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寥寥几个汉字,背后大有文章,有的本身就是个典故,有的出自诗书、传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频繁使用到成语。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成语所表达的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意思,有的意思甚至完全相反。这里,笔者就来谈谈其中的5个成语,看看古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
一、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 左:武官一品 右:武官二品
如今,“衣冠禽兽”这个4字成语通常在吵架骂人时使用,而且这四个字绝对算得上骂得比较狠的一个成语了,常指道德败坏的人,他们穿人类的衣服,却不干人事,操行如同禽兽一般。
其实,“衣冠禽兽”一语最初指的是明代官员的服饰。朝廷规定,文官官服上绣的是禽,武官官服上袖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
到了明朝晚期,朝廷懒政,官员腐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视他们如瘟神,于是,“衣冠禽兽”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慢慢起了变化,最后就成了那些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的代名词。
二、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
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本意是这样的:孔子说,在政通人和、政治清明的国家,“宁武子”就表现得很有才能;但是,如果是在政治混乱的国家,“宁武子”就会表现的很愚笨。在合适展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别人也能做到;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除了他,别人很难做到。
显然,这是一个夸人的词语,“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是多高深的一门功夫啊,普天之下,不懂装懂的,耍小聪明的,自以为聪明的人比比皆是,可看似糊涂愚钝,实际却心如明镜,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现在,“愚不可及”这个成语通常形容一个人愚昧无比,乃至无人能及。这一前一后,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三、无奸不商
无尖不商
首先,原来的成语是“无尖不商”。所谓“尖”,有典故说:从前商户卖米时以“升”、“斗”为计量单位,在量米时,一般在“号”完分量后,商家会再添上一些米,将“升”、“斗”里的米堆得尖尖的。这就是那时厚道商家的经商之道,尽量给客户让利,以博得回头客。
但是,这个成语后来被一些利欲熏心的商人玷污了,他们弄虚作假、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唯利是图,在老百姓心中,“无尖不商”中的“尖”逐渐被“奸”字所取代,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商业伦理的沦丧,而重建“无尖不商”的诚信形象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无毒不丈夫
无度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无毒不丈夫”这个成语不单意思变了,连“度”字都改成了“毒”。其本意是:气量小的人不能称之为君子,没有度量的人不是大丈夫。
而现在的释义则是按照“无毒不丈夫”之“毒”来诠释的,意思是:大丈夫要成就大事,手段就得狠毒,否则就称不上“大丈夫”。
非常遗憾,这个成语现在的释义完全背离了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在古人眼里,大丈夫理应有度量、心底坦荡、胸怀宽广。
六、人尽可夫
人尽可夫
这个成语现在也经常被引用,但应用场景都会让女人非常难堪,这应该是对一个女人最恶毒的用词了。现在通常会用“人尽可夫”来表示一个女人在男女关系上风流、随意,极不检点。
而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却迥然不同。
春秋时,郑厉公派雍纠去杀暗祭仲,雍纠非常纠结,如果不执行,自己必死无疑,如果听从命令,祭仲毕竟是自己的岳父啊。
雍纠把自己心里的矛盾告诉了自己的妻子雍姬,雍姬也左右为难,不得已去了娘家,问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啊?”
母亲说:“任何一个男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可是父亲却只有一个,明白了吗?”
雍姬一下子想通了,毅然决然将暗杀一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本来是个宣扬传统孝道的一个“段子”,却在后来完全变了味,成为彻彻底底的贬义词,意思是:一个女人风流成性,所以男人都能跟她同床共枕,当自己的丈夫看待。
“人尽可夫”,从古到今,一字未改,可现在的释义与原本的意思已经相去极远。
成语是中国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学习成语能增加我们的历史知识,也能增强我们日常用语的表达力。但是,错用成语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我们在学习、引用成语的时候,有必要了解其原本的意思,以免贻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