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变化与平衡之道,是阴阳的动与守一的静之完美结合。

当人之道,事之发,与天道不一致,是顺天行事,还是顺自己行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分享我最近的实践心得:一个人,顺应自己的直觉,做事通常很准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1)

1、反省和审视,突破心智的局限。

每一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人事物,接受到不同的信息和信号,大脑如何识别和反应,才是关键。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这种审视,东方文化,称之为自省,吾一日三省吾身,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道德经》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是审视和反省的重要性。

我反省和审视自己的过程,也随着年纪、阅历、实践,不断地更新,在变化中抓取本真,这是反省的唯一意义。

如果你一辈子就固守一种观念,那么你永远都是老样子,没突破心智的局限。

天时、地利、人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今日事与昨日事,已经不同,反省可以让我们顺应时势,随机应变。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2)

2、拥抱变化,顺其自然之势而为。

《易经》的规律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如果,你真正能顺应自然规律,那么就不存在穷途末路,无路可走之说。

只要你的头脑善于变通,总能在穷极之处,找到变通之机,峰回路转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正顺应天道的人,一定是善变的。因为老天变化快,变天如变脸。

善变,不代表没有目标,而是在实际落实中,能觉察变机,顺自然之势而为。

你从A点,到达目的地D点,中间有无数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变机的无限可能。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3)

大多数人的头脑,都希望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付出和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和回报。

规律,并不是直线奔跑的。

天道之路,都是一波三折,循序渐进,量变都质变,缓慢平稳地推进。

变化的规律,大体遵循“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只要你的头脑不是一根筋,行动力百折不挠,顺应自然之势而动,都可以坚持到事态明朗的时刻。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4)

3、顺应直觉,做事通常很准。

直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连接天道的一种高维意识,和逻辑思维,不是一个境界的意识。

很多人,可以通过一瞬间的直觉,本能地避开一些风险和障碍。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忠于自己的直觉,这就导致,有的人直觉很强烈,有的人直觉很微弱,无法发挥先天的优势。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5)

举个日常的例子:

比如,我在高速上开车,天黑了,打算在服务区停留过夜。

进了第一个服务区,感觉不合适,于是又开出来;进入第二个服务区,感觉很不错,停了下来,打算在这停留一晚,结果半夜12点,又出一些状况,感觉不对劲,于是又半夜启程;一直开到第三个服务区,才停下来,一觉睡到天亮。

后来我查看地图,第一个服务区很小,连加油站都没有,人身不安全;第二个服务区,周围一片都是坟场;第三个服务区很大,相对安全,停留过夜的车和人,都不少。

不要凭直觉判断一个人好坏(顺应自己的直觉)(6)

我是直觉至上的人,直觉说行,我就行;直觉说不行,就是不行。我的心智头脑和逻辑思维,是退居二位的。

这让我在工作、生活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大量实践验证了,直觉做事,通常比心智头脑做事,正确性要高得多。

以上为《易说瑾言》第56篇,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读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

作者主页专栏,有解读《易经》、《道德经》、《庄子》的国学文章,欢迎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