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具有中国浪漫的色彩,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古代七夕是靓女的专属节日,七夕在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巧夕节等。

七夕发缘于古代中国,我们一直知道七夕节关于的上古神话故事,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但是这并不是节日的真正起因,七夕节的兴起是因为古人对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对人格化仙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民间老人讲,认为牛郎织女一年见一次面,会思念对方而哭泣,不过每年这个时候也确实前后是下雨了,老人认为只有不会说话,不懂事的孩子,七夕节晚上,让孩子在葡萄树下,会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当然人们对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织女星,古人们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想象为一位神仙。

每逢七夕,月逢七,日逢七,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七又子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还有一种说法,我国思想文化体系,基本确立在汉魏时期,主要推崇的是儒和道,从牵牛星织女星的命名来说本质上是道家文化,到了汉代终于与儒家文化相融合,天人感应的星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既天道和人道,在汉代自然宇宙观与人的世俗生活紧密相连,又与自然的神秘力量,有着不解之缘,天人合一的这种思想对中国人审美影响深远,而牛郎织女的爱情,就是天上,人间、又借助于神话传说完成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想象力,就是天人合一的审美体现,当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有助于对古代君主的效忠,也体现了道教与儒家在古代的地位。

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状大,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带给了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也重视我国的七夕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我对七夕节一点认识,有不对的地方,朋友们指正,让我也能更好的认识与学习!

七夕的习俗及其由来(七夕的由来与影响)(1)

七夕的习俗及其由来(七夕的由来与影响)(2)

七夕的习俗及其由来(七夕的由来与影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