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1)

人人都会说话,但未必人人都懂表达。

表达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正所谓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门派,门派之间打打杀杀的时间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打嘴炮,而打嘴炮拼的也是表达能力。

可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有赖于表达能力来彰显自己的专业能力,推销自己的产品,实现自己的目标。

表达还有个近义词叫做沟通,感觉上差不太多,实际上还就是差不多,无非就是传递信息、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

表达也好,沟通也罢,总让人觉得有些虚,可一旦联通了你的痛点,就不虚了,所以提升表达能力也是一个解决自我痛点的过程。

比如你去拜访某重要客户,到人家办公室了,对方很冷淡,你挺难受,该怎么做、怎么说以实现目的,这就是痛点。

再者,你获得了一次在大佬们面前讲演的机会,怎么让讲演内容铁树开花,有新意、有干货,这也是痛点。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2)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表达课程,能制定这门课的人恰恰就是你自己。你分析自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痛点,然后利用一些成熟的套路把痛点清除,这就是学习表达能力的目标。

随着你一次又一次成功清除了绊脚石,你的表达能力也在实践中获得了细水长流的提升,总结下整个过程就是:熟悉套路,使用套路,最终形成套路。

本文给大家准备了四大块内容,提供了贯穿表达流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工具,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所启发。

一、镜像你的表达对象,让心灵靠近,奠定表达的良好基础

表达以实现目标,首要的是什么?是让对方喜欢你、接纳你、信任你,否则事倍功半。

为了让对方能够降低对你的设防,“镜像”是个很简单却有极大威力的方法。

原理很高大上,是基于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研究出来的一种方法,具体实施起来有三点。

1、模仿对方的下巴运动

人是随时运动的,说话的时候下巴会随着节奏和内容而变换,你需要做的就是模仿这个运动方向。这个方法,我也是头一回听说,还没试过,但是个人感觉还是不要做的太明显,否则会像鹦鹉那种,一抖一抖的挺搞笑。至于原理,我们没有必要分析,就看疗效就完了。

2、语言的模仿

说简单点,就是重复对方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比如你去刘总那拜访,他正在把玩核桃。刘总看到你,没打招呼,就说了句:这个核桃真是不错。

你不懂核桃,所以这个时候就有点小尴尬,怎么办?不要怕!模仿他的语言!你可以说:确实,这个核桃真是不错。

刘总又说一句:这种品相的核桃市面上已经很少见了。

你可以跟上:是啊,像这种品相的还真是不常见了。

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的自己既然不懂,那就别装懂了,直接说“我不懂”不就完了,可是那样的话,话题就被终止了,是不利于你接下来的表达的,所以要尽量避免。但是你也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模仿他的话就是简单的模仿,单纯的模仿,不能引申开来,否则刘总真的想和你探讨,那就更尴尬了。

记住!模仿语言,不要提炼,也别总结,就是单纯的模仿。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3)

3、灵活处置

其实不止是下巴和语言,最好是所有的肢体动作都应该模仿,可是那样一来会显得很假也很傻,所以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只能适当模仿,就涉及到灵活应对。

比如对方双手叉腰,你可以单手撑腰;对方双手抱胸,你可以双手交叉;比如对方翘起二郎腿,你可以双腿交叉,也就是动作要和对方同频,但做了细微化处理。

【同频】,这就是关键所在。因为同频会在对方毫无察觉下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这也是我们模仿的原因。话说,在很多单位,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人习惯于和领导保持大概的动作,这其实在心里就是一种顺从的表现,而这种顺从的信息完全可以传递到对方心里。

注意!我们这么做和那些人不同,我们有意做这些动作是有根据有意识主动去做的,所以不能算是拍马屁,充其量算是利用一下表达的技巧而已。

二、利用思维工具,经过独立思考,生产出色的自我观点

上一步骤说白了就是套近乎,利用人类喜欢同频的特性来拉近心和心的距离。而这一步骤是表达中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是核心,那就是表达内容的提炼。

不管什么时代,好的内容都是欠缺的,好的观点当然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你看有些人总说的头头是道,这背后是一个连贯的思考过程,思考明白了,观点也就鲜明了。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4)

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表达出优质的内容,必须先搞清楚自己的立场,也就是你代表的哪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进行表达

用自媒体的话来说,你得让内容高度垂直,这样才能实现精准打击,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所以,坚定立场是一个好观点的前提。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而言,也有三个方法。

1、多立场分析

也就是多角度,原课程内容讲的是南郭先生的故事,这里为了保持原创度,我就换一个故事,比如“狼来了”。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道理是说小孩子不能总是撒谎,否则会被狼吃掉。对成年人而言,现实意义就是人要讲信用,否则会破坏信任,影响合作。

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道理背后的立场,其实是站在小孩子那里说的。所谓多立场就是换个角色,比如站在狼的角度能得出什么道理?站在村民的角度又有什么启示?

狼头两次没来,结果第三次来了,村民们也没来帮忙,所以狼顺利的把羊给吃掉了。这说明什么?做事情,时机很重要。一个恰当的时机往往胜过很多策略,比如狼如果是前两次就出现,那结果肯定完全不一样,就算能吃到羊,那肯定也得付出代价。

村民呢?我觉得,这背后是一个人的思维惯性问题。小孩欺骗了他们两次,第三次他们就完全不信了,这种做法导致了羊被狼吃掉了,甚至说小孩子其实也是有危险的。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再一再二不再三,但从村民的行为和羊被狼吃掉的事实而言,我们必须要保持一颗警惕心,也就是在任何结论接二连三被证明正确的前提下,也需要有一个意外机制来做保护,否则一旦意外发生,却完全放任自流,后果不堪设想。

2、逆向思维分析

这里我们还是采用滥竽充数里边南郭先生来讲(毕竟不可能所有的事例都可以使用逆向思维,那叫钻牛角尖!)我们认为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当然做法不好,但是假设他的做法是对的,那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譬如:南郭擅于寻找机会(钻了空子),进一步就是时代在变化,你不要试图占据全阶段的红利,懂得放弃和懂得把握同样重要(被人发现就撒丫子跑了)。这就是逆向思维分析,目的就是打破自身固有思维定式,从全新视角获得一个新颖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启发。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5)

3、增加条件项分析

在案例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项,然后衍生出其他可能性,比如南郭在乐队里边吹箫是混进去的,但是他后来天天和大师混一起,之后就成了真大师。成为了真大师,这就是我们自己增加的条件,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想象。通过重新构建这个故事,我们就能得出另外的观点,比如它说明了成功的人,有时候是因为能力,但最初可能就是纯粹因为胆子大。

以上三个方法简单实用,给了我们一把让思考更加丰富的钥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要只贪图快,而是用上面这几个方法重新来定义自己的观点,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另外,当我们提出一个观点之后,进行自检是有必要的,那什么样的观点是好的观点呢?一是好观点不等于被所有人认可,也不是马上就被接受。这条告诉我们,一个好观点需要自信心的支撑,否则别人说不同意,你直接怂了,就没有然后了。二是好观点往往不拘泥于默认的前提假设,也就是出发点要更加立体,以上三个提炼观点的方法也是为了打破这种拘泥。三是好观点绝对不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是狂妄自大走极端的,它会迫使对方忍不住思考,从而引出其他的新问题,有点像是头脑风暴的意思。

通过这三条,我们可以自检任何一个希望表达的观点或者内容,如果发现并不符合这几条的要求,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再完善一下自己的观点。

三、巧用坐标轴和加减成熟,让你的观点更直观、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当我们获得了一个表达的机会,同时也精心建立起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就涉及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因为相关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这里仍然只提供两个方法,抛砖引玉。

1、坐标轴是个好东西

我们利用一个十字坐标轴,然后制定两个维度,就能得到四种类型,比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通过这种方法,观点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比如,人既关注当下的快乐同时也关心未来的意义,那么就是一种幸福主义生活模式;而如果过于关注当下的快乐,而忽略未来的意义,那么就是所谓的享乐主义,以此类推。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6)

2、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思考公式化

比如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提到的人生成就公式就是利用加减乘除来表达的:人生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思维方式是-100分到100分,热情和能力是0到100分)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意识到,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比如思维方式错的离谱,那么得分就是-100分,显然你能力再强、热情再旺,也不会有成功,因为方向反了。

其他的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但是要记牢制定自己的观点公式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乘和加用来表达正相关,因为乘号代表不可或缺,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除和减表示负相关,一般用的不多。

以上就是推荐给大家的两个小工具,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都是把表达的内容转换成更直观的图或者公式,这就涉及到了表达的一项基本原则:能图不表,能表不字。能用图就不要用表格,能用表格就不要用字。

四、从江湖菜鸟到大内高手的经典三步骤,塑造表达能力的必由之路

以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讲了如何拉进和对方的心理距离,为表达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我们讲了提炼自我观点的三个方法;第三部分我们讲了如何让表达更直接、更鲜明的两个工具。这些都是术的范畴,下边我们讲一讲道。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7)

不止是表达,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从大的道而言都是共通的,总结起来就是三步走:1、产生兴趣以及保持兴趣。2、忍受枯燥的练习,注意练习需要参考正确的方法,不是你重复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大师的。3、形成自己的套路,输出打造闭环。下面,我们来分别解释一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毋庸置疑。小孩子往往对任何事情都兴致盎然,可以对着空气装作打怪兽。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原因就是它是自然而然、油然而生的,所以兴趣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强扭的瓜是不会甜的。

2、练习是枯燥而孤独的。记得金庸小说里的老前辈独孤求败吗?绝招就是独孤九剑。在烽火戏诸侯的小说《雪中悍刀行》里,老仆剑九黄使得同样是九剑。也就是说,想成高手,能从1数到10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那么的技巧,需要的是把基础磨练的足够扎实。这个过程是很无趣的,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掌声雷动,有的只是月下孤影、兴致阑珊,所以很多人倒在了这个过程中。

3、形成套路打造闭环,教别人永远是学习的最佳方法。怎么让知识或者技能成为自己的,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教给别人。反复教,教的同时不断思考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套路。我们学习各类课程的时候可能觉的老师真厉害,把内容讲的头头是道。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授人以渔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内化学习的过程。等到把相关内容变成了血肉一样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自发行为,想不成大师都难。

以上三个步骤,兴趣是引线,练习是火药,传授是火焰。成功的技能=传授能力指数*兴趣指数*练习指数,想最后漫天绚烂,每一项都缺一不可。另外,在表达顺序上,建议大家采用金字塔结构,先说明结论,再具体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开门见山,也最符合大脑的理解原理。

八个动词思维训练方法(三个镜像技巧三种思维工具)(8)

最后,我想说,对于表达而言,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只是个门外汉。我既没有经过练习,更没有传授别人知识的能力,但是我还是做了。

首先,我是有那么一丝感兴趣的,其次我认为这种写作的过程,也算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法。但除此之外,表达技能的习得应该是“功夫在诗外”,也就是要和人打交道。但我自认为是个不怎么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人,所以也可以预见,我的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就停留在这种一知半解的程度上了。

但是,诸位不同,因为工作性质和性格不同,特别是如果你喜欢和人打交道,那么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简介:分享干货,光速成长,喜欢记得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