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吉祥如意山谷里边,村寨牧户星罗棋布,金色麦浪随风翻滚,奶酪乳汁汇流成湖。”著名的巴塘弦子里,洋溢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巴塘县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最西端,静卧于群山与金沙江之间,属于川、滇、藏结合之处,历来为汉藏往来的重镇。巴塘县的地貌极为复杂,北部党吉曾然峰海拔6060米,金沙江边的贡波乡美荣龙村海拔2240米,县城位于金沙江河谷区,气候宜人,素有“高原江南”的美誉。

巴塘多元文化荟萃,既有藏传佛教寺庙,汉文化的关帝庙,又有西方文化的天主教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走进巴塘县城,总会听闻当地人盛传的一个说法:康宁寺里,藏着一尊极其殊胜的能言释迦佛。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1)

图为康宁寺中供奉的能言释迦佛。

探访康宁寺,寻找“会说话”的释迦牟尼佛像

巴塘县城之西,康宁寺矗立于巴久河与巴河交汇之处。循迹而至,只见寺庙背靠高山,殿宇气势恢宏、巍峨挺拔、金顶凌云,占尽了金沙江河谷的风光气势,不愧为康区格鲁派著名寺庙。

时值藏历正月十五,一场盛大的除障祈愿法会正在举行。一座五层高的大殿外,高悬着一幅巨型释迦牟尼佛像唐卡,殊胜吉祥。大殿前,高高的金色经幢周围,围满了做法事的僧众和观瞻的信教群众。

寺院里的花架上,陈列着用酥油、面粉和各种颜料塑制而成的神佛护法、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吉祥八宝等宗教图案。夜幕降临时,花架下的酥油灯将被一齐点亮,将彩塑酥油花映照得瑰丽梦幻、栩栩如生。寒夜中,世间的福泽,绽放于灵动明艳的酥油花上,释放着冬去春来的暖意。

在驻寺干部的引领下,终于得见那尊“能言释迦佛。”整尊佛像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当地人称其为“觉沃松扎玛”( 即“能言释迦佛”)。

相传,这尊佛像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译师从印度迎请而来的。1407年,明成祖封第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为“大宝法王”。当时,云南纳西族木氏土司也信奉噶举派,为了得到他的支持,第五世噶玛巴与弟子将这尊佛像赠给了木氏土司。

1566年,木氏土司逐渐向西北方向扩展势力,占据了巴塘。为了护佑巴塘地区的吉祥安宁,他将这尊释迦牟尼佛像转赠给了扎塔寺(康宁寺原名扎塔寺)。

1640年,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兵灭掉了木氏土司,扎塔寺等寺庙都在战火中被摧毁,成了一片废墟。

1703年,巴塘的一位老妇人到扎塔寺白塔旧址附近挖红泥,突然从土中传出“啊哟”的叫声和“朝左挖,朝右挖”的恳求声。老妇大吃一惊,连忙跑回城里向人们诉说此事。丁宁寺(康宁寺旧称)住持和地方土司获悉后,派人前去挖掘,结果挖出一尊檀香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

后来,这尊能言释迦佛被供奉于扎塔寺内,至今仍有信教群众不远万里前来观瞻朝拜。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2)

图为康宁寺举行正月十五祈愿法会。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3)

图为康宁寺正月十五祈愿法会中的僧人。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4)

图为康宁寺正月十五祈愿法会结束后,准备辩经。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5)

图为夜幕降临,康宁寺僧人开始辩经。

历经烽烟,从苯教寺庙到格鲁派寺院

当我们刚从能言释迦佛传说的奇幻感中抽离出来,听闻康宁寺的历史更迭,更觉唏嘘慨叹。

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该寺始建于巴塘城东虎头山上,初为苯教寺庙。明万历年间(1573)迁至扎金顶,名“扎塔寺”,改皈藏传佛教噶举派。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固始汗派兵进入巴塘,扎塔寺毁于战火,后迁至噶伦伯土官寨内,并被强迫改皈格鲁派。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受清廷册封之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派遣格木瓜寺活佛昂翁曲珠(后改名“包昂武”)到巴塘,仿照拉萨哲蚌寺洛色林规模建寺,名“呷登彭德林”。能言释迦佛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年代。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凤全事件”发生后,清廷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和建昌道赵尔丰率兵剿办,烧毁寺庙,擒杀堪布八角,该寺再遭劫难。

民国二十四年(1922年),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批准发还了寺庙地基,自此,该寺才逐渐恢复。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的巴塘人格桑泽仁邀请下,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传贤题写“康宁寺”匾额一块,该寺乃以此为名,沿用至今。鼎盛时期康宁寺拥有僧人1800余人,活佛9人,宗教声势和社会影响均居巴塘各寺之首。

如今,历经劫难的康宁寺,香火鼎盛,僧众浩繁。我们不由得祈愿这座寺庙福泽永驻,法轮常转。(中国西藏网 文/李元梅图/次仁曲措 部分资料参考《康宁寺经济活动调查》《巴塘县志》)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6)

图为康宁寺一隅。

龟山寺  不朽肉身佛(川西康宁寺藏着一尊)(7)

图为康宁寺佛殿上的法轮与双鹿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