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门艺术的你,购物车里是不是躺了很多艺术史方面的书,却因为价格太高一直没狠下心下单?

或者已经买回家,但苦于砖头一样的重量,望而却步,无奈看着它在角落吃灰?

有没有一本艺术史画册,能同时满足权威专业、轻松“好啃”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

有的!就是阿信今天要推荐的这本《艺术时间线》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1)

这本书共280页,和动辄500页以上甚至1000多页的艺术书相比,堪比美食界的轻食套餐——营养不油腻,拳击界的轻量级选手——小体重实力派。

一本书,就把30000年艺术史摆得明明白白、清楚楚楚!

一条“时间线”,自由阅读人类30000年艺术史

作为一本艺术史画册,专业性必不可少。

《艺术时间线》在这一点上底气颇足,原版是由国际著名艺术书出版社Thames&Hudson出版,邀请了牛津大学擅长艺术书创作的伊恩·扎切克担纲主编

这位主编还拉了一个强大的专业写作班底:有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与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的艺术家和学者,还有《牛津艺术词典》《二十世纪艺术词典》的编委会成员、DK出版社的长期供稿人。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2)

当然,只有专业的作者团队还不够让人眼前一亮,毕竟“作者权威”几乎成为艺术史类图书的“标配”。

那么,这本《艺术时间线》是如何实现“权威”与“好读”的双重体验的?

正如书名所示,本书最值得推荐的是其“时间线”的设定

按年代顺序撰写是艺术书常见的编排方式,但这本书是真正将“时间线”的概念玩到了极致。

人类艺术史有多长?30000年够不够?

这本书的时间线足足有30000年那么长,而且从未断连过

这条时间线从第一页一直延伸到最后一页,一头牵着公元前30000年法国南部的肖维岩洞洞穴画,另一头连着2017年的波普创作。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3)

进入时光隧道,来一场30000年之久的艺术之旅。

依次穿越古代、中世纪、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直到现代主义阶段。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4)

我们的目光被牵引,从史前的洞穴画,移至文艺复兴时期画满教堂内壁的宗教画,最后落到21世纪的抽象艺术上。

神游古埃及陵墓、中国商朝青铜器铸造工坊、庞贝古城、布满涂鸦的伦敦街头,进入苏美尔人的宫殿、达·芬奇的画室、巴黎印象派画展......

这种独具匠心的编排方式,令阅读不受拘束,你可以逐页沉浸式阅读,也可随便翻开一页,把它当作艺术百科词典随时查阅。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5)

如果你是艺术系的新生,刚接触一门叫作“世界艺术通史”的课,听课笔记大概是什么样子?

很多人会在笔记本的一侧标记时间,另一侧列上风格和代表作,这是学习任何门类的历史最直接高效的方式。

而《艺术时间线》这本书就相当于为你做好了这项工作,简直就是史上最高质量艺术笔记

精选400 幅杰作,感受艺术界群星闪耀时

想要把漫长而璀璨的30000年艺术史,浓缩进一本280页的图书中,这十分考验编者的功力。

这本书的权威编写团队,甄选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和400多幅杰作,“选品”质量丝毫不打折扣。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6)

那些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一幅都没有被落下。

璀璨的艺术明星齐聚纸上,乔托、波提利切、达·芬奇、拉斐尔、丢勒、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莫奈、马奈、凡·高、高更、杰克逊·波洛克、马蒂斯、达利、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草间弥生......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7)

编写者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渊博的知识,对经典如数家珍,作品精妙之处和背后的故事更是信手拈来。

而光有经典还不够,《艺术时间线》还收录了各时代隐匿于光环下,却意义重大的作品

如北非某处描述一万年前人类生活场景的洞穴画、庞贝古城幸存的不知名肖像画、一页精美绝伦的福音书插图......

兼顾经典和遗珠,拼合出完整的艺术光谱。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8)

如果一个人立flag,发誓要亲眼看看书中几百幅旷世杰作,起码要绕半个地球,跑几十个城市上百家美术馆吧?

这本书如同一位私人导览员,带你穿梭于人类的伟大创造力长廊,为你贴身讲解。

既能看艺术,也能看历史

艺术是由人创造的,而人是社会的产物。

即便是最神秘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一切不谈历史只谈艺术的书都是单腿行走的蹩脚怪。

这本书的编写者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将艺术品和历史事件串联在同一条时间线上,由此艺术演化便置于社会发展大脉络中,揭示与社会、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紧密却鲜为人知的联系。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9)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睡莲》时会想到什么——莫奈?印象派?独特的光影与色彩?甚至,巴黎?

书中提到,在19世纪,由于技术的进步解决了油彩携带的问题,户外作画才成为现实,恰如印象派大师雷诺阿所说:“没有管装的油彩颜料,就不会有塞尚,不会有莫奈,不会有毕沙罗,也不会有印象派。”

再比如,人人都知道埃菲尔铁塔和凡·高的《向日葵》,但是有谁会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10)

事实是,《向日葵》创作于1888年,而次年即1889年埃菲尔铁塔正式竣工,绘画史和建筑史两大杰出的创造就这样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结构有了关联。

发生于同一年的,还有欧美史上最恶名昭著的杀手“开膛手杰克”在伦敦开始的恐怖统治。

读完这本书后,很有可能你一想到《向日葵》,同时蹦进脑袋的,还有“埃菲尔铁塔”和“开膛手杰克”——怎么感觉怪怪的——但不也是很有趣的联想记忆法吗?

这本书绕过传统的学术框架,着力于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就是将艺术重新定位为我们人类总体故事的一部分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11)

时间×社会事件×艺术家×作品,用这种立体的方式巡览人类艺术珍宝,简直是按下相机快门,每个时代定格为一帧帧永恒画面。

此外,书中有100 个名词解释,对艺术小白十分友好,书末附有“术语汇编”更是方便查询和记忆。

这本《艺术时间线》不但内容扎实,颜值也是相当能打,摆在家中的书架上绝对是亮眼的C位。

大开本精装带来舒适的视觉体验,印刷色彩明亮饱满,还原艺术名作风采。还有可180°平摊的设计,让你可以惬意地欣赏每一幅作品。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12)

这本书没有砖头似的沉重感,但捧在手里,也依旧质感拉满书名还采用了UV工艺,触感高级

艺术的时间线这本书值得看吗(这本书只用一条时间线)(13)

艺术为观者插上翅膀,带我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歌德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方式。”

从《艺术时间线》这本书开始,增加一点人生意趣,慰藉因生活和劳动而疲倦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