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爱情神话》火出圈的时候,我们的编辑阿诚说,“《爱情神话》里的神话不是中年人的爱情,而是沪语”。一部看起来有门槛的方言电影不仅没遭冷遇,还让不少人在看完电影后也对上海方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人们不仅仅是爱上一句俏皮的“嘎灵额”,还对拥有咖啡时间的老鞋匠所代表的上海市井生活充满兴趣。

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其生活、文化、历史的缩影,了解、学习一门方言即是一场靠评赏、把玩语言和语音就足够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

今天未知商店正要带大家通过方言游遍全中国,借《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这本能“读出声”的书,探索各地趣味方言话题,解锁中国历史文化,并从对各地家乡话的通俗解读开始探寻语言学的神奇奥秘。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1)

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是方言版的。简单翻阅看到封面和目录,便可知作者想从通过这些来自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对话的常见方言疑问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这个音?

四川人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字”?

山西人爱吃的“擦尖”真的是“尖”吗?

北方说的“来qiě”是什么意思?

广东人为什么把“鸡”说成“gai”?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2)

能解答方言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作者自然不容小觑,《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的作者郑子宁是一位毕业于墨尔本大学的语言学达人、汉语言研究者,除了母语中文,还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外语,也熟知中国多地方言,如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早在过去的作品中已经开始对中国方言有深入浅出的阐述,著有《东言西语》《中国话》。

然而,《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作为一本由专业学者写就的科普读物,并不是一本会让读者觉得晦涩艰深、读起来有负担的书,本书以方言中的语言学知识为枝干,还生长出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地名科普、网络流行语、词汇冷知识等方面的有趣内容。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8大板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中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3)

总说有些古装剧的台词悬浮,想知道古人说话的方式可从方言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没有汉语拼音,古代中国的字母是什么样子?“洪武大移民”对今天云南、宁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响?张居正指正万历皇帝的读音反倒闹了笑话?周公姬旦名字的读音真的和“鸡蛋”相同吗?

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名读法得从当地方言开始追根溯源。为什么瓦窑堡的“堡”读bǔ,十里堡的“堡”读pù?“六安”为什么会念作“lù 安”?唐朝的“矩州”怎么变成了现在的“贵州”?“乐亭”“获鹿”到底要怎么读?

今天人们嘴边的流行语居然能从方言里找到发音的根据。把“小公主”说成“小公举”,“猪猪”说成“居居”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把“鞋子”说成“hai 子”,“上街”说成“上gai”?上海人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双肩包”?“恰烂钱”的“恰”是怎么从“吃”演变过去的?

就算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也藏着和方言有关却常常被忽视的冷知识。北方话里的卷舌音是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带进来的吗?“胭脂”其实是错别字?“粳米”的正确读音应该是“gēng米”?“霓”的声旁为什么会是“儿(兒)”?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4)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5)

关于方言的“十万个为什么”无法仅凭一言两语就解释清楚,想知道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好好读一读这本《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好奇心被满足的同时还能收获许多语言学的知识,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从《爱情神话》的沪语到《隐入尘烟》的甘肃张掖方言,方言通过电影这一载体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感受到了其文化内涵以及贴近生活与土地的感性与生动性,方言将会是各种创作形式中独具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笔。

无论是出于欣赏语言之美、方言背后的文化瑰宝和历史精粹,还是本着通过方言和语言学的知识来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能,甚至是在地域独特性等维度丰富个人的写作风格、创作特色,《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都能给读者提供高质量、趣味盎然的阅读体验。

有人在欢创科技培训普通话吗(hú建人为什么发不出f音)(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