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从去年新冠疫情以来,香港地区总共三次下令影院关停,这第三次,足足持续78天,终于在2月18日(大年初七,内地法定复工日)结束禁闭,重新营业。
一开即爆,因为这有一颗埋了整整55天的核弹。
《拆弹专家2》编剧署名版海报
《拆弹专家2》!此前已在内地拿下13亿人民币票房,豆瓣7.8分。
香港本地开业第一天,票房113万港币,位列首位,预计首个周末能达千万。
我们第一导演特此采访了《拆弹2》编剧之一李敏女士,采访她有几个目的,是我心中惦记已久的。
从题材或娱乐性的难度上,《拆弹2》的信息量到底如何组建?从角色难度上,人物的复杂性到底该如何认同?最早的文本主题上,《拆弹2》和香港的关系是什么,和香港人的关系是什么?
李敏老师给出了一声巨响——“香港人的精神跟地球上很多'正能者'一样,就是永不言弃。”
直至今天,李敏都是香港电影当前最重要编剧之一,而在内地,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
用“最重要”来形容实在显得她太不重要,就应该用“奇人奇事”来形容,这四个字,可不是我说的,是当年她写《喜剧之王》剧本期间,星爷写在字条上,偷偷递给她夸她的原话!
怎么奇人?又有什么奇事?
简单说,李敏老师20年前是作词作曲做主持,写歌写小说写剧本,各个层面的创作量惊人,在那个年代,她已经能称为一位文艺产量女王。
后来加入周星驰的智囊团,做了《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之后为多位导演担任编剧,并成为邱礼涛十几年的固定合作伙伴,堪称邱礼涛疯狂的左脑旁边的“感性的右脑”。
不仅如此,她还为视障人士的口述影像放映制作口述文本,每一个口述影像剧本,她与助理编剧需工作约100小时,亲自去录音室录制解说声轨。她制作的《猛龙过江》口述剧本获得《亚太广播联盟》(ABU)的“最有创意电台节目”提名。
你甚至无法想象,在她二女儿即将成年之时,她还在香港大学修完了心理学硕士,一来为女儿当做学海无涯的绝佳榜样,二来竟然是想探索磁力共振与脑电图在观众观影情绪上的研究影响力,她用“心率变异分析(HRV)检测仪”做研究基础,写完了一篇研究生论文。
而在今年,李敏又多了一个职业——导演。
长片处女作《给我1天》,一看海报就知道吗,是一封香港情书。
《给我1天》预告海报
聊到这,她还谦逊又戏谑地说:“希望能够得上你们名称‘第一导演’。”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李敏女士工作关系,这次并未电话连线采访,而是她通过闲暇时间(不可能,我不信她有闲暇时间!),全程对我列的采访提纲进行笔答。
不聊敏感话题,删繁就简多次,最后也有近万字,算是一篇对李敏的当前电影生涯的一次微观的梳理。
不多说,上干货!
编剧、导演李敏
01.开张大吉,是一份平常心第一导演:《拆弹2》终于在昨天上映了,什么心情?
李敏:昨天票房很好,过百了。因为78天没开戏院,香港人很饿戏,都想吸收精神食粮。我希望所有同期的港片都好,不只是《拆弹专家2》。
第一导演:有没有一直关注《拆弹2》在大陆的票房和口碑?
李敏:写作20多年,已经写了30多部电影,等待上映、公映时的反应、票房结果,都可以平常心对待。
观众是最神秘的,电影可以大热倒灶,也可以黑马跑出,票房很看天时、地利、人和,而我站在编剧的岗位,最重要是把故事写好,然后交托其它岗位的战友各自做好本份就是了。
当然,因为疫情,《拆弹专家2》上映时出现特殊因素,也担心过电影院营业的情况,但明白每一部电影有它的命。
到现在内地上映一个多月,观众似乎颇满意,老板应该安慰,那编剧的责任也圆满结束。
不过,对于我和另一编剧李升,关于《拆弹专家2》,想特别一提:由于香港编剧没有工会,很多时候编剧署名会被忽略,但这次在《拆弹专家2》,因为各方面的争取,包括一群香港年青编剧的努力、导演邱礼涛和公司林老板的推动,编剧的署名可以登上部份的海报,与其他主创人员齐名,这令我和一群编剧朋友都感到非常鼓舞,我们创了一个可日后被引用的先例。
人们常说话剧、电影铁三角是"编导演”,在海报非常有限的空间中,这次《拆弹专家2》的部份海报呈现了导演编铁三角,编剧们都非常安慰。
第一导演:在豆瓣上有看到比较在意的评论吗?
李敏:很多影评人的质素很高,很了解主创们的用意,影评人甚至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解读,令人惊喜。
印象深刻的,有一位南方的影评人,用轻松幽默的手法,又能不过分剧透,以广东人的视角来表述他的观后感。
最重要是他说穿了一些我一直担心的点子,然而他同时很清楚这些点子的存在,是为了引领到更可观的剧情。
整体而言,大部分影评人接受能力都高并且愿意体恤创作人。现在,电影评论也成为了电影的伸延创作,而这次《拆弹2》的评论是海量的,感谢各位有心人。
第一导演:《拆弹2》在大陆这边的反响,有没有传到香港观众或电影人这边?
李敏:香港朋友或多或少也收到内地传来的正面消息,因此十分期待。
02.核爆!诡局!第一导演:当时邱礼涛对《拆弹2》剧本的要求是什么?关于核弹的硬核知识要怎么吸收并应用?核弹是续集必须做到的规格上的提升吗?
李敏:肯定要求《拆弹2》比《拆弹1》好看,这个别人不要求,我自己也要求啦!
所以我做了很多关于炸弹的资料搜集 ,要找到一些比《拆弹1》更有看头的亮点,正如你所说,在规格上也要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最后决定是核弹。
当然,故事的定案,是编剧与导演一起商讨的过程,来来回回无数次。
资料搜集方面,刚巧我在2017—2019年间,在香港大学读心理学硕士课程时,有一位教授的太太除了漂亮,她居然是位辐射物理学家!可以向她请教。
至于主角潘乘风的失忆和断肢状况,当中包括逆行性失忆(retrograde amnesia)、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塔斯(Elizabeth Loftus)提出的植入记忆(planted false memory),提供给断肢人士的镜子疗法(Mirror therapy)等,都是从心理学汲取的灵感。
第一导演:在香港放核弹这个事情,据你了解,此前有任何编剧想过这个可能性吗?
李敏:有没有其他编剧想过?这个我不肯定。
第一导演:关于在香港做核爆后的一系列应急措施与程序,你是怎么去考证的?香港有地下避难或山洞避难的可能吗?
李敏:我们参考了很多核泄事件,包括日本福岛核电厂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尔事件、三里岛事件。香港的防空洞是二战时代遗留的,但都已经封闭了,或租给人作酒窖。
第一导演:有没有想过更癫狂的想法,比方说香港真的全城毁灭了?像第一集那样,最后一刻也没有挽救成功。
李敏:所有关于“拆弹”的电影都有一个诡局,如果拆弹专家每一次都成功拆弹,观众就没有爆炸场面可看;如果拆弹专家每一次都失败,虽然观众可以看到很多震撼的爆炸场面,但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英雄。
故事最后一刻,灾难有没有被挽救成功,编剧和导演也需要考虑观众期待在结局的震撼程度。
第一导演: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么写下去,特效能做出来吗?会去考虑这个吗?
李敏:你意思是爆炸场面?这个要拜托导演、爆炸组、特效、声效的部门的同事,但已经有很多好莱坞电影前人做过了,所以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
03.愤怒主题,香港人永不言弃第一导演:聊一下比核爆更厉害的主题表达吧,这次创作你想到的第一个主题是什么?个体与体制的对抗吗?
李敏:相信这个主题在电影中已经表达得非常透澈,有遭遇过的人都应该感受到。
第一导演:你身边的人,或者你自己,有没有这样公然和制度较劲的经历?
李敏:这是一条论文题目,需要很多篇幅才能答得相对完满。不过,拿自己工作岗位周遭的例子,看见身边的年青编剧们常遇到不公平对待,例如欠薪、压榨工资、缺署名,甚至在合约也没签妥的情况下,被人窃取创意,这是欺凌,并不公平的。
当然我听过人说,商业社会中,编剧应理解自己的权益,不懂自我保护就是愚蠢懦弱,后果自负,责任也是相向的。然而我观察到很多新编剧,是为了热爱电影、坚守理想、珍惜入行机会,所以遇人不淑,或被认识的同行情感勒索,之后又不敢发声。我乐见一些前辈为社会上的初生之犊多点设想和多点关注。
另一方面,我常温馨提示青年人,愤怒不能圆满解决事情,一定要化悲愤为力量,利用自己的诚意、作品和成绩去争取影响力、话语权。虽然争取之路是漫长,但要理性地坚持才能成功。
第一导演:“我不是疯,我是痛”“是这个社会有病”“你们就是不敢承担责任”“是不是只有恐怖主义,你才觉得我不是疯子”,这些控诉感极强的台词都是你个人原创吗?
李敏:编剧有三位,包括导演邱礼涛、李敏和李升,还有监制兼主角刘德华经常提出有效的建议,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清哪一句是由谁原创的,因为我们是互相尊重的团队。
李敏与刘德华
第一导演:洗脑这个设定有点往科幻的方向去了,你是怎么刹住车的?
李敏:你可以说是“软科幻”,毕竟洗脑这回事每一天都在发生。就算你在看电视或者公车站看到的广告,也是有人想洗你的脑。每一个人都置身在一场洗脑战争当中,你想洗人,人想洗你。
第一导演:最终你觉得这个本子可不可以代表香港人当前的精神处境?
李敏:香港人的精神跟地球上很多“正能者”一样,就是永不言弃。
第一导演:这一次你为这个剧本付出了多少能量?听说你有好多次躲起来哭,是不是因为把很多情绪投入到故事?
李敏:不是每个人能理解写剧本的过程是一回怎样的事,以为只是坐在书桌前胡思乱想。其实编剧的第一个功能:是剧组中第一个人把电影在脑袋里拍摄了一遍,所有的场景设计、所有人物的情绪、所有角色的对白,甚至考虑到配乐如何制造气氛,还有很多考虑……如果编剧全心投入的话,那个故事就会都脑海中演练数遍、甚至数十遍,像初恋时停不了地想着情人。
编剧工作是十分烧脑的,废寝忘食,但我又会吃很多巧克力来补充虚耗了的精力。常常为了一气呵成,会做到通宵达旦,甚至把剧情带到睡眠,翌日一张大眼睛,便跑到桌前把灵感记录,怕忘了。
写《雏妓》的时候,由蔡卓妍饰演的女主角遇上种种悲剧遭遇,投入在某些对白或剧情时,足以令我掉眼泪。这经验令我体会到: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扫毒2》剧本是十四天内完成的,写完一场枪战,虚耗得在沙发上晕眩。
至于《拆弹2》的创作过程当中,也曾经有过几次入了死胡同,而导演的要求是必须达到的,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幸好交稿后,我是可以立刻放松,我的脑袋有点像电脑的内存,可以删除不用的档案,腾出空间来创作下一个新项目。
第一导演:你曾经说过编剧地位太低,大陆是这样,但是香港是有行业协会的,也会这样吗?
李敏:当初香港编剧只有协会(联谊性质),没有工会,而距离成功组织工会还有很远的路程。
我踏出去主动接触前辈与后辈,希望成为沟通桥梁,大家找到共识,完善行业中制度不足之处。
如果不给编剧合理的工作环境,恐成两种现象:一、有能之士不会选择编剧为职业;二、有能的编剧会转型当导演,以获取尊重与创作话语权,这一点庄文强导演与冯德伦导演都有在访问中提及过。
庄文强采访
冯德伦采访
第一导演:拿不到薪酬和乱改剧本哪个更对你打击大?一般情况下,遇到无理的修改,你的反击的办法是什么?
李敏:电影行业中,有很多岗位,我明白每一个岗位都有他们的难处,但我也希望大家明白,剧本往往是开发一个项目的首要条件之一。
我曾经无偿或象征式收费为别人开发项目,是为了成人之美,是为了对电影的热情,也是为了人人有工开,但事后却被用完即弃。
这不是我个人的遭遇,而是很多编剧的遭遇。这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
我只是说出编剧会有机会被欺凌的事实,有些人说以前不知道,现在得悉后会同情。但仍然会有些人说:谁叫你笨。那么“一剧之本”,就变了“一剧之笨”。但如果我们不笨,如果我们不痴痴地爱,又由谁来开发项目呢?
至于负责任地改剧本,我是非常欢迎的,只要改得比之前的好,而不是那种有破坏没建设的,丢下一句空泛的说话就不负责任。
编剧笔下的剧本,只是到文字的阶段;在一个剧本呈上观众之前,还需要整个电影团队为剧本逐阶段升华,要知“乱改”和“改善”是两回事。
04.罗生门里的战友&恋人第一导演:你觉得刘青云在表演上是否达到化解这个人物矛盾的程度?
李敏:如果说刘德华演的潘乘风是闯关者,那刘青云演的董卓文就是把关者,前锋与后卫组成的一对好友。而且董卓文是一个相对内向、平稳的人,他更能衬托出情感丰富、情绪有莫大起落的潘乘风,成了情绪的一条baseline以发挥对比,更能让观众看到潘乘风的变化。
第一导演:庞玲在人物基础上是一个怎样的设定?她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吗?你怎么评价她能做出牺牲潘乘风的这种决定?
李敏:潘乘风身边的两个重要人,一个是友情的代表,一个是爱情的代表,他俩同为潘乘风好,但想法却有很大分歧。
处事上,董卓文直率温和,与庞玲的不顾一切、挺而走险又是另一对比。记得写剧本时,曾跟李升再三讨论庞玲这个女主角,到底她安排失忆的旧男友当卧底,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观众会不会怪责她?是不是一句“我为你好”或“帮你赎罪”就能解脱过去?但最后,我和李升都觉得生活中不难遇上这种拿着一个伟大说法,就误导别人前途的策划者。导演也同意。
这个撒谎的女主角本质上不是很讨好普罗大众,但倪妮真的演得很好,她在与潘乘风的感情戏中流露出抑压着的真爱,在与董卓文的争论戏中呈现出心底的矛盾,及最后对只能来生再见的情人所流下的眼泪,都能赚取观众对庞玲这个角色的谅解。
还有一点是,庞玲是理性强于感性的女性,脱离了传统男性主导警匪动作片中女一的花瓶形象,我乐见现今观众很接受“女子汉”。
倪妮饰演女警庞玲
第一导演:我一直觉得庞玲和潘乘风的爱情很不真实,这是必须营造出来的人物关系吗?
李敏:爱情太真实的话,会不会略嫌沉闷?由罗密欧与茱丽叶,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又或者《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与露丝,又或者每一部迪斯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我真的不知道哪一种爱情是真实,但我知道不真实的爱情很受观众欢迎。
当然,有些电影确实是描述很贴地的爱情,例如:情人的善变、情人的多心、情人的谎言,这大部分的真实描述,都是属于残酷的悲剧。
第一导演:潘乘风其实有好几个阶段,断腿前,断腿后,离开拆弹部队后变成恐怖分子,失忆后,而在失忆后,他又有大概三个阶段,等于刘德华要演出至少六七种状态。
李敏:《拆弹专家2》是关于一个叫潘乘风的人,在他脑袋中出现的一念地狱和一念天堂;若细听他身边的战友董卓文和情人庞玲的忆述,潘乘风就是“同一个人的罗生门”。
剧本中,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分布和情感发展”列表,详细描写每一个阶段的潘乘风,他的心路历情,也有其他角色的心路。
《拆弹专家2》情节分布和情感发展"列表 (開端的一小部份)
这主要是我创作时作为编剧的据点和提点,对于某些岗位的同事也更能拳握故事。至于刘德华先生,他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演员,我深信他打球都能够把握得很准确。
第一导演:整个写作过程中,邱礼涛和刘德华会不会阶段性地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李敏:剧本这回事,在开机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开机后,修改读白也是常见;即使关机后再作调整,只要是可行和有提升整体故事,都是好事,我很乐意。
第一导演:和李升是如何配合呢?
李敏:我与李升认识了二十多年,他也是我小说的编辑,除了大家都姓李,我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是热爱文学、电影和音乐。
但我俩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创作的时候可以互补不足。开剧本会我们互相鞭策,剧情主攻刺激观众“肾上腺和咖啡因”的,如有分歧,会以李升的意见为重;剧情主攻“泪腺和安多酚”的,如有分歧,会以我的意见为主。
这些年来,合作无间,而且愉快。
05.做邱Sir的拍档,心里有团火第一导演:最早是怎么认识邱礼涛导演的?最早的合作是《叶问前传》?
李敏:我们认识30多年了。第一次合作是在许志安执导的短片《魔方宅男》。至于《叶问前传》应该是第四度合作,而《叶问·终极一战》是我的首位,很有可能是邱礼涛导演的高排行心水作品(Pet Project)。
第一导演:邱礼涛导演对你的要求一般是什么?
李敏:邱礼涛导演非常严格,幸好我也有写作上的强逼症,可以配合得来。
第一导演:你们在哪些层面有共同话题?
李敏:全世界的电影。
第一导演:你怎么看他愤青的性格以及挑战尺度的创作思路?
李敏:心里有一团火才会想创作。
第一导演:你和邱礼涛会在创作的什么部位会发生分歧?遇到这种分歧,你们如何解决?
李敏:男导演找女编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模式大不同,所以分歧必定会出现,但正正也可互补不足,才能做到男女观众皆宜的作品。
只要团队里每个人都是希望做到最好,怀着好意,分歧并不是坏事。
为了精益求精,我们的编剧团队,导演与我之间,又或者是我与李升之间,经常进行devil's advocate(魔鬼代言人),就是在挺不错的情节上,偏偏要“鸡蛋里挑骨头”,这样便能激发一个编剧团队的脑力激荡。
不过 ,在这个魔鬼代言的阶段完结后,最终决策人还是导演,因为导演的位置,最能了解剧组各方面的不足与长处,作一个最为大局和英明神武的决定。
第一导演:《凶手还未睡》在当时不太成功,你们本身想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问题出在哪里?和文咏珊的表演有关联吗?
李敏:我尊重观众的感觉,观众绝对有自由去挑选他们的娱乐,并且加以评论,意见我也会谦虚地聆听。
我在电影圈的日子,观察到的情况是,留在创作阶段而胎死腹中的项目实在多不胜数,只是观众不会被通知;而一部电影能上画,其实是一个排除万难的奋斗过程。
在《凶手还未睡》中,我想说的就是“公主不能等待被人拯救,要自救”,而我看到女主文咏珊的努力,也喜欢她的演出。
第一导演:《原谅他77次》里面有句“爱你50年不变”的台词,这是来自邱礼涛的还是你的?
李敏:《原谅他77次》的电影是改编我的原著小说。
李敏和蔡卓妍 《原谅他77次》
第一导演:《失眠》是邱礼涛在《人肉叉烧包》那个体系的思路,你怎么看这次创作?
李敏:拍《失眠》是因为《人肉叉烧包》上映25周年,我不能代表导演和演员,但对于我来说,终于找到机会细说一个“慰安妇”的故事。
《失眠》编、导、演合影
第一导演:紧接着《拆弹专家》是你们第一次合作超大体量商业片,那时候创作压力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李敏:《叶问:终极一战》搭建了一个旧香港出来 ,当中有上海街、一个火车站、电车路还有城寨,后来就成了西樵山影城的部份。
《拆弹专家》搭建了红隧,《扫毒2》搭建了中环地铁站。每一套都是大片,而工作时有适当的压力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如果选择不永远留在舒适地带(comfort zone),就要接受或多或少的压力,打个比方,按摩的时候,肌肉受到压力,人反而觉得舒适。
06.回望入行,被星爷低调“怒赞”第一导演:我小时候看过至少10遍《呆佬拜寿》,当时初入编剧行,什么契机写出来这个剧本?
《呆佬拜寿》海报
李敏:谢谢你的支持。因为帮泰迪罗宾写《香江花月夜》,认识了谷德昭,然后帮谷德昭写《呆佬拜寿》,之后就认识周星驰,并写了《喜剧之王》。
第一导演:《呆佬拜寿》是一部翻拍50年代的梁醒波喜剧,早年的曲艺电影对你有影响吗?
李敏:梁醒波你也认识,你真棒。我儿时也看很多粤语长片,有些是粤剧,有些是歌舞片,所以近年看《爱乐之城》很有亲切感。如果归纳以上为音乐电影,观众必须要有童心才感兴奋。
第一导演:有趣的是,《呆佬拜寿》是刘青云失忆,25年后,刘青云旁边的刘德华失忆,失忆好像是你特别着迷的元素,在你看来这个东西是有社会心理影响的吗?
李敏:我写失忆的剧情已经比写卧底的剧情少。嘻嘻!
不过《呆佬拜寿》和《拆弹2》的两种失忆非常不一样,梁醒波版《呆佬拜寿》中失忆的解释是“呆痰”,刘青云版《呆佬拜寿》的失忆是因为头部撞击,这两者都没有像《拆弹2》中使用了科学(软科幻)的解释。或者是时代的进步,现在观众有更多科学知识。
第一导演:后来你是怎么进入到周星驰的体系里的?跟周星驰合作的心态是什么样?他在你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又学到些什么?
李敏:在当时那个年纪,做什么都觉得好玩,更何况是跟一群台前幕后也这么搞笑的高手一起,自己也锻炼了一份幽默感。
周星驰在镜头后不是每一分钟都在搞笑,他很多是在认真地思考工作。跟他开剧本会,每次当我能逗笑星爷或谷德昭时,我当然会有一份成功感。
李敏(左二)与周星驰、谷德昭(左一)等人合影
第一导演:《喜剧之王》其实有很多编剧,你在其中的位置是什么样,像那句经典的“你养我啊”是很女性的,是不是你的创作?
李敏:那个年代喜欢集体创作,而《喜剧之王》剧本会议的战线也比较长,有些同事因别的事离开了,有些同事又会进来,而我是留守到最后的一位。
李敏和周星驰 《喜剧之王》
第一导演:据说当年你是几个编剧里唯一一个猜到周星驰第二天会拍什么的人,他还请你吃了一顿饭,这是怎样的创作难度啊?
李敏:那段时间星爷老板很喜欢请同事们吃饭和喝红酒,现在回想也大快朵颐;我整套金庸小说能得到金庸先生的亲笔签名,也是因为星爷的饭局。当年跟星爷上《少林足球百万富翁慈善夜》,赢得一百万作慈善,到现在还有年青网民提及起这些往事。
李敏与金庸合影
李敏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百万富翁慈善夜》
至于理解导演心里所想,本就是编剧的责任,我需要帮助导演去呈现他的思想。有朋友说我有点读心的能力,希望朋友是对的。
第一导演:后来《少林足球》你参与度有多高?当时还说要做一个侦探喜剧,为什么没有下文了?
李敏:星爷的剧本会问很多朋友的意见,他给我看《少林足球》剧本是我的光荣。《少林足球》我给了一丁点的意见,例如那个“甜在心馒头”和发挥了我填词人的本色,一次探班协助填了一首《少林功夫好》。
周星驰和黄一飞演唱歌曲《少林功夫好》
打后的日子,我也帮星爷写了一、两个剧本,他很尊重我这个编剧,而且他非常爱电影。但最后没有制作出来,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正如我较早前说,电影能够出生,已经是一种成功。
第一导演:为什么没有参与《新喜剧之王》?恰好它还是邱礼涛和周星驰的合作。
李敏:1999年《喜剧之王》上映,22年前我怎样也不会想到《人肉叉烧包》的导演会和《喜剧之王》的导演合作。
人生就是这样出乎意料之外。但我也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类型很广泛。(星爷很后期才知我的“师奶”工作完了,可以腾出时间再当编剧。)
第一导演:之后你和高志森、谷德昭、彭浩翔连续做了三部两性题材作品,其实一直以来,你也都是两性的剧本较多,是不是还是最适应这个类型?
李敏:两性剧本是我最手到拿来,周遭的闺蜜随时随地也能给题材灵感,而且爱情也是大多女观众的喜爱。例如《原谅他77次》是我自己要写的,最初就是想写,表达男女大不同的思维,完成小说后,也没有理会能否拍成电影,结果给蔡卓妍一看,她就很喜欢,而拍成电影后,女观众特别有共鸣。
上映时面对《变形金刚5》这强劲的对手,但影评有很大的回响,票房也是出乎意料的叫人满意。主创人员去谢票的时候,女观众那种感同身受,令我知道《原谅他77次》的故事慰藉了很多创伤女人心。
所以,我会继续坚持写女性题材电影,之后写了《感动她77次》、《给我1天》,也拍成电影了。
李敏与蔡卓妍、钟欣潼
第一导演: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在编剧工作上做到什么程度?它和你写小说、散文会是一条平行赛道吗?还是说是一个更高一层的方向?
李敏:歌词、小说和散文,是一个人的创作,而电影是团队的,我也只是写了电影剧本的文字部分,有待其他同事为剧本加工与升华。
人生漫长,有时我想静静的一个人,有时想要热闹的团队,这条平行赛道非常适合我人马座的性格。
第一导演:合作这么多导演,你觉得哪位导演对你最舒服体贴呢?
李敏:哪一个导演对我最舒服体贴?当然是我自己做导演的时候了。
07.附录:随谈★第一次做导演★
大学毕业时想做导演,等了30年才做,三个原因:
一、中间的时间做了其它事情,光是当妈妈等女儿长大成人都18年了,现在女儿独立,才有时间做导演。
二、跟邱礼涛紧密合作的这十年,我觉得自己的概念化成文字后,给这位经验导演来呈现,可能比我一个新导演来拍会更到位。所以之前有些故事也交托给他,直至写完《给我1天》小说,因为这是我写给香港的情书,那么情书当然是要自己来。
三、当导演也要找到一个机遇,相信是基于我累积多年的编剧经验,才获得香港电影发展基金和英皇电影给予的执导机会。
关于《给我1天》的暂时说到这里,希望到上画之前我们可以再详谈。
李敏与《给我1天》主演蔡卓妍、王祖蓝
★身为人母★
在我成长的年代,女生们都是看那些女主角身世可怜、命运弄人、必须忍耐并要守得云开见月明、或被男性搭救的故事。看到女主角的悲剧,身同感受,大哭一场,抒发后有一种安宁。
但我从小看到这些不敢跟命运对抗的女主,便觉郁闷,不是我杯茶。
从我写第一本爱情小说,就一直推崇女生自强。写《竞雄女侠·秋瑾》电影剧本的时候,感觉很爽。某些国家、某些国情,女性仍是the second(第二性,法语:Le Deuxième Sexe ),我感无奈。
时至今天,看到印度电影中女性主义开始抬头,例如:《神秘巨星》(英语:Secret Superstar)、《耳光》(Thappad),又或者看到《三十而已》电视剧,十分振奋。
我的女儿就是看这类电影、电视剧成长,她们会是独立自主的一代。
今时今日有这个环境和条件,容许女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当然,我自己选择了当母亲,需要同时兼顾家庭、事业和理想,那就必须设计一套精准的时间管理,和发展稳定的心理质素。
前几年我还重回校园,在香港大学完成了心理学硕士课程,除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还想身教,竖立榜样给两个女儿,让她们知道学无止境。
李敏
人生当中的幸福和辛苦,也许足够我写多最少三、四部女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