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态度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二、态度特点

· 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不一定总表现在外。

· 态度总具有指向对象,反映主客体间的关系。

· 态度总是带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对客体对象具有评价意义。

· 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态度的构成

1.态度决定着个体对外界事物的判断、选择和组织。

2.态度预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3.态度影响个人行为的效率。

五、态度的维度

1.方向: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

使传达者更具说服力的因素:

A 可信度

-专家身份: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

-可靠性: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是否可靠也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

B 吸引力

-外表的吸引力

-与接收者的相似性

C 其他

-如果宣传者的态度明显地背离其自身利益,他的可信度和宣传效度就会增加;

-不试图改变我们态度的信息比起刻意改变态度的信息往往更能改变我们的态度;

-比起全神贯注于一件事,人们在被其他事情分心时更容易被说服。

-如果我们喜欢某人,至少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即使我们知道他们在影响我们的观点而且可以从中获益,我们往往还会受其影响。

2)说什么?——信息内容

A 差异

-差异意味着不适,差异越大不适越大

-劝说者和差异程度共同作用,影响劝说效果:高信誉劝说者,差异程度越大,影响越大;低信誉劝说者,差异中等,受众观点改变越大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可信度高的权威,不妨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如果你不是,那就采用一个较为温和的方案。

B 恐惧

-能唤起听众强烈情感体验(尤其是恐惧)的信息能提高说服的效果,尤其是当说服者能提供如何避免恐惧的信息时,说服效果更佳。但是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之后,人们的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

C 单面和双面说服

-对那些已经持赞成态度的人来说,单方面的论证更有说服力;而双方面的论证则对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以及了解或有机会了解对立观点的人比较有效。

3)怎么说?——信息传达渠道

4)对谁说?——信息接收者

(二)投射法

1.投射:个体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态度、思想、情感、愿望、人格特征等反应于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作用。

2.基本假设: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偶然的。这种反应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态度观念。有时候态度处于无意识中,无法自陈,或因为自我防御而不愿表露,此时当面对一种不明的刺激情境时,会“泄露”出来。

3.例子:摩根肢体觉统测验(TAT)、罗夏墨迹测验。

(三)生理反应法

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学技巧(每天帮你学点心理学基础知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