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1)

“蜇”是藏的意思,

“惊蛰”就是春雷乍动,

把藏起来冬眠的小动物惊醒了,

从惊蛰这天起,下雨开始打雷了。

在神话传说中,雷电由雷神掌管。

冬去春来,雷神在天上击打天鼓,

地上的人们顺应天时,耙地松土。

春雷隐隐,看似惊醒了冬眠的各种动物,其实也是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呈现出芳草泛绿,虫飞蝶舞的春日景象。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2)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时节,

天气变暖,

桃花绽放。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3)

二候,仓庚鸣。

仓庚,就是黄鹂。

黄鹂在翠柳间歌唱,

提醒人们春耕。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4)

三候,鹰化为鸠.

鸠,就是布谷鸟。

惊蛰时,老鹰悄悄躲起来繁衍后代,

而布谷鸟开始啼叫求偶,

古人便误以为老鹰变成了布谷鸟。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5)

惊蛰节气的民间习俗

1、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传说,雷神鸟嘴人身,长了一对翅膀,

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

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过去人们祭雷神主要是为了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6)

2、祭白虎‍,化是非

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

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

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这条都是过去民间的老做法,现在没人这么迷信了。)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7)

3、“打小人”驱霉运‍

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

家中的爬虫蚁虫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

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8)

4、惊蛰吃梨

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

一来,“梨”和“离”谐音,吃梨能让身体远离疾病,庄稼远离虫害;

二来,气温回暖,天气干燥,梨还能润肺。

惊蛰习俗打虫(3月5日惊蛰蜇)(9)

惊蛰节气到了,记得问候一下家人和朋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