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星李连杰曾在息影时,自曝自己患有甲亢,致使他不得不放弃热爱的事业。甲亢不是一个简单的小病,它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引起,会导致身体的代谢亢进,让人出现消瘦、心慌、手抖、烦躁等一系列的不适。那么甲亢究竟是种什么病呢?
想要治疗甲亢,须先知其底细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增高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症状一般没有早、晚期之分,典型症状包括多汗、消瘦、多食、手颤、心悸、难以控制情绪以及失眠等。内分泌科医生通过患者的典型表现判断其是否患有甲亢,但最终诊断仍然需要检查甲功,即甲状腺激素、FT3(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TT4(血清总甲状腺素)、F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TSH(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甲亢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1、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如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2、甲状腺滤泡被炎症(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破坏后释放过量甲状腺激素进入循环的破坏性甲状腺毒症。其中我国的临床甲亢有80%以上都是由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且与应激、妊娠、感染、碘摄入量和环境毒素等外部因素高度相关。
所以如果家族中多人发现患有甲亢,那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或延缓它的发生。
甲亢是一种终身病?规范治疗可恢复正常指标有些人一听说“甲亢”就害怕,被确诊后总担心自己不能痊愈。其实,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甲亢,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目前治疗甲亢的方法主要有:
1.药物治疗,治疗时间较长,且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检测肝功);
2.同位素治疗,同位素治疗复发性甲亢的疗效显著,如碘131,其作用机理是利用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β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有2mm,不会累及毗邻组织),虽然容易导致永久性甲减,但可以通过口服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3.手术切除,当甲状腺太大引起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考虑为肿瘤时,可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甲功水平不高时,规范服用药物一个月后,甲功水平可以恢复正常,但需要根据患者体内TSH受体抗体的水平来判断能否停药。甲亢的治疗包括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整个过程因人而异,部分患者治疗时间长,难以治愈;部分患者的抗体水平不高,可在一年内使指标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甲亢的药物治疗分为治疗期和维持期。疾病初发时甲状腺内储存的激素较多,会在4-6周排空,循环内T4的半衰期也在7天以上,所以甲亢症状要用药物控制4-8周。在治疗期间每4周检测甲状腺功能1次,医师会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当检测到血清甲状腺激素达到正常后,医师会将药物减量,并将治疗方案推进到维持期。维持期一般持续12~18月,每2个月检测1次甲功,疗程最后如果甲功正常且TRAb阴性即可停药。
药物治疗甲亢缓解的定义是在停药1年的时间内,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都维持正常。在这期间,甲亢存在着复发的风险,特别是与男性、吸烟、甲状腺显著肿大、TRAb持续高滴度、甲状腺血流丰富等因素相关。所以,即使停药,也需要定期门诊复查相关指标。复发后,建议选择碘131或手术治疗。
这四类人在治疗甲亢时,需要谨慎用药
在选择甲亢的治疗方式时,也要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尤其是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无论是药物的选择还是药量的增减,与普通人群有所差异。以下四类人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推荐使用同位素治疗,因为碘131属于放射性元素,更容易致畸或致癌。也不推荐儿童进行手术治疗,因为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如果因为治疗导致甲减将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推荐儿童甲亢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但需要严格根据儿童公斤体重计算药物用量,如使用丙硫氧嘧啶是按照40mg/kg来计算,随着体重增长,逐渐增加剂量。
二是准备怀孕的女性患者,如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则需要血清TT3、TT4达到正常范围,停药3个月后可以怀孕;如接受了碘131的治疗,一般无异常情况可在6个月后备孕;如接受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则可以在1个月后备孕。
三是已经怀孕的女性患者,怀孕1-3个月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治疗,如果甲亢病情实在无法控制则优先选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怀孕4-9月可用咪唑类药物(如甲巯咪唑);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可在4-6个月时施行;怀孕的甲亢妇女禁忌碘131治疗,因为会对胎儿造成放射性伤害。
四是哺乳期的女性患者,需要先观察甲功的水平,如果病情控制良好,在哺乳期时可以相应减少药物。咪唑类药物(如他巴唑)的半衰期较长,可通过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一般推荐使用硫脲类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在哺乳后服用药物,且服药后3小时才能再次哺乳。
#健康科普排位赛##家庭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挑战赛##甲亢##健康乐享官#
,本文指导医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杨力、向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