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内心的疤痕时间久了能淡化吗(如何消除情感疤痕)(1)

情感疤痕的表现、来源和危害是什么?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被某人或某事伤害之后,我们就会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再次受伤害。

比如,切菜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指,我们的手指会留下一个伤口,伤口愈合之后,受伤部位的肌肉会自动形成一个比以前更坚硬、更厚实的疤痕组织。疤痕组织是一道保护层,它可以防止我们再次受到伤害。

再比如,最好的朋友背叛了我们,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伤心。当这件事过去之后,我们就变得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并在心里形成了一道“情感疤痕”。

如果受伤很严重,就可能变成铁石心肠。如果那件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一旦受过伤害之后,疤痕组织不仅保护我们避免遭受最初伤害我们的那些人的再次攻击,而且对其他人也拒之千里之外。

这就是为什么失恋的人很难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原因。

在恋爱或婚姻中受过伤害的女人常常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就是她的情感疤痕在作祟,受过伤害之后,她再也不敢相信别的男人了。

那些冷若冰霜的硬汉往往隐藏了一些情感疤痕,有些人甚至为了防止受到伤害,而率先发起攻击,把那些爱他们的人赶得远远的。许多不良少年就是因为陷入这样的怪圈,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情感疤痕组织对人的影响非常深刻,它会使我们活在阴影中,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李某任职于一家大型公司,上司很器重他,每次开会都让他参加。然而,他从不在会议上发言,好像他只是陪会者,而不是会议参与者。他之所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因为他心里有情感疤痕。他希望通过不发言来避免遭受惩罚。

李某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没有注意听讲,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答错了,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下课后,他还遭到了同学的奚落。从此他心里形成了一层情感疤痕,以后他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不积极,对同学也很冷漠。

成年之后,他结婚了,很不幸,他的妻子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她总是批评他的想法或做法,甚至连他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电视节目都要管一管。这在李某心中形成了第二层情感疤痕。

李某越来越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层又一层的情感疤痕组织把李某的内心世界包裹起来,使他的内心变得无比脆弱。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希望与别人亲近,但是却不信任任何人。

只要他觉得这个环境会和曾经伤害过他的事情一样伤害他,那么他的情感疤痕就会让他逃避、退缩,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如何通过修复自我意象消除情感疤痕?

既然情感疤痕会给我们造成如此严重的不良影响,我们何不想办法祛除呢?

自我意象是可以重新塑造的,情感疤痕和身体上的疤痕一样可以通过“整容”来恢复。要想修复受伤的自我意象,需要进行“情感手术”——心理控制技巧是祛除情感疤痕的手术刀。

第一,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

比如,小时候受到家长或老师表扬的经历,在班级或全年级获奖的经历,在体育比赛中获胜的经历,或者在工作中取得好业绩的经历等等。

仔细回忆每一个细节:当时是不是非常开心?别人说了什么话?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当时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新的自我意象建立之后,过去的情感疤痕就会自动消除。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我们尝试着开心扉,展现自我的时候,可能会失望,甚至再次遭遇伤害,因此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坦然应对就好。

第二,使用“原谅”这把手术刀。

有些人受到伤害之后,只想报复对方,发泄怨气。这无异于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仇恨是毒蛇,首先咬到的是自己。

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我们就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真诚的、彻底的原谅像一把手术刀一样可以把疤痕组织别出,使伤口愈合。

第三,避免再次留下情感疤痕。

祛除情感疤痕之后,就建立了新的自我意象。这时要避免的是再次留下情感疤痕——了解自己为什么遇到某些刺激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通过理性思考,认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会变得更加成熟。

这就等于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健康的“情感免疫系统”,防止感情上再次受到伤害。

第四,让自己强大起来。

容易受伤的人往往非常敏感,自尊心非常脆弱,常常因为别人无心的言行而受到伤害;比较自卑,自我评价不高,总是怀疑自己的价值,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总是感到自尊心受到威胁;即使被细小的针尖刺一下,也会感到受到严重的伤害;总是对号入座,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说自己的坏话…

这样的人应该树立健康的自尊心,让自己的脸皮适当地厚一些,以便不让一点小小的冒犯对自己构成威胁,即使遭受重创,也能很快恢复。

第五,拥有独立人格。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感情上不依附其他人就不容易受到伤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和关心,但是独立能力强的人认为自己有必要给予爱。相反,那些依赖别人的人,总是期望别人关心他们、认可他们,这让他们变得更加脆弱,一旦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受到伤害了。

客观地说,并不是有人要伤害他们,而是他们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地位。因此,要想避免伤害,就需要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力更生的人生态度。

如何让快乐成为随时拥有的心理习惯?

我们不仅要学会摆脱情感伤疤带来的痛苦,还要学会去创造快乐。

快乐,是一种人人向往的情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身心方面的愉悦,还能在愉悦中提高做事效率,轻松到达理想的彼岸。

所以,人们才会祝福彼此天天快乐,永远快乐!

然而,许多人对快乐却存在一定的误解。

有些人把快乐与道德联系起来,认为快乐是由于无私而得到的奖赏。

帮助别人确实能带来快乐,因为这可以证明“别人需要我”。然而,这却是一个荒唐的假设。

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快乐不是对美德的奖赏,而是美德本身。”

当然,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也不能通过减少自己的快乐,来增加别人的快乐。如果从道德层面理解快乐,认为追求快乐是自私的,我们就会因为得到快乐而感到内疚,进而变得不快乐。

人们对快乐还有另一个错误理解,那就是把快乐寄托在未来某个时刻。有希望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想着未来,就会对现状失望,不快乐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把快乐延期,快乐就会遥遥无期,比如,有人认为考上大学自己才能享受快乐;考上大学之后又为找工作发愁,找到工作之后,又期望与心爱的姑娘结婚,结婚之后又为付购房贷款发愁。

要想永远快乐,必须现在就快乐。我们不能把快乐建立在解决某个问题上,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另一个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人生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应该活在现在,享受现在的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不要想等到某个任务完成之后而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要让快乐变成我们随时都可以拥有的心理习惯。

人们常说“烦恼是自找的”,其实快乐同样是自找的,只要我们愿意快乐,就能体验到快乐。

我们不能指望每时每刻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因为每一天都会有让人不开心的事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简单的决定而变得快乐。

邱老师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几种保持快乐的方法,大家仔细听哦~

改变的过程是艰难的。

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方式的时候,我们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因此改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