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炒豆腐干作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1)

金圣叹出生于公元一六零八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江苏吴县人。圣叹是他的别号——他认同孔子学生曾点的思想,根据《论语·先进》篇中孔子赞扬曾点的话“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改名为金圣叹。

金圣叹作为历史上的文学批评家为我们所熟悉,最出名的是将《水浒传》71回以后梁山义军受招安、打方腊等情节统统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以结束全书。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但冷静想来,这样做是更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和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的。

花生炒豆腐干作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2)

金圣叹为人孤高,率性而为,思维敏捷,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羁,讥笑其他秀才庸俗愚拙。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曾自谓“自古至今,止我一人是大材”,放荡不羁溢于言表。因恃才傲物,讥讽考官,游戏科场,而多次被黜。最终因苏州“哭庙案”,在康熙即位后不久,就被冤杀在今天的江苏南京三山街。

一次考试以“西子来矣”为题,金圣叹明知题意为以西施出使吴国的史实予以演绎,但他却提笔写道:“开东门,西子不来;开南门,西子不来;开北门,西子不来;独开西门而西子来矣。”

考官览后又气又恼,批了个“秀才去矣”四字。

金圣叹临终前到底说了啥?

由于他行事放荡,但偏偏又才华横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关于金圣叹这位奇人在临终前究竟说了啥,历来众说纷纭,奇奇怪怪的“临终遗言”让人摸不到头脑,到底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是有核桃的滋味还是火腿的滋味?现收集以下四种说法供大家评判,读之能从某一侧面帮助人们了解这位奇人。

第一种说法根据清初学者廖燕的《二十七松堂文集》卷十四《金圣叹先生传》记载:金圣叹临终一句话是“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这句话很耐咀嚼,在生死关头,金圣叹还能如此从容,如此洒脱,实在让人叹服。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圣叹的性格很奇崛。(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遂有“不意于无意中得之”语 )

花生炒豆腐干作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3)

第二种说法根据清末吴趼人编写的《痛史》中《哭庙纪略》记载:金圣叹在临刑前,向监斩官要了一坛酒畅饮。他一边饮酒一边高呼:“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这种说法也是金圣叹临终说了啥的版本之一。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在死亡面前,竟然还能大声放歌,如此慷慨,实在超出常人,让人感觉金圣叹是一位卓尔不群之士。

花生炒豆腐干作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4)

第三种说法根据流传在苏州地区的关于金圣叹的轶事,说金圣叹因“哭庙案”,行刑在即。他的儿子来刑场看望父亲,只见金圣叹披枷戴锁,站在囚车之中。父子相见,百感交集。金圣叹悲从中来,随口说了一句:“莲子心中苦”,要他儿子来应下句。而年幼的儿子望着即将永诀的父亲,早已是泪流满面,哪有心力来对下句。此刻金圣叹长叹一声:“‘梨儿腹内酸’,为父替你把下句应了吧。”话刚说完,金圣叹人头已经落地,这场景化为千古绝唱。大家回味金圣叹临刑前说的这句话,可以说是绝妙的对联,“莲”和“怜”,“梨”和“离”,同音双关,对仗严谨,语含深意,夺人心魄,一苦一酸更是道尽了父子生离死别的悲痛心情。这种说法,在悲凉中也道出了刚强的金圣叹,直面死亡柔情的一面。

花生炒豆腐干作用(花生米与豆干同嚼)(5)

第四种说法来源于江浙一带的民间传说。说的是金圣叹行刑那日,他的儿子哭喊着来到刑场,来到金圣叹的身边。金圣叹一边望着年幼的儿子,一边仰望长空。然后喊儿子再靠近自己一点,他一声叹息,轻轻说道:“为父去后,吾家当贫。今逢蟹肥,儿归去,以水煮毛豆,煮后啖之以醋,当有蟹味,切记切记。”金圣叹言毕,就被行刑了。今天,在江苏、浙江的好多地方,都有水煮毛豆,毛豆煮熟后,人们用醋来蘸着吃这种吃法。好多老人说,这种吃法,就是从金圣叹临终传子话语中,传扬开来的。这种说法,让我们看到金圣叹身上的狂狷之气。

具体金圣叹在死前说了什么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圣叹之死实乃文学史上的一大悲剧和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