差事。
然而,这却并不是张瑜的心之所向,反而有点歪打正着的意思。
那一年,上海儿童剧院在当地招募小演员,张瑜随朋友去试镜,谁曾想朋友落选,导演却相中了她。
和其他女演员不同,张瑜的生活没那么多花里胡哨。从家到厂两点一线,除了周末很少出来交朋友,爱情更是想都别想。
为了磨练演技,她先后参演了《春苗》、《第二个春天》、《青春》、《啊,摇篮》等,虽然不是女一号,但她却一点都不着急,静静等待下一个阳光普照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有一年,作家毕必成去庐山参加学术交流会,看到庐山的大好风光后,一时兴起创作了《庐山恋》,并把剧本交到导演黄祖模的手中。
黄祖模是上影厂元老又是知名大导,看完剧本后也很喜欢,当即决定开拍。
可是,找谁来当女主角呢?
主角周筠是个阳光可爱的姑娘,她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内心对爱情充满向往,必得是个爱笑的姑娘才可以。
就在大伙一筹莫展之际,厂长突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出演过《傲蕾.一兰》的张瑜。她有一口标准的大白牙,笑起来简直能把人融化,开朗活泼的性格也和人物极其相称。
就这样,男主角由郭凯敏饰演,女主角由张瑜饰演,电影也火速开拍了。
因为是爱情片,男女主演又不认识,而且都没谈过恋爱,拍摄亲密戏时很不适应,两人经常拍着拍着就羞红了脸。
在拍摄“荧幕第一吻”时,俩人迟迟进不了状态,有时刚一凑近就不行了,甚至嘴巴都没碰上便又缩了回来。
剧组外面围了一大圈记者,他们架着长枪大炮等着“抓拍”,这下张瑜、郭凯敏更紧张了。
为了让俩人放轻松,负责灯光的老师傅举着反光板遮挡外面的摄像头,导演还吩咐工作人员清场,以创造绝佳环境。
张瑜回忆说:“我当时特别紧张,头天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他实在放不开,我就想换我亲他吧,这也符合角色设定。”
就这样,张瑜慢慢整理好情绪,瞅准机会便亲了上去。
虽不是“接吻”,但郭凯敏的小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荧屏吻戏也就此诞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俩人感情逐渐升温,尤其是郭凯敏,常常帮张瑜买饭带东西,还总有意无意地创造对话时机。
就连导演也有意撮合他们,如果这两位成了,对《庐山恋》也是一种成全。
可惜郎有情妾无意,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张瑜无心于此,甚至都没觉察到对方的喜欢,事后才半知半觉。
在张瑜心里,和她同龄的郭凯敏只能算是同事,她更愿意嫁给一位成熟的男士。
1980年,《庐山恋》上映,小到农村收麦场上的露天电影,大到城市角角落落的电影院,男女老少争相观看,造成了空前的轰动效应。
那时,演员都没有维权意识,商贩们却瞅准了商机,大到家用电器,小到牙膏牙刷,全都印上了张瑜和郭凯敏的照片,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张瑜,因为年龄小,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有多红,直至生活受到影响,她才后知后觉。
多年后,她去五台山旅游,一位老人看见她后激动不已,一直追着她要合照。
更有意思的是,庐山也因这部电影广为熟知,成了当时的“网红景点”,当地的影院还更名为“庐山恋影院”。
据说,这家电影院每天都在轮播《庐山恋》,成了全国放映《庐山恋》最多的一家影院,还因此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电影的高热度也使张瑜拿到了很多奖,并与刘晓庆、陈冲、斯琴高娃、潘虹并称为“银幕五花”。
然而,面对巨大的荣誉,张瑜却并不开心。
02.心生凉意的张瑜
从杭州领完华表奖,又要去上海领文汇报奖;从北京参加完活动,又要去上海参加活动;张瑜累到不行,经常在车上一路哭一路走。
自打走红后,张瑜再也没有了自由时间,出门都得戴着墨镜、顶着帽子,一年四季都要被人围观,甚至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
这种过度曝光的生活,让张瑜的生活彻底混乱,眼泪也成了她的日常。
有位长期跟拍张瑜的记者,曾写了一篇名为《眼泪背后的故事》的报道,真实还原了张瑜走红后的心酸与无奈。
除了过度曝光,事业上的“虚假繁荣”也让她心生退意。
凭借《庐山恋》爆火后,大批导演趁机写出不少爱情剧本,套路大都千篇一律,一直在积极邀请张瑜出演。
高度雷同的剧本让张瑜深感“没有意义”,她很想再走一级台阶,压根不想重蹈覆辙。
而且,作为事业型女人,张瑜一直都觉得自己专业度不够,想去高级学府进修一番。
彼时,谢飞导演的一句话给了她灵感,“你已经是那么出名的女明星了,谁能再教你呢?没有谁了,你应该去美国好莱坞” !
可这时的张瑜,结婚才不到一年。
说起张瑜的婚恋对象,就不得不再提郭凯敏。
俩人拍完戏后,为了帮助女神提升演技水准,他把导演张建亚介绍给了张瑜。
和小半岁的“奶狗”郭凯敏不同,张建亚成熟稳重,又非常懂小女生的浪漫心思,他常常带着张瑜去看电影,还总送花送礼物,时间一长,俩人就在一起了。
可与此同时,另一位帅哥却在为“假张瑜”神魂颠倒。
有一天,“排球小王子”汪嘉伟突然收到一封信,寄信人自称是演员张瑜,言语间还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之情。
一个是当红演员,一个排球王子,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门面长相都极其相配,汪嘉伟没多想就信了。
两人就这样一封一封地写着,情到浓时,他还把祖传的戒指寄给了对方,可谓用尽真心。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喜欢他的“张瑜”不过是个冒牌货,真实身份是个影迷。
这个影迷,既喜欢张瑜,也喜欢汪嘉伟,还信誓旦旦地对朋友说:“我一定能把两个大明星凑到一块,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情侣。”
就这样,影迷冒充了张瑜的身份,一直不断地给汪嘉伟写信,也造成了乌龙事件的发生。
更可气的是,当时的汪嘉伟正在和“排球女将”张洁云恋爱,为了这个“假张瑜”,他和张洁云提出了分手,一度让郎平误会“张瑜是第三者”。
直至大半年后,汪嘉伟找到张瑜对峙,才知道自己被“假张瑜”骗了。
张瑜哭笑不得,只能辗转找到郎平和张洁云,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才摆脱了“小三”的名声。
与此同时,张瑜和张建亚的感情也走到了分叉口。
03.弃夫出国
1985年,张瑜抛弃国内的丈夫和事业,在美国州立北岭大学攻读影视制作。
临行前丈夫极其不舍,但他清楚妻子的脾气秉性,一旦决定做某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对张瑜说:“我相信我们还是深爱着彼此,时间不会消灭我们之间的爱情。”
张瑜也眼含热泪地并表示:“学成后,马上就回国看你。”
独在异乡的生活并不好过,因为口语不好,学习之余她还得花时间学英语。
为了赚生活费,每逢闲暇张瑜都跑去洋人家里做中文家教,拿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拼命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因为无权无势再加上不熟悉好莱坞的拍摄模式,张瑜屡屡碰壁,婚姻也走向末途,她想到了回国。
恰巧,当时台湾刮起一阵古装潮,她乘势出演了《李师师传奇》、《红花记》等,稍稍回笼了一下资金。
1990年,张瑜和张建亚的婚姻走到尽头,两人和平离婚了。
但离婚后,两人依旧是很好的朋友,多年来也一直相互扶持。
1993年,张建亚筹拍《王先生之浴火焚身》,给张瑜打电话,想让她来演女主角。
其实,这不过是张建亚给张瑜递了一把梯子,让她有了光明正大回国的理由,足见张建亚的用心良苦。
04.转做幕后
回归后,张瑜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影视圈已经脱节,她再也没办法以女一号的身份争得一席之地,《庐山恋》虽是巅峰,却也只能是回忆。
这时,张建亚又对她说:“如今国内市场制作非常混乱,你为什么不用所学去改变现状,自己做制片人呢?”
1995年,张瑜独立创作了电影《太阳有耳》,并在一年后拍摄了《太阳火》,前者还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这是对张瑜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她转型的认可。
此后几年,张瑜一边拍戏,一边做制作人,留下了不少作品。
2010年,张瑜执导《庐山恋2010》时,她随摄制组赶到庐山。尽管已经不复当年美貌,但老百姓还是认出了她,纷纷请求签名合照,场面十分火爆。
如今的张瑜已经64岁,主要以玩山玩水、体验人生为主,偶尔也会参加影视圈的宣传活动,为后来人提供些借鉴。
录制《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时,她曾写下“电影让我绽放,感谢这个时代”的留言,寥寥几句,却写尽了一生。
事业趋于完美,感情却不甚乐观。自从和张建亚离婚后,张瑜没有再婚,仿佛成了爱情绝缘体。
回顾张瑜的一生,阴差阳错进入影视圈,走红后又转身去了美国,虽然有很多作品,但却再未有经典。
如果,当初没有去美国,而是克服心里难题,一直坚守在国内影视圈,她的成就一定比现在更大。
只能说,人生没有如果,所以走每一步,我们都要慎重。
——E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