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1)

《西游记》原著中一直有个神秘人物萦绕在读者的脑中,他匆匆来,匆匆去,竟在后文中一次不曾出现。这个人就是孙悟空的第一任老师——须菩提祖师。

须菩提祖师出场时立的是道家的人设。猴子一直想要寻仙问道,求道家的“长生不老”。关于长生不老我们在上一篇中做了诸多论述,大多数人想求此道基本都是道家的“金丹”以及“道术”,各界生灵修的也是内丹和道术,所以我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菩提祖师就是道家的人。以至于,很多人大胆猜测菩提祖师的真身可能是元始天尊。

其实,不然。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2)

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菩提祖师看似是未卜先知,实际上就是在等猴王的到来。

菩提祖师是化名而来,只为了给孙悟空指点迷津,并传授他“大闹天宫”之法,最后由如来佛祖镇压于五指山下,等待东土取经人来收其为徒,踏上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之路。

这条线索上,我们细读不难发现,点化孙悟空的既得利益者是如来佛祖。

在原著中有几个细节早就暗示了读者,菩提祖师不仅是佛家的人,还极可能是如来佛祖的化身,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天兵天将降服不住孙悟空,而如来佛祖却对猴子的本事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3)

文中有哪些细节暗示?

在孙悟空拜师求道的故事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不同寻常寓意的名字。

①西牛贺洲

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菩提祖师的住处设在了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西牛贺洲是何人管辖之地?在原著的第八章中,如来对众弟子谈经论法时是这样说的:“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所以,在自己家门口办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也能方便掩人耳目。一旦如来佛祖出差,众弟子以及天庭都会听到风吹草动,事情必做不机密。

其次,我们再看猴王登上了西牛贺洲的地界后,第一个遇到的老樵夫。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这段唱词中自有玄机在。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4)

观棋烂柯出自一段典故。

据说晋朝有个叫王质的人,一日去山间砍柴看到一个老者和孩童正在下棋,他在旁边观看入迷。等到孩童提醒他该回家时,发现自己的斧头都已经烂了。樵夫回到家中后,邻里乡亲都已经变了模样,世界也换了天地,无人认识他,他也不识其他人。原来,他是误入了仙境,只观棋一日,人间已过百年。

言外之意就是猴王已经入了仙境,所谓的灵台方寸山不过是如来佛祖所幻化出的一个地点,目的就是避人耳目传授猴王武艺。不会被闲杂人等打扰。

另外一方面观棋烂柯也是说如来佛祖久远之前就成了佛,洞观世间一切变化。

老樵夫在山间砍柴怡然自得,手持一把斧子,高唱老神仙传授的满庭芳。此人仙风道骨一下子就吸引了孙悟空的注意。猴王立刻上前参拜高叫“老神仙”。只见那樵夫慌忙丢了斧子道:“不当人!不当人!”

老樵夫面对尖嘴猴腮的猴王并不惊讶,反而对他侃侃而谈。不得不让读者细想其来历非凡,或是故意来引猴王上山拜师。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5)

而且,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此樵夫乃是观音所化。那斧子许是净瓶,从不离手。

那为何说樵夫是观音,而不是其他弟子呢?

在原著中第八章,如来对众弟子说要去东土寻取经人,可有人愿意前往。此时观音自告奋勇前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为何去寻东土寻取经人必须是观音,而别人去不得,正是此理。因为如来佛祖在给猴王下套的时候,观音是唯一知情的“帮凶”。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6)

②菩提祖师之名。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段诗词是通过猴王的眼睛去看菩提祖师身边的环境。

《宋史·徽宗纪四》:“宣和 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宋宣和中除佛教,改佛为大觉金仙,佛寺为神霄宫,僧加冠簪为德士。其事皆徽宗独断。”

宋徽宗当年大笔一挥将佛改为大觉金仙。而《西游记》原著中引用了这一称号,也足以说明菩提祖师是佛,而非道。

再看下一句“西方妙相祖菩提”。如来佛祖就居住在西天,传说其座下有十大弟子。第五弟子名为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出生时,家里突遭变故,所有金钱财宝不翼而飞,算命的上门贺喜:“恭喜,室内一空,说明你儿子善解空,应取名空生。”意思是他不会为世间上名闻利养束缚,也叫“善吉”。传说他是青龙陀佛,倒驾慈航,为辅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示现于娑婆世界。

好巧不巧,菩提祖师又叫须菩提祖师,须菩提是佛家称号无疑。

更加验证了菩提祖师非道教中人,更不可能是元始天尊。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7)

当然,有人会问那须菩提名号既然是如来的五弟子,为何又说他是如来佛祖的化身?

一句话须菩提调动不了观音菩萨。

能让观音鞍前马后的只有如来。

至于须菩提的名号不过是如来微服私访时暂时借用的名头罢了。而且诗词中说“祖菩提”,其身份不言而喻了。

③孙悟空论资排辈的由来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须菩提祖师给猴王赐名孙悟空。

在原著第十四章,唐三藏收孙悟空为徒时,欢喜道:“也正合我们宗派。”

孙悟空之名合的是佛家宗派。

西游记菩提老祖背后的故事(熟读西游记原著恍然大悟)(8)

其次,菩提祖师对孙悟空所传授的道法和修炼过程相当神秘。不仅要避开弟子,还不允许孙悟空随意显摆炫耀。更是将他驱逐出山后,千叮咛万嘱咐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孙悟空说话算话,从未提过一字。

可是,观音菩萨在去东土寻取经人时,在原著的第八章遇见了被贬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对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法名为猪悟能

好巧不巧,也是悟字,合悟空同出一门。

观音菩萨是如何知道孙悟空的由来呢?

结合前文我们论述的观音,如果她就是化身樵夫助如来佛祖引猴王上钩的人,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她不仅知道孙悟空的来历,更是知道这“悟”字是如来所授,其他徒弟自然都要入“悟”字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