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家风家训(最好的家风从慈孝开始)(1)

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再到那首唱遍街头巷尾的《常回家看看》,无一不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结。

作者 / 于小冉 图 / 网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孝”和“家风”之间的事。

孝道,是人伦之始,百善之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颂扬。

孝,孝为德之本!

中国人被人家认识的第一点就是孝道。

孝道为先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要谨慎遵守的,因为别人会以此为切入点来了解你。

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变成好事情,统统可以变成好事情。

01

舜“五十而慕”

孝道在中国古已有之,相传可以追溯到虞舜。

据史料记载,孔子评舜为“至孝”,原因很简单,因为舜“五十而慕”(五十岁,还恋慕父母)。

不是说舜到了五十岁还是个“妈宝男”“恋父恋母癖”,而是说舜对父母的赤诚真心,可以让舜放弃天下,包括一切名利前程。

因为爱是由内而发。

当我们爱一个人,无论是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或亲属,又或是一个陌生人,甚至于爱一样事业,爱一种器物,爱一款美食,这份爱都将摆脱世俗功利之心而存在。所以孝更应无功利之心。

02

曾子孝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关于孝道家风家训(最好的家风从慈孝开始)(2)

曾子当时因为家里非常贫穷,所以曾子就进山打柴。有一天,他出去的时候,母亲一人在家。刚巧家里来了一位拜访曾子的客人,由于母亲是一个传统的老人,未曾见过世面,她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而且家里很穷,没什么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这时候,母亲只能“噬指”,因为她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恰巧在同一时间,在山上打柴的曾子感觉到自己的心一抽一疼。曾子立刻就想到是不是母亲有什么事情,是不是母亲在呼叫我。于是,曾子就赶紧背上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中。曾子跪问母亲,刚刚我的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情?母亲就说,刚刚有客人忽然来到,我没有办法,不会说话也担心说不好话,我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

这个故事在《曾子》《论衡》《搜神记》和《孝子传》中均有提及。

“百善孝为先。”

“孝”乃是中国文化之根。

孝: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上一代与下一代合为一体,才是“孝”,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慈”则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于此“慈孝”是家庭树立家风家训的根基。

“曾子孝母”在形式上体现了“父母呼”与“父母命”的行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父母与子女的“父母呼”的亲感描述。另一方面,从内涵上呼应了“尊亲”的孝、“不辱”的慈和“能养”的慈孝。

03

董永“卖身葬父”

关于孝道家风家训(最好的家风从慈孝开始)(3)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孝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前歌颂她,赞美她。人们敬佩卖身葬父的董永,给董永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美好传说,更有著名的黄梅戏曲《天仙配》,便是依此创作的。据说,湖北孝感县就是董永与仙女相见和分别之处,县名“孝感”即由此而来。无论唱不尽的名曲,还是用作地名,都是孝的赞歌。

这个传说,大概就是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的原型了,不过后世再创作的戏曲,内容要丰富得多。俗语有“入土为安”。父母死后不能安葬是一件大事,所以史上不乏儿女卖身葬父母的故事。

大善中华,礼仪国邦。慈孝美德,万世流芳。似雪玉之冰清,如穹星之明亮。

昆仑巍巍,黄河莽莽。历史沧桑,孝德光芒。《二十四孝》,感人肺腑,可歌可颂;《当代孝子》,感天动地,可敬可赞。牌坊立表,风雨见证;媒体传播,世人同晓。年不争长短,事不论大小。不乎地域之局限,仅意心孝之细为。嘘寒问暖,解饿除疾。身心同勉,情感共鸣。闲拉家常,笑谈无间。夕阳无限好,黄昏也快乐!

二十四孝歌

舜孝重华感动天,刘恒亲尝汤药练。曾母啮指连心痛,子路百里负米怜。

芦衣子骞顺母意。鹿乳郯子奉亲舔。为博娱亲老莱子,卖身葬父董永贤。

丁兰刻木事偶亲,江革行佣供母廉。陆绩怀橘遗亲晓,郭巨埋儿奉母念。

扇枕温衾黄香子,拾葚异器蔡顺虔。涌泉跃鲤为姜诗,闻雷泣墓王裒惦。

乳姑不怠崔山南,卧冰求鲤王祥坚。吴猛侍蚊惜亲苦,杨香扼虎父命牵。

哭竹生笋为汤药,尝粪忧心难健全。弃官寻母朱寿昌,涤亲溺器黄庭坚。

(诗歌来源于网络)

历史和事实证明:孝乃德之根本。无孝则无德,德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和谐社会的必需。

慈孝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支撑。慈孝文化构成了家庭伦理中最核心的内容。

慈孝文化的核心是“父慈子孝”。即指父亲对儿女慈爱,儿女对父母孝顺。每一位儿女都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的慈孝精神,做到对父母长辈孝顺有爱、对爱人朋友慈爱有度、对子女后辈严慈共济。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善事做起,大兴慈孝友善之风,为建设慈孝家庭、和谐社会作出表率,让扬慈孝抑腐败的新风气不断扩散,让父威有慈、子顺孝家的优良传统美德继续普照中国大地,滋养中华儿女。

母亲节快到了,小冉整理了一些关于母爱的诗句和大家共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蒋士铨《岁暮到家》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王冕《墨萱图·其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佚名《蓼莪》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白居易《母别子》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李白《豫章行》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