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礼仪有多少项(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喜事与丧事的礼仪及忌讳)(1)

民间的任何礼仪,其实都有一定的内涵。当然,有些传统的礼仪就比较有价值,可能有一些礼仪,它确实是没什么价值,那这种需要摒弃。但是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仪式礼仪都是为了庄严我们这个心,为了开启我们内心的功德。

比如说,以前18周岁的成年礼,其实就是经过这个礼仪告诉这个孩子,他已经长大成人了。站在法律上讲,他要自己负法律责任了。也就是从18岁以后,就要为自己所作所为承担一切的责任,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所以,经过这个礼仪是来庄严他的内心,让他从此刻开始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有些结婚拜堂也好,就是向双方的亲人朋友宣誓,从结婚的那一刻开始,自始至终,不管是经历酸甜苦辣,彼此都要共同经历。这些所有的礼仪,其实都是有含义的。我们办丧礼也是一样的,为了报答亲人的恩情。所以这个孝道文化,主要是要开启我们的孝心。

丧葬文化,它都是为了孝而展开的。如果你离开这个孝,而只是有这个形式,那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经过这样的仪式感是来庄严我们的内心,但是你不能把这种仪式当做一种执着,最后来束缚自己。那这样的话,这种仪式它也是变成了束缚。

站在佛法的角度来讲,所有的好事坏事都是由自己的善恶业来决定的。我们说,近段时间运气好,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善业的成就,如果这段时间我们特别倒霉,其实也是恶种子的显现。所有的顺逆境它都是一种因果关系,而非是外在事物的不吉祥给我们带来的。

丧事礼仪有多少项(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喜事与丧事的礼仪及忌讳)(2)

如果说我们去参加了人家的葬礼,因为你参加别人的葬礼,然后你又去参加人家的婚礼,在婚礼这家人当中,他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情,他不能把这个事情怪罪于你。这个婚事家里面他会出现不顺,那是他们自己的一些业力。

但是世间人对这个思想有执着,它就有力量。因为你参加过葬礼以后,去参加他的婚事,他心里觉得有阴影不舒服,那说明他内心是产生了作用。我们要明白,对你心有影响,那实质上这件事情,确实会对你有影响。所以我们要明白一切唯心造啊。

你这个心如果不超越出这种束缚,你家办喜事,不管别人去参加过什么,实质上对你这个事情是不会受影响。但是多数人不明理,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或者是觉得不吉祥,最后呢,真的导致了这样的一个结果。那就是因为他自己有内因,经过这个外缘,让他产生了一个恶果。

但你说是去怪这个恶因,还是去怪这个外在的恶缘呢?以佛法来讲,内心是正因,因为你对这个思想有执着,觉得参加了人家的丧事,你来参加我的婚事,那是不吉祥的,所以他有这样一个思想的注入。

这个执着佛法当中,把它比喻成炸弹。你在心中埋下一枚炸弹,然后这个亲戚刚好参加过葬礼以后来参加你的婚事,那这个是一个导火线,他让你的内心的生起了烦恼。烦恼是滋养恶业的根本,所以人不要去生烦恼,烦恼这个土壤,最容易滋养恶业的显现。

丧事礼仪有多少项(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喜事与丧事的礼仪及忌讳)(3)

如果你心中没有这个执着,那人家来了你也无所谓,如果你内心没有这个恶业,人家来参加你这个婚礼,你也不会现出恶果。所以说,真正的正因还是在我们内心。如果我们老是去怪罪在外在,那我们是在心外求法,最终都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

所以作为佛弟子,要从一切执着与思想的束缚当中跳出来。我们要借用这个仪式感,来成就我们的心,但是你不要被这些东西所束缚。这样看待的话,所有的仪式感,你都很好的善用。用好以后,你就要超越。如果达不到超越,其实世间的任何一种思想,他对你都会产生一种执着。

执着,它就是思想的束缚。有了这种束缚以后,就会把你死死的捆住。有些人为了尽孝,说去上坟的时候做了一件事情不好,然后导致自己很倒霉。以佛家的因果正解来讲,他不会因为你穿一件衣服不好,或者说一句话不吉利,而给你带来一种厄运。但是,你说话如果是犯了口业,那这个是算口业。

跟你产生的这个恶果,实质是不会真正的匹配,所以你现出恶果,他的因并不是因为你恶口而导致的一个结果。所以因归因,果归果,就是功归功,过归过,我们不要把这些事情混为一谈。因为因果它有单事单人,但是它又相互影响。

我们如果能这样去正解三世两重因果论,那你就不会被外在的这些现象所迷惑,也不会被外在的这些思想所束缚。所以,明理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有的灾难来自于无明,当我们破除无明以后,一切都无法束缚你。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丧事礼仪有多少项(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喜事与丧事的礼仪及忌讳)(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