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

华人下南洋,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地区进行移民和生活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18—19世纪在今天印尼的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西部的华人社群更是开创了华人海外社会的新阶段。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多个政权实体,包括兰芳公司、大港公司、三条沟公司等等。

这些公司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功能,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独立的政权,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者称之为国家。这些政权建立之后,不断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和侵蚀,最终被荷兰人逐个击破灭亡。

1770年至1884年间,西婆罗洲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入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粤东地区许多人漂洋过海去此地挖金。十几年间数以万计的华人涌入西婆罗洲,来自同一原居地域的华人纷纷抱团组成自己的利益集团,华人公司应运而生并日渐进入全盛时期。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2)

1819年西婆罗洲金矿的华工和工头(荷兰莱顿大学藏)

这一时期西婆罗洲的黄金钻石产量位居亚洲之首,其间有三十几个有文字记录的华人公司存在。东万律兰芳公司无疑是这些公司的代表,它存在的历史最长(108年),留下的文字记载最多最全,后人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也最多。

东万律兰芳公司的成员主要来自广东东北部的嘉应州。嘉应州自古为岭南蛮荒之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迟缓,且因交通闭塞和山多田少,人民谋生不易,很早就有人漂洋过海到南洋寻求发展。

罗芳伯是仰慕“金山”之名来到西婆罗洲的数万华人当中的一员,1777年他带领一批嘉应州客家人在坤甸以北百余里的东万律山心金湖创建了兰芳公司。兰芳公司除了开挖金矿之外,还在附近兴建店铺和民居,吸引许多华人前来垦荒种植,东万律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市镇。其后数年间,有更多来自嘉应州的客家人聚集在兰芳公司旗下,兰芳公司的实力日益强大。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3)

罗芳伯塑像 ( 作者:赵勇 )

罗芳伯武艺高强且具有谋略,在他策划之下兰芳公司逐渐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治政权。到1794年前后,兰芳公司进入全盛时期,辖下有华人两万余人和十几万归附的达雅人,领土面积达到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与现今梅州市八个县区相若)。

01 罗芳伯:兰芳政权的缔造者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4)

罗氏家藏的罗芳伯炭画像(李启昌绘)

罗芳伯,原名芳柏(伯是尊称),是清代广东嘉应州石扇堡大岭约(今称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西南村)人。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故乡的人们就知道他在南洋婆罗洲“建国称王”的故事。乡人口头传说他是“坤甸王”,也有人说他是“外朝天子”。

《嘉应州志》记载罗芳伯“少负奇气,性豪爽”。肖肇川《罗芳伯传略》又加上“尤喜结纳,且天赋予一副强壮身躯,臂力超人,学文习武为群儿冠……遇事勤奋,乡里称之”等几句,把他描写成少年英雄。

传说罗芳伯年少胆大,竟敢将石扇帽山顶(地名)前人设置的一尊菩萨搬回村后矮寨山山顶(山名)安放,起名曰:公王老爷。此后罗芳伯每日清晨出门劳作,先割满一担鱼草后登上屋后矮寨山,在山顶练一套拳脚。练完后在公王老爷坛前稍坐,香台上必有一杯热茶恭候。芳伯饮完这杯热茶,挑起草担子回家。乡民传说罗芳伯是天子下凡投胎,连神明都敬他三分。

据传罗芳伯在家乡曾经为了科举考试而学习古文和诗词,不幸的是他未能考取功名,一气之下远走高飞,漂洋过海到南洋谋求发展。在科举考试接连失败之后,罗芳伯于1772年35岁时来到西婆罗洲。最初他曾经在金湖做过矿工,后来到坤甸以教书为业。由于他乐于助人而又具有聪明才智,很快就团结了一批来自中国的农民和矿工,手下聚集了几百个华人。

在罗芳伯抵达西婆罗洲的头几年,地处三发河流域金矿区的挖金矿场不断增多。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山被开发,出于对经济利益的争夺和保护各自的家园财产的需要,西婆罗洲逐渐形成了十几个由原籍潮州、揭阳等地的福佬人和各县客家人组成的帮派。

这些地区性帮派把福佬地区乡村宗族的“公司”和客家地区的宗族“公尝”管理方法带到西婆罗洲,各自组织不同形式的合伙公司来经营矿山或农业。西婆罗洲的三发、邦戛、打唠鹿和坤甸等地逐渐形成十几个华人公司。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5)

光绪版《嘉应州志》卷二十三《罗芳伯传》内页

罗芳伯在坤甸一边教书一边聚拢志同道合的兄弟,他的势力和声望很快上升,据上述年册记载:“是时坤甸埠头,潮州属人多不守礼法,好以强欺弱,嘉应州属人往往被他凌虐。罗太哥目击时艰,深为握腕,思欲邀集同乡进据一方者久之。既而有同心者一百八人……”看来,各地华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争夺是罗芳伯创业的最初动力,这一百零八人是罗芳伯创建兰芳公司的核心。

1777年,罗芳伯看准时机,带领这一百零八个人连夜奔袭至坤甸以北百余里东万律的一处金湖。罗芳伯通过这种方式迫使矿主张阿才就范,在今天看来是霸道行为,不过在当时的西婆罗洲却是常事。

为了争夺地盘,西婆罗洲的华人公司之间,华人公司与马来人土王之间,华人与达雅人之间都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在罗芳伯带领下,经过5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兰芳公司领土不断扩大,金矿和其他收益也不断增加。到1794年,兰芳公司进入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

除了经营矿山,公司还担负了社会管理职能,数万华人在九个辖区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他们还与辖区内十多万达雅族人和平共处、互相通婚、守望相助,有些达雅人也加入了兰芳公司的军事行动。西婆罗洲的社会和经济得到发展,华人和达雅人逐渐走向种族融合。

罗芳伯是由当地华人推举产生的兰芳公司第一任首领。在兰芳政权内部,他们采取乡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方式,人民有权选举和罢免领导人。如果领导人死亡或有失职行为,人民有权选举新的领导人来取代他。在罗芳伯统治之下,西婆罗洲人民过着和平而安定的生活。

02 兰芳公司:“曾经的共和国”

罗芳伯最初是如何创立兰芳公司的?后来又如何发展壮大?它的组织架构、性质和政治态度如何?现存荷兰莱顿大学的《兰芳公司历代年册》和李欣祥的《罗芳伯及东万律兰芳政权研究》有所记载。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6)

刻本《兰芳公司历代年册》内页照片

1、兰芳公司的草创时期

1774年至1775年间,罗芳伯在坤甸筹谋创业,他四处联络同乡,准备伺机起事。等待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了,罗芳伯决定以武力占领东万律附近的山心金湖,并以此为基地建功立业。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7)

东万律山心金湖遗迹(谢永茂摄)

据《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当日的一百零八人跟随罗芳伯实施夜袭行动,由坤甸以北的笏黎里(Peniti)出发,走水路坐船沿河上溯而行,天明时分到达山心金湖。山心金湖是大埔人合伙经营的,而大埔当时属潮州府管辖。虽然大埔人也讲客家话,最初并不属于嘉应州阵营,因此这次事件大致被视为是潮、嘉两大人群之间的利益之争。

不过这次事件看上去并未引起武力斗殴和人员伤亡,罗芳伯当时采取招安抚慰的手段稳定人心,张阿才也获得留任,后来成为罗芳伯手下大将和兰芳公司财库(财政部门负责人),后期还担任过新港甲必丹(Kapitein)。

建立了“根据地”之后有了事业基础,金矿开采的收益提供了经济支撑,罗芳伯的声望日益上升,创建东万律兰芳公司总厅。创建总厅就是新建了“祠堂”,里面供奉的关帝神牌是公司成员同舟共济的精神凝聚,公司高层也有了议事场所。

在此基础上兰芳公司正式创立了管治机构,罗芳伯被推举为大哥,对外称大总制。手下有“二哥”(副手)、“尾哥”(基层头目)和“老大”(长者)。罗芳伯率众人在东万律大路两旁起民房、造店铺,不久就形成了一个小市镇。数百兄弟齐心合力,决心共同扩大公司事业。

兰芳公司成立三年后,两次扩大领土,公司的实力大大增强。回顾当初漂洋过海来到婆罗洲的经历和在金湖做苦力的往事,罗芳伯写下一篇文辞优美的《游金山赋》。兰芳公司蒸蒸日上的前景,也让他不禁满怀信心,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遣怀》。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8)

罗芳伯《遣怀》

2、内修政务,外联友邦

自创立兰芳公司后的十九年间,罗芳伯逐步建立兰芳公司的政权架构,设立民政、司法、征税、边境管理等机构,建立领导人选举制度、公务人员薪酬制度和武装民兵制度,开设学校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鼓励民间垦荒耕种,开店铺营商和手艺人从业,使西婆罗洲的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据年册记载,罗芳伯在东万律创立兰芳公司后,先后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扩张领土,分别在新开辟的土地上设置了地方政府(副厅)来管理民间事务。兰芳公司的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完善。

西婆罗洲地处热带,加上河汊纵横、水网密布,时有鳄鱼出没伤人。据《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罗芳伯时常走水路来往坤甸,屡见鳄鱼吃人事件发生。因回忆在家乡读书时,曾读到韩愈在潮州所作《祭鳄鱼文》,于是效仿韩愈有了祭神驱鳄之举。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9)

韩愈(768年-824年)

相传罗芳伯就在坤甸新埠头设坛祭神驱鳄。兰芳公司华人在河边搭了台子,准备了许多鱼、肉、其他食物、石灰和土制火药炸弹。罗芳伯登台燃香点烛,祭拜天地诸神后大声宣读《祭鳄鱼文》,读完后叫人将鱼、肉等食物投入水中。鳄鱼见有食物,纷纷游来争食。芳伯又叫人将石灰和点燃的土制炸弹投入水中,炸死许多鳄鱼。自此之后,坤甸河岸再无鳄鱼伤人事件发生。

据说围观的当地马来人和达雅人无比惊诧,纷纷传言罗芳伯神力可通天地,威震巨鳄鱼豚,于是以坤甸王称之。自此,居住在兰芳公司势力范围内的马来人和达雅人都臣服罗芳伯,服服帖帖听从华人公司管治。

3、兰芳公司进入衰退时期

1795年,58岁的罗芳伯因病去世,兰芳公司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其遗体葬在东万律河右岸一座小山边。兰芳公司群众选举江戊伯成为新一任领袖。江戊伯逝世之后分别由阙四伯、宋插伯、刘台二等九代领导人继位。

1837年刘台二去世前推荐武秀才出身的嘉应州人谢桂芳接任,但群众却选举古六伯担任甲太,谢桂芳落选。古六伯也是嘉应州人,为人忠厚有余而魄力不足,上任后次年即1838年,万那达雅人造反,古六伯轻率地兴兵开战。

不料兰芳公司华人过去几十年坐享太平,战斗力严重下降。出兵数月耗费公司大量钱粮,反而被达雅人打得大败而回。古六伯因兵败引咎辞职,返回唐山嘉应州终老。1843年兰芳公司群众选举谢桂芳任甲太,可惜谢桂芳年老多病,任职仅八个月身亡。

从此兰芳公司进入十年衰退时期。

1846年兰芳公司群众改选刘鼎(乾兴)为甲太,刘鼎上任后野心甚大,不久又兴兵与万那达雅人开战。孰料此一战竟重蹈古六伯覆辙,兰芳公司大败。此时兰芳公司已经严重衰落,金矿资源枯竭,经济收入下降,人民谋生艰难。总厅和各地副厅房舍老旧,各处华人庙宇荒废坍塌,地方行政人员执政不力,管理松散懈怠,人心严重涣散,群众意见很大。

1884年10月爆发了群众奋起抗荷的“东万律事件”,兰芳公司被荷印殖民政府取缔。华人武装顽强抵抗了两三年,最终被荷军消灭。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0)

淡水港罗芳伯宫

03 高延:“客家人的汗水增添了我们的财富”

欧洲著名汉学家高延在荷兰军队消灭兰芳公司后一年,即1885年就撰写了《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一书。他认为,在西婆罗洲的其他几个华人公司被荷兰人消灭后,兰芳公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维持生存三十余年,这与其领导者和人民都是客家人大有关系。于是他前往中国南方,对客家人和福佬人聚居地的社会特征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田野考察。

通过对客家人和福佬人聚居地(广东和福建)的社会调查,高延研究他们的民俗性质特征和移民背景,以及中国南方的村社制度乃至民间秘密会社组织对婆罗洲华人公司的影响等,来论述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的性质。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1)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延(1854年-1921年)

在书中,高延多处称西婆罗洲华人公司为“曾经存在的华人共和国”,并且使用的是“Republiekje”这个荷兰文词汇。“事实上十九世纪的西方学者无论对华人公司持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都称公司为‘共和国’(Republic),主要是指公司在西婆罗洲境内独立自治而言”(袁冰凌语)。而与华人公司同时存在于西婆罗洲的马来人苏丹国或其他小王国,高延则称它们为马来君主国或者马来人王国。

高延的观点是:东万律的兰芳公司和西婆罗洲其他华人公司“使西婆罗洲的金矿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为人类增添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使这海岛变为令人向往的殖民地,其贡献应当被肯定。

兰芳公司虽然被我们的政府(指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解散了,这个华人自由国度的存在,是我们殖民地历史上一个特殊阶段……那些几乎都出身于普通农民的中国移民,能够建立组织良好的自由国度,那些国家的体制具有最严格的共和精神、秩序、纪律与政策。

他们拥有独立的立法与币制,常常要应付马来君主与自己人之间的相互冲突。就像国对国那样与强大的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进行谈判,并长期武装民众与荷印军队对抗。而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他们在炎热的赤道,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在金矿里从事一种连当地人也难以忍受的苦工,一种其他任何民族在同等条件下都难以支撑的工作,其艰苦程度,只有亲眼见过的人才能想象。

今天,正是这些健壮的客家男儿将三发、坤甸和南吧哇的原始森林、荒山漠野开辟成良田、蔗林和果园……由于客家人的辛劳,使邦加、勿里洞锡矿的开发成为现实。他们的汗水增添了我们的财富,成就了我们作为殖民大国的地位……”

作为一位西方人和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的官员,高延能对婆罗洲华人公司的历史地位做出如此大胆而公正的评价,确实难得。

1884年,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趁兰芳公司最后一任领导人刘阿生去世之机,派军队捣毁兰芳公司总厅,消灭了西婆罗洲最后一个华人公司。

高延在国内闻讯后表示震惊,他从维护荷兰殖民政府利益出发,认为这些华人公司为西婆罗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荷兰殖民政府带来大量财富,也为千千万万华人带来保护和财富,为什么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要花费上百万军费派兵剿灭它们?对于马来人的苏丹国,则处处小心呵护。马来人也是移民,只不过比华人先到而已。对于千万个被战火和死亡残酷迫害的生灵,有谁去了解、同情和记录他们?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2)

留言区分享你了解的华人海外奋斗创业历史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新书一本

消逝的海外华邦

作者:李欣祥

一本国内罕见系统全面讲述东南亚华人建邦立国的专史。颠覆华人海外奋斗的传统印象,呈现华人在南洋灿烂而悲壮的史诗,文明碰撞与民族复兴的珍贵史鉴。

-End-

观点资料来源:《消逝的海外华邦》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3)

杨立华讲哲学:宋代儒学的现代色彩

短期提升英语能力,就看这8本口碑好书

郑刚:创新破万“卷”,相信你可以改变世界

落魄书生诗句(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