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1)

礼记上说,人啊,到了70就应该辞官了(原文,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的行文讲究承前启后。上篇这样说过:人七十岁就叫做老啦,可以传承家族祭祀之事了(原文:七十曰老,而传);后文紧接就说70岁以后应该怎么样了,可见那时,人们拿70岁来当作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毕竟古来稀嘛!

但如果这人精神身体尚好,要继续发挥余热的话,社会是接纳的,毕竟老者的经验是稀缺财富,那这个待遇跟着就上台阶了,首先,要赐给坐几和手杖(不是说老者原来自己没有,这个主要是表达一种官方的正式仪式和授命),

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2)

以后再出门办事官方会派专人照顾(肯定是侍女啦,心细体贴人),

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3)

出差出使都有专车接送,对自己国家的人就继续称原名,但对外就可以自称“ 老夫 "啦, 可见老夫这个称谓不是一般人可用的,应该在那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4)

那时,但凡古稀老者是社会之宝(连皇帝逢年过节都要宴请的),生怕磕着碰着,所以如果有外国使者来访,一定会再三告知他们,如果拜访本朝老人的话要怎么样怎么样,各种规矩制度必须要遵守(否则不让你们见我们的人瑞,吉祥宝物,估计那时别国根本就没见过,甚至可能没听过人可以活到70以上,要知道,距今差不多2500年啦,那时候的平均寿命应该40上下吧),

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5)

比如说,如果请教老人,必须随身带着坐几和手杖,以备老人随时要用,长者问你话,你的态度必须诚惶诚恐,谦卑礼让,否则就是失礼,大不敬!等等!

读礼记识礼仪学做人(看礼记知礼仪)(6)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长者的尊崇古已有之,而且都有很明确的行为准则了。如果有幸活到70以上,绝对就可以躺平了!惜呼后世今朝,礼仪谦卑所剩无几,无序粗野大行其道,照道理说,所谓盛世,至少应该有点光辉的样子吧!

原文: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