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秘姐在网上冲浪,忽而发现有人说自己的朋友刚刚迈入影视制作行业,立马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折叠椅,鸭舌帽、小马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整不整张译表情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整不整张译表情包(马甲在导演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整不整张译表情包

那日,秘姐在网上冲浪,忽而发现有人说自己的朋友刚刚迈入影视制作行业,立马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折叠椅,鸭舌帽、小马甲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概念就出现在我脑海:穿马甲的,必定是个人物。

胸前明晃晃的八个袋子,让人不禁联想起丐帮的九袋弟子。身披如此繁重的工作制服,总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虽然没人能知道马甲的这些口袋里都装着什么泣鬼神的工业法器,但胸前没兜儿的导演宛如裸替

有位导演朋友对秘姐讲,不想穿马甲,是一些青年电影人的逆鳞。这种四孔八袋的敞篷服装,很难穿出帅感,不穿又显得自己不接地气。在某段时间内,不穿马甲,都不好意思对别人说自己是「拍电影的」。当然,说了人家也不信,没有马甲,谈不了艺术,您没那个味儿。投资方会怀疑您的职业忠诚度,制片方会质疑您的工作水准。

那么,不穿马甲就不是好导演了吗?

很显然不是的。虽然对于我国部分电影人来说,马甲具有一种制服诱惑,但放眼国际,一些优秀的大导演没穿马甲也把电影拍好了。

拍《极恶非道》时的北野武,就穿了个白T恤;

秘姐男神克里斯托弗·诺兰拍摄《星际穿越》的时候,身穿利落的英伦外套;

如果告诉昆汀·塔伦蒂诺,他必须穿上八袋马甲才能拍出好作品,这位爷怕是要飙出一些粗鄙之语;

《八恶人》拍摄现场

拍《闪灵》时,斯坦利·库布里克没穿马甲,也没影响作品成色;

彼时正在拍摄旷世巨著《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体表没有疑似马甲的服装;

Netflix热剧《全裸导演》,光着膀子就把作品拍了……

所以,为什么有些导演那么热爱穿马甲?

在影像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各类初代设备不仅使用烦琐,更需要携带各种配件。摄影师的备用镜头、摄像师的转接口、导演的全部家当都需要可以安放的角落。很快,这种收纳功能强大的马甲就应运而生——讲真,若不是线条过硬,日系收纳主妇必定也会人手一件。

很快,马甲作为一款影视行业制服而名扬四海。甚至在胶片退出历史舞台,电影的数字时代来临之后,这种风格的马甲还是被片场的一些工作人员所喜爱——虽然他们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装了。「导演马甲」成了同行相认的信物:

wow,你穿上马甲看起来很棒~

wow,你也不遑多让~

它是一种正在褪去的身份烙印,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保有它。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郑胜利为了让大风厂的工人更加信服他的身份,特意穿了个马甲:

《我爱我家》第80集「老有所为」,刚刚退休的电视台看门大爷和锅炉工、清洁工攒了个摄制组,煞有介事地邀请老傅拍纪录片,穿上导演马甲,也能以假乱真:

我国人民对马甲的执念

回顾往昔不难发现,在我国马甲已经流行了将近30年。赵本山老师的那句「你穿上马甲我照样认识你」绝不是一时兴起的文案。马甲的梗出现在各个场景,春晚现场的话聊师,电视剧里在湖边垂钓的隐形富豪,和情景喜剧中年近百岁的宫廷媒婆,穿上马甲,职业感就立刻提档,透着一股靠谱的气息。

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里,李明启老师扮演的「花姥姥」,穿上马甲,令自己更加自信。

马甲的意义不仅是装扮,更是宣传。

超市的试吃推销员;

线下地推工作人员;

港片中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人员……

电视剧《大时代》剧照

他们穿着具有鲜明具象意义的马甲出现在你眼前,即使你记不住产品,也会记得他们的马甲。

现在,我们又称那些用小号在互联网上随便发表意见的人为「马甲水军」——马甲成为了铠甲。

这件位于体表最上方,遮挡住身体各大重要器官的服装,在各个阶段,带给人无尽的安全感。在马甲背后,人们或许可以不受质疑地工作、攀谈、交易、扯谎。八个兜的「导演马甲」是其中的顶配,在负面影评到来之前,带给每一位导演摩挲按扣思考作品的空间。

当我们谈论马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对一些人来说,马甲是身份的象征;

对另一些人来说,它也许是有些荒诞执拗的形象表达——

如果说导演穿上马甲是为了更好地拍摄电影;

媒婆穿上马甲是为了令自己的话更诚恳可信;

渔夫穿上马甲是为了能更泰然自若地垂钓;

网络水军穿上马甲是为了更无所顾忌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最终,看似只是一件物品的马甲,倒成了每个穿上它的人最坚实的暖心庇佑,实在是不要也罢啊!

当然,如果您穿上马甲之后神采飞扬帅到爆浆,那就先别脱下来了。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欢迎大家和秘姐一起回顾19年前的贺岁电影《大腕》,看看外国导演来我国拍电影的时候能不能入乡随俗披件马甲。

电影《大腕》剧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