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叶曙明

黄衷,字子和,号矩洲,别号铁桥、铁桥病叟,广东南海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黄琏以学行称誉乡里。黄衷从小聪颖过人,三岁读《孝经》时,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孝是人的天性,平民的孝与天子、诸侯的孝有什么不同?他父亲大为讶异。明弘治九年(1496),黄衷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

黄衷旋奉派检查江北诸仓历年侵吞的盈余,查出公粟十余万石。又到扬州督催缴税赋,不久因丁内艰离任,在这短短的40天中,催缴银两9300余两,相当于此前一年扬州上缴税收的八成。明正德初年(1506),服满复职到户部,晋员外郎。旋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制,守丧期满,朝廷拟改任他为御史,他极力辞却,于是补南京兵部员外郎。

在南京任职期间,黄衷与朱应登、顾璘、陈沂等人往来,赋诗作文,知名当世。晋礼部郎中,调吏部。其后,任湖州知府,不久,迁福建都转运使。黄衷政绩突出,福建巡抚胡世宁向朝廷推荐其能胜任总管粮政之重任,遂晋广西参政,督粮。到任以后,对于作奸犯科、非法牟利者,敢于绳之以法,境内整肃。他奉命率师出征古田(今广西永福县),在洛容县(今广西鹿寨县)斩首二千余级,晋俸一阶,兼赐银币。正德十六年(1521)晋云南右布政使,以征讨芒市有功受举荐。明嘉靖二年(1523)擢右副御史,巡抚云南。在任上荐贤黜贪,安民御盗,清理里役,节省财力。

黄衷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总有些人不怕斩头)(1)

黄衷撰写的《海语》

不久,黄衷移镇湖广,兼理军务。到任之后,雷厉风行,首先弹劾分巡、守备两人,奸吏闻风解职而去。接着,兴修水利,修固沔阳州(治今湖北沔阳县)的龙渊、沧浪等堤,士民为他立碑以纪功德。移镇湖广数月,积粟80余万石,银4万余两。户部向皇帝上疏,嘉靖降敕嘉奖,赏以金帛。

嘉靖五年(1526),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他以脚疾乞休,在广州四次上疏推辞。当时朝中忽然有流言蜚语,说黄衷已潜至京师,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亲眼看到他乘轿子上山。大臣没有奉旨而悄悄入京,当为大罪。虽然查实乘轿子上山是另有其人,但流言可畏,三人成虎。世宗也动了疑心,派校尉南下密查,证实黄衷的确在广州。在他的诗中,自称“卜居粤山”。有朋友为他担心,劝他上疏自明,黄衷淡然说:“事久当白,何必辩也。”

他所说的“卜居粤山”,便是白云山的月溪寺。湛若水兴建白云书院时,看中白云寺的一个原因,就是与黄衷卜居的月溪寺相邻。他在《新创白云书院记》中欣然写道:“因知右景泰,泰泉黄公(黄佐)得之,左月溪,铁桥黄公(黄衷)得之,皆毁寺之初也。于时为易,而此寺独若鬼隐神秘,而无有取之者。夫三寺者,白云之山之三胜也。左右既先主于二黄公,而此地独留之二十八年以待予,岂人谋所能及哉?”

致仕后的黄衷,在纸行街(今纸行路)买地建屋,又开办矩洲书院,聚徒讲学,著书立说。时纸行街有一座“参卿坊”牌坊,又称“贰部参卿坊”,即由黄衷题写坊额。黄宅后有一株数百年树龄的巨榕,树阴广达一亩,每到春季出新叶时,广州城即冻解,历试不爽。故清代樊封在《南海百咏续编》中称:“(黄衷)卜宅纸行街,颇饶隐趣,有谭天馆、绿荫坪诸构。著述甚多,今惟《海语》行世。”

黄衷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总有些人不怕斩头)(2)

今日纸行路

《海语》是黄衷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他在矩洲书院执教期间,结识了一大批海客、番僧、舟师舵卒,从他们口中,打听海外的山川风物。他有闻必录,积渐成帙,在嘉靖十五年(1536),写成了《海语》一书。该书共三卷,按风俗、物产、畏途、物怪分为四类。卷一记述暹罗(今泰国)和满刺加(今马六甲)两地风情,举凡刑政、婚姻、农工、商贾,无不涉及,其中详述暹罗人信佛重僧,及火葬、鸟葬等习俗;卷二介绍东南亚的苏木、胡椒、象牙、犀角、伽南香等物产;卷三记述旅途的险山恶水和物怪。

明代实行海禁,二桅以上的船只,一律严禁出海。明永乐三年(1405),朝廷在广州、泉州和宁波三地,分设三个市舶提举司,垄断“四夷朝贡”的海外贸易,只准朝贡国的商船进港,非朝贡国的商船统统拒之门外。广州的市舶司主要负责来自暹罗、占城(在今越南中南部)和西洋的“贡船”。暹罗一年一贡,或一年两贡;占城一年一贡。因此,广州人与东南亚的交往十分密切,他们对东南亚的认识,是中国他处不能相比的。也就是在《海语》完成那年,闽、浙两个市舶司被撤,只留下广州市舶司,作为中国海上丝路的最后孔道。这本书为中国了解海外世界,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黄衷功不可没矣。

嘉靖三十二年(1553),黄衷病卒,终年88岁。

(图片来自网络)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仓边路:曾经“一条大河波浪宽”

名人少年系列:梁启超广州求学记

武林高手霍震寰

东方乐园与老白云机场:消失了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