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X-MOLNews

对于广大有机化学工作者而言,官能团再熟悉不过了,它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羟基、羰基、卤素、疏基、氰基等)。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另类”的官能团——电极。电极不是用于电化学的吗?怎么就成了官能团呢?这还得从1937年说起,Hammett当时首次提出了Hammett方程,描述了反应物官能团如何影响反应速率,这一工作也引出了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官能团对分子电子性质的诱导效应。这一概念在化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化学家可以通过修饰不同的官能团来根据需要加快或减慢反应,但实际上这种调节分子性质的方法既不高效也不方便。这是因为每个官能团只能产生其特有的诱导效应,无法连续调控分子的性质,因此必须制备各种各样官能化的衍生物,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非所有的分子都简单易合成。

近期,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Mu-Hyun BaikSang Woo Han等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设想——能否将反应物以共价键的形式固定在电极上,让电极变成一种“另类”的官能团,通过改变施加电压来调节其化学性质(图1),比如施加负电压,电极就可以充当供电子基团,而施加正电压则充当吸电子基团。如果可行,因为施加电压可以连续调节,那么由此产生的“电诱导效应(electro-inductive effect)”也就可以连续调控。实验中,他们将带巯基的分子固定在金电极上,成功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来调节固定分子的性质。利用该方法,他们也成功调解了碱催化的苯甲酸酯的皂化反应和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速率。此外,通过改变施加电压的电性,可明显地加速两步法羧酸酰胺化反应的进行。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上。

如何获得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Science另类)(1)

图1. 利用电诱导效应控制化学反应的设计原理。图片来源:Science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作者探究了电诱导效应对碱催化的苯甲酸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影响。鉴于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效果较差,因此作者选择空间位阻较大的4-巯基苯甲酸叔丁酯(TBMB),并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来监测皂化反应的进程。如果电诱导效应很强,那么在施加正电压时就会加速TBMB的皂化反应以生成4-巯基苯甲酸根;而施加负电压时反应则进行得很慢(图2A)。如图2D所示,在反应未开始时,C=O键伸缩振动[v(C=O)=1706 cm-1]峰强度与芳环C-C键振动[v(C-C)ring(1)=~1070 cm-1 ]峰强度的比值(Iv(C=O)/Iv(C-C)ring(1))为0.183;当未施加电压(即OCP)时,[v(C=O)]峰强度大大减小(图2C),峰强度比值为0.072,这表明电极表面上的酯已经被大量消耗;当在 0.25 V下反应22.5 h时,[v(C=O)]峰强度急剧降低,这表明该电压能够显著地提高皂化反应的速率;相比之下,在-0.25 V下进行的反应则几乎被完全抑制,此时的峰强度比值为0.181,与未开始反应的比值(0.183)十分接近。这些结果表明皂化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

如何获得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Science另类)(2)

图2. 碱催化的酯水解反应。图片来源:Science

随后,作者选择Pd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来测试催化反应中的电诱导效应(图3A),并通过两个芳环C-C键振动峰强度的比值(Iv(C-C)ring(3)/Iv(C-C)ring(1))以及C-Br键伸缩振动[v(C-Br)=1068 cm-1]峰强度与芳环C-C键振动[v(C-C)ring(1)=1079 cm-1]峰强度的比值(Iv(C=O)/Iv(C-C)ring(1))来衡量反应速率。如图3D所示,当未施加电压(即OCP)时,反应的速率较慢;当施加负电压(-0.15 V)时,反应速率明显地提高;相比之下,施加正电压( 0.15V和 0.3V)则抑制了反应的进行。此外,作者还每隔30 min对反应的SERS光谱进行测量,并监测了3 h内两个芳环C-C键振动峰强度的比值(图3E)。正如预期的那样,产物峰在-0.15 V下增长最快,并在~90 min后达到饱和状态,而在其他电压下,反应3 h后仍未完成。这些结果表明改变施加电压会显著地影响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的速率。具体而言,施加负电压,电极相当于供电子基团,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这一结果与传统的Hammett研究结果一致。

如何获得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Science另类)(3)

图3. 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图片来源:Science

最后,作者探究了两步法羧酸酰胺化反应(图4)。首先,羧酸(如苯甲酸)进攻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上的碳二亚胺碳,得到O-酰基脲。如果增强羧酸的氧亲核性,就能加快第一步反应的进行。其次,O-酰基脲中的羰基碳可作为亲电试剂与胺反应,得到所需的酰胺化产物。类似地,如果增强羰基碳的亲电性,就会加快第二步反应的进行。事实上,当未施加电压(即OCP)时,反应不会进行(图4B);当施加正电压( 0.40 V)1 h后,反应仍不会进行;而施加负电压(-0.70 V)反应1 h后,SERS光谱在1772 cm-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峰(图4C),这归因于O-酰基脲的羰基伸缩振动。当施加负电压(-0.70 V)反应40 min后,切换至未施加电压(即OCP)继续反应20 min,发现在2228 cm-1处有一个微小的峰(即C≡N键的伸缩振动),这暗示着两步法羧酸酰胺化反应已发生。接着,施加负电压(-0.70 V)反应40 min,然后切换至正电压( 0.40 V)继续反应20 min,结果显示2228 cm-1处的峰强度显著增加(图4D),这表明正电压加速了第二步反应的进行。最后,作者测试了脉冲模式,即施加负电压(-0.70 V)反应3 min,然后施加正电压( 0.40 V)反应3 min,并在1 h内重复10次,结果显示羰基峰和氰基峰均清晰可见(图4D)。此外,图4E显示了不同电压下两个信号的相对强度,这表明施加负电压促进了第一步反应的进行,施加正电压则促进了第二步反应的进行,从而证实了该方法能够对分子的电性进行连续的调节。

如何获得化学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Science另类)(4)

图4. 碳二亚胺介导的酰胺化反应。图片来源:Science

总结

本文通过将反应物键合在电极上,使电极成为一种具有可调诱导效应的官能团,从而改变了分子的化学反应性,这与传统官能团的诱导效应极为相似。最重要的是,该方法还能够对分子的电性进行连续的调节。利用这种“电诱导效应”,作者实现了碱催化的苯甲酸酯的皂化反应、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以及两步法羧酸酰胺化反应的速率调节。然而,不足之处在于目标分子要通过巯基连接到金电极的表面上,这可能会限制这一策略的适用范围及大规模应用前景。

Electro-inductive effect: Electrodes as functional groups with tunable electronic properties

Joon Heo, Hojin Ahn, Joonghee Won, Jin Gyeong Son, Hyun Kyong Shon, Tae Geol Lee, Sang Woo Han, Mu-Hyun Baik

Science, 2020, 370, 214–219, DOI: 10.1126/science.abb6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