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刚讲述脱贫攻坚(我的脱贫故事盛德敏)(1)

熊德刚讲述脱贫攻坚(我的脱贫故事盛德敏)(2)

我叫盛德敏,现居住在修文县龙场街道龙潭社区。作为一个农村人,我能搬到城市过上幸福生活,至今仍不敢相信。 就在三年前,我家还住在修文县久长街道永杨村,全家6口人挤在破烂不堪的砖木房子里,很是拥挤。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每逢下大雨,家里都会非常狼狈。 那时,家里的收入全靠种地,就算年成好,也只能勉强够生活。由于娃娃上学读书要用钱,丈夫不得不出门打工,但是他没什么专长和技能,只能到处打点零工,有一天没一天的,收入很不稳定。 2017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家从大山搬到了县城。全家6口人分得了一个很宽敞的大房子,直接可以拎包入住,世代为农的我们开始了城市生活。 从“新”出发、从零开始。城里新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陌生,融入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搬进城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很多妇女都跟我一样,为了照顾老人孩子,选择留在家里,靠丈夫一个人出门打工。而我所在的龙潭社区,总共有387户1450人,全部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刚搬进来时,年纪轻、有文化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工作,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一筹莫展,大家都很迷茫。 2019年初,我们社区引进了一家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了一个扶贫车间,专为没有一技之长的搬迁群众解决就业,吸纳了50多位乡亲在这里上班,我就是其中一个。 来到生产加工基地后,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做易拉罐盒盖加工的手工活,简单易学,门槛不高,工资还相对稳定,妇女和稍有劳动力的中老年人都能完成。我算了下,一天8小时可以加工10余袋,每袋加工费5元,每天至少收入50元,每个月就是1000多元。 经过社区的不懈努力,一年多时间,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从1个增加到5个,就业岗位从50个增加到300个,扶贫车间已成为我们这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圆梦”车间。 我已逐渐适应城市的幸福生活,社区不仅有服务中心、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家门口还有公共交通通往县城各地,以及开放式的“幸福书院”、娱乐健身设施等。 现在,我的三个娃娃有两个已经成家了,负担也小了很多。我和丈夫的年收入加起来有4万元以上,去年还花5万多元买了一辆国产小轿车,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许发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人民网)

熊德刚讲述脱贫攻坚(我的脱贫故事盛德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