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黄奇帆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下大力气搞好金融,是下一阶段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金融领域有五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是适时建立人民币之锚。目前,人民币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锚定美元的,这固然有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但从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需要来说绝非长久之计。一国的货币应该锚定在自身GDP的含税量上,锚定在自己的国债信用上,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铸币税。只有有了自己独立的货币锚,有了自己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才有真正自主的货币政策,国内一切金融资产的定价才有了基准。这个问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显得越发迫切,需要研究。

二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低、对GDP贡献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要素错配,特别是金融错配。前几年房地产一业独大,房价高企绑架中国经济,大量资本裹挟着银行贷款无序涌入房地产业。“房住不炒”背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来支撑?再比如,目前金融业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制造业的好几倍,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占了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中央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一定的比重,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视点黄奇帆金融领域有五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视点黄奇帆金融领域有五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1)

三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绿色金融。目前,一方面,“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很快,但作为绿色融资的基础,有关减排和绿色的认证标准和体系仍在探索中。另一方面,中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可能一夜之间把煤电机组全淘汰掉。这个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即使将来实现了“30·60”目标,煤电仍是一个重要补充。在这个过程中,金融部门不能“谈煤色变”,而是要立足国情发展服务绿色转型的融资体系,即“转型融资”。这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四是加快发展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这些年来,中国涌现了不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但很多机构对真正的先进技术缺乏鉴别力,往往是国外主力机构投了,国内机构才跟进,甚至一窝蜂,在一些领域形成了新的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上一轮消费互联网时代,这些巨头都被外国资本投了重仓。这一轮,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和绿色经济等前沿领域,国内的这些机构能否抓住机遇?

五是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让老百姓更好地获得财产性收入。即使是普通职工,在正常的工资收入之外,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其有投资性收益的渠道。比如发展年金,把年金建设成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允许企业年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这既为职工分享资本增值收益创造了条件,也为资本市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本,一举多得。这是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一种方式,类似的还有很多,需要系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