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于地位和功劳有着明确的赏赐规定,赏赐又分为爵位、勋位和阶位。爵位有王、公、候、伯、子、男,在此不多说,说说勋位和阶位。
花木兰
南北朝时期《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做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的策勋十二转便是因军功对士兵进行赏赐,封勋官。勋官是中国古代官衔的一种,用于奖励勋劳,功能类似于现代的勋章 。勋官源于宇文周 ,在唐代定型,此后五代北宋沿袭,但功能逐渐弱化, 宋神宗元丰改制时废除。辽金元三代又设,但品秩有变。明代勋分文武,清代废。
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
武官勋官列表
等级 勋号 视品
十二转 上柱国 视正二品
十一转 柱国 视从二品
十转 上护军 视正三品
九转 护军 视从三品
八转 上轻车都尉 视正四品
七转 轻车都尉 视从四品
六转 上骑都尉 视正五品
五转 骑都尉 视从五品
四转 骁骑尉 视正六品
三转 飞骑尉 视从六品
二转 云骑尉 视正七品
一转 武骑尉 视从七品
明代在沿袭前制的基础上,除为武将授勋外,还为文官进行授勋, 分为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卿、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十一阶,
宇文泰
【上柱国】原义为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引申义为功勋的荣誉称号,战国时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甚尊。原为保卫 国都 之官。柱国原为国都之意。 南北朝时为中央最高武官或勋官,也称上柱国。北魏、西魏均置柱国将军、上柱国大将军等,以统领府兵。武泰 元年,北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後此官遂废。大统三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兴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国大将军之号。到大统十六年以前,总共有八人被拜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 八柱国 」。
明代特进光禄大夫·李东阳
散阶指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像今天军衔。一称散官或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员散阶。文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 将仕佐郎 ,共四十二阶;武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忠显校尉,共三十阶。每一品级分为初授、升授和加授。分别由吏部验封司和兵部武选司给授。宦官不从此例,洪武四年定,自中正大夫至司直郎,共十阶。钦天监监官,洪武四年设有正仪大夫至分朔大夫,共七阶。洪武十四年改从文官给授。洪武十年定,出身宦官从内官散阶给授。
明朝文官散阶品级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资善大夫,正二品,初授
资政大夫,正二品,升授
资德大夫,正二品,加授 等等
明朝武官散阶品级特进荣禄大夫,正一品,初授
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升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初授
光禄大夫,从一品,升授
骠骑将军,正二品,初授
金吾将军,正二品,升授
龙虎将军,正二品,加授 等等
张居正
此外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虽然是官职,但因为太过尊贵官员活着的时候很少能够得到,尤其是三师,到了明朝基本都是死后追封,再加上勋位和阶位。但有一个例外,明朝万历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为建极殿大学士、特进荣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死后加赠上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