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经由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明确地记录了深圳新火车站的建成时间,并把邓小平同志为深圳新火车站题字的事情公布了出来。

然而根据报纸上的照片来看,邓小平同志亲自用毛笔为深圳新火车站题写了“深圳”二字,却没有了人们心中意料的那个“站”字。

那么邓小平同志为何会少写那个“站”字呢?他的这个行为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1)

邓小平

破旧小站,翻工重建

1979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同年3月份,那个被老人画圈的地方,从广东省宝安县被改为了广东省深圳市,而这座城市也如奇迹一般的飞速成长。然而伴随着深圳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座奇迹之城,交通问题成为了当地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建国之前,深圳还只是广东沿海的一座小渔村,全村的总人口尚不足5000人。而作为渔村和外界沟通的重要交通工具“深圳火车站”,却只有两条轨道和一间只摆得下四张长凳的售票厅兼候车室,每天进出这座火车站的游客不会超过100人,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也只有三个人。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2)

深圳火车站

建国以后的第二年,广东省政府把火车站搬到了罗湖口岸处,使车站距离香港更加近了,车站的面积也扩大了十倍不止,达到了1000平方米,自此以后车站也改名为“深圳罗湖火车站”。

1962年,随着村子里的人口不断增多,火车站也由原来的货运站点转变为了纯客运站点,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车站搭建了一排茅竹屋子,方便车站的工作人员休息。但是即使是这样,车站依旧十分简陋,就连列车上的用水,也都是从井里打来的,一到晚上的时候,车站全靠蜡烛照明。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深圳罗湖火车站的改建工作也正式启动,当地政府在原本的火车站基础上,加建了一座新站房,一座新候车厅,一座人行天桥,还为火车站接上了自来水和电路,此时的深圳火车站也有三等小站点,升级为了二等人流站点。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3)

深圳火车站

不过新问题很快就再次出现了,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到了深圳,深圳火车站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放在平时的时候还算比较好,但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火车站就开始出问题了,排队买票、回家过年的打工人,从深圳罗湖火车站的门口能一路排队到海边,甚至多次导致深圳市交通的瘫痪。

1985年年底,广东省政府将深圳罗湖火车站提升到一等站点,并增加了当地的火车线路,但是依旧是治标不治本。第二年的年初,深圳市首创了单机电脑售票的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排队买票的压力。

但是伴随着深圳越来越好,人口也越来越多,深圳市的罗湖火车站重新改造计划,也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4)

深圳火车站

五年以后,由深圳市政府和原广州铁路集团联手,制定了对深圳站的改造工作,要求一年的时间之内,从原有的火车站基础上,建设了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站房。

一年以后,一座占地2.6万平方米的全新火车站建成,而这座火车站不仅具备了售票、候车、行运等做多客运功能以外,还配备了诸多餐饮、娱乐设施,把火车站彻底打造成了一个即可吃饭又能出行的多功能场所。

除了以上的那些功能以外,火车站还配备了先进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电脑广播系统、电子售票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等在当时最先进的客运服务设备。让这座火车站彻底和中国最大的陆地口岸,深圳罗湖口岸紧密地相连在一起,成为了中国对外展示的一个门面。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5)

新深圳火车站开始筹建

站点提名,少写一字

但是伴随着新站房的建立,一个个问题也由此而生,新站点叫什么?新站点的站名由谁题写?

对于这两个问题,负责建造新火车站的郭胜林同志提议,去掉原本的罗湖、火车等字,改名叫做深圳站,简单明了,而且能轻松的让人记住。至于火车站的站名,就由深圳市市委书记、市长李灏来题写,毕竟李灏市长是新火车站的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对整个火车站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1年3月份的一天,李灏照例到新站点检查工作,郭胜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李灏听过以后。皱着眉头说道:“名字倒是不错,但是由我题名这个事情不合适,真的不合适。”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6)

李灏

随后,李灏接着说道:“其实啊,关于给这个新站点题名的事情,我早就有了想法,如果能让邓小平同志帮忙题写,那就太好了。咱们深圳市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那全靠着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如果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深圳,又怎么会有今天的这座新车站呢?”

听到李灏市长的想法,旁边有人感叹道:“是啊,如果能让邓小平同志来题写,那是最好不过的啦,但是邓小平同志已经退休两年多了,现在再请他题写“深圳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灏回应道:“你说得不错,但是就算是再难,我们也要试一试,争取让小平同志的墨宝,挂在我们的新车站上。”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7)

邓小平

事后,李灏也真的向中央提出了这个要求,并想尽办法的请邓小平为深圳新火车站题写站名。在得知整件事情的经过后,邓小平同志也没有半点犹豫,痛快地答应了这件事情。

1991年4月底,深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到北京参加会议,会议结束以后,中央办公厅通知吴松营,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已经完成,让他尽快前去领取。而吴松营也没有半点拖拉,当天下午就跑到了中南海,在经过中央办公室的核对以后,马上就把邓小平的题字拿给吴松营了。

但是等吴松营打开一看,在一张报纸大小的宣纸上,赫然写着“深圳”二字,而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深圳站”三个字。上面既没有签名,也没有落款日期,若不是上面盖着中央办公室的公章,恐怕连吴松营也不敢确定这幅字的真假。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8)

吴松营

不过邓小平同志既然这样写,那肯定是有特别意义的,总不可能是故意不写的。于是吴松营小心翼翼地把邓小平的题字收了起来,连同中央办公室的签收函件一起放进了公文包内。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吴松营回到了住处,他把行李迅速收拾好,然后把公文袋放在了行李箱的最里面,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公文袋包裹了下来,坐着飞机从首都回到了广州,又坐火车从广州回到了深圳。

在到达深圳以后,吴松营家都没敢回,直接打车去了市政府。此时天已经逐渐黑了,而在深圳市市政府内,一群市委领导们却围着邓小平同志的字看了起来,直到这个时候,大家仍旧没有看懂邓小平同志的意思。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9)

邓小平同志练字

眼看已经进入后半夜了,市长李灏说道:“先把题字收起来吧,等明天再看,现在已经很晚了,短时间内咱们恐怕参不透邓小平同志的想法,明天通知一下广深铁路公司,让他们来领取一下邓小平同志题字的复印件,以便开始制作火车站的牌匾,还有再通知深圳特区报的记者,让他们按照规定公开报道此事。至于这份题字的原件,就保存到市委办公厅的档案室吧,一定要谨慎保管。”

随着市长的话音落下,众人也纷纷点头答应,然后扭身离开了市政府大厅。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深圳新火车站的最后收尾工作也在紧密地进行着,而关于邓小平同志为何少写一个“站”字,也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焦点。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10)

深圳火车站

1991年10月12日,深圳新火车站客运大楼举行了隆重的建成仪式,中央领导人田纪云亲自出席了此次典礼仪式,而国家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同志也为这次活动致辞,海峡两岸无数知名的港澳台人士和新加坡、埃及、科威特等驻华大使都见证了这场重要仪式。

在看着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客流时,李灏第一次开始有些明白,邓小平同志的想法了,“深圳站”没有这个“站”字,恐怕不是为了节省笔墨,而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讲,深圳是全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试验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以后,深圳都不能“停战”或者“靠站”。

深圳必须勇往直前的向前冲锋,义无返顾的冲锋陷阵,向前,一直向前,不能有任何开历史倒车,回头的想法。改革开放事业必须坚持下去,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会越过越好。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11)

邓小平

小平访深,笑颜回答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退休三年以后,中国仍有着我们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困扰,而邓小平同志也用自身的行动,去打消了底层人民群众的疑虑。在这一年的年初,邓小平同志接连视察了武昌、珠海、上海。深圳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

1月19日这天,邓小平乘坐专列到达深圳,并接连到访了深圳国贸大厦、深圳植物园、深圳新火车站等地。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曾多次说道:“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我们只能是死路一条。”

三天以后,邓小平同志准备离开了深圳,转而到珠海那边去看看。临走之前,邓小平同志与深圳市领导李灏、郑良玉等人一一握手告别,然后就在他转身离去的时候,邓小平又突然扭过来身体,对着李灏说道:“你们啊,要搞快一点,全国都在看着你们深圳,要坚持走下去,别停,知道嘛?”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12)

邓小平视察

听到这里,李灏立马明白了邓小平同志的意思,坚定地说道:“您放心,我们这里没有停站,也不会有靠站这一说法,只会坚定不移的冲下去。”

邓小平同志满意地点了点头,并扭身走向了来接他的船只。在抵达珠海以后,邓小平同志依旧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在珠海拱北发表了:要争取时间,抓住机遇,大胆地尝试,坚持改革开放等言论。

等到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结束后,国内又一次迎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疑虑,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深圳等沿海城市,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贡献。

深圳火车站升级(深圳火车站建成)(13)

邓小平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然而就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间,中国的经济却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的功劳都来自于那位伟人,他用卓绝的眼光为我们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帮助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能够真正的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