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阅读174古镇土城位于贵州习水县西北部,地处赤水河中游东岸,城镇面积不足三平方公里赤水河顾名思义红色,为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的彪水岩,流经贵州,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赤水河流域多为暗红色的丹霞地质河水每年的端午节至中秋节是赤色的,因为,这一时节雨量充沛,带来大量红褐色的丹霞泥土流入河中,因而满江红色中秋节后雨水减少,河水慢慢清澈见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色之旅纪念馆参观合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色之旅纪念馆参观合影(千年古镇红色土城)

红色之旅纪念馆参观合影

【建党百年征文W032】《千年古镇 红色土城》—— 李明德

前天 阅读174

古镇土城位于贵州习水县西北部,地处赤水河中游东岸,城镇面积不足三平方公里。赤水河顾名思义红色,为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的彪水岩,流经贵州,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赤水河流域多为暗红色的丹霞地质。河水每年的端午节至中秋节是赤色的,因为,这一时节雨量充沛,带来大量红褐色的丹霞泥土流入河中,因而满江红色。中秋节后雨水减少,河水慢慢清澈见底。

赤水河

赤水河连接着滇、黔、川的版图,哺育着三方水土和人文志士,是古滇、夜郎、巴蜀文化的汇集与交融。从七彩云南走向多彩贵州,融入天府福地。

土城,是举世闻名的红军四渡赤水的“第一渡”,是赤水河上一个美丽、又有着硝烟历史的“红色”古镇。

2007年7月9日建成的四渡赤水纪念馆,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土城居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青杠坡战场等众多的长征文化旧址,为土城增添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被授予长征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大娄山

怀着对红色土城的仰慕之情,2020年7月27日,我们驱车在大娄山山间公路上盘旋,朝着土城前行。

大娄山清清亮亮,晨曦透过淡淡的雾气,温柔地喷洒在重重叠叠的树叶上,令人赏心悦目。

路旁的山坡满目翠绿,乳白色的晨雾像丝丝缕缕的薄纱轻轻浮游,透过它隐约可见远处山崖、树、茅舍的轮廓。山窝里的雾气缓缓升腾,在半山腰萦绕飘荡,形成云雾的海洋,我们行驶在白茫茫的晨雾之上,顿感飘然欲仙。

沿河陡峭的崖面上青藤、绿草、菁苔、野花混杂相间,像一幅幅壁画显现眼前,偶尔飞来几只鸟儿在河谷中“叽叽喳喳”特别动听。

土城

习水土城的名气并不大,殊不知远在商殷時期,古习国部落就已在土城开疆扩土,缔造了一个古老的部落文化。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六年曾在土城设夷县,辖今天的习水、赤水两县市;北宋大观三年置滋洲,领承流、怀仁两县;元末清初,土城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扩建城区時发现大量用生土建的墙基,夯筑的城墙,土城从此得名。

老街

走进土城,沿着几百年前的青石板漫步在幽静的老街上,仿佛時空倒流回到了古代,斑驳残缺的青石板,青一色穿斗木结构的商铺,呈现了厚重的历史沉淀。

土城以下的赤水河皆通船只,自古以来,是川盐、川货入黔的主要集散地,当時的赤水河码头是舟楫繁忙,商贾云集。而今也是商铺、客栈、茶楼、酒肆和住户栉比鳞次。青灰色的瓦,土灰色的墙,临街铺面一律榫接框架结构,一段一段整齐有序又错落无致的屋檐,既不单调,又不乏味,给人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体现了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时下,街面十分冷清,人们都知道不聚集,不扎堆的防疫理念。古镇的拜谒者寥寥数人,确实清静,任凭潇洒。街道上的青石板、石阶梯充满了古朴的沧桑,曾留下过多少英雄豪杰、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凡夫俗子的足迹,尔后又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朱德在土城住所

不走近千年土城,永远无法窥视它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段波澜壮阔的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惊心动魄的一幕。

土城是四渡赤水之战的主战场。1935年1月24日,中央红军为了阻击敌军的尾追,决定利用土城附近青杠坡的有利地形伏击敌军。战斗异常惨烈,敌我双方在青杠坡形成了拉锯战,而且,敌军是增援不断。1月29日拂晓红军毅然决定撤出战斗,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之外,红军分三路纵队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元厚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叙永县境。

土城之战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次战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元勋及200多位将军披甲上阵。

红军在习水县境内转战时间长达62天,进行过大小战斗20多次,红军长征在习水县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也是“千年古镇,红色土城”称誉的由来。

红军四渡赤水,不仅成功地保存了红军实力,还改变了战略战术,巧妙地穿插于赤水河两岸,机动灵活地歼灭敌人,用兵如神,取得了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胜利。

青杠坡

土城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谱写了一曲曲保护、掩护红军的壮丽诗篇。在青杠坡战斗中,腿部受伤的红军战士何木林昏迷过去,当他醒来時战斗已经结束,部队已经撤离。土城的百姓发现了他,把他隐藏在一个安全的山洞里,给他疗伤,用自酿的高粱酒为他清洗伤口,防止感染。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照料下,数月后这名红军战士伤愈下山。

何木林下山以后,他的江西口音与当地人差别太大,一开口说话就会暴露身份。土城百姓叫他装哑巴不说话。许许多多的土城人,都知道何木林是红军,但是在数年的時间里,所有的知情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守口如瓶。

红军战士何木林,终于看到了胜利的那一天,昔日的战友有200多人先后成为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和开国领袖。而他毅然选择了留在土城,终生遥望着青杠坡,直到他安安静静地融入土城大地。

土城是一座有古风有精神有着光荣历史的城,它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棵古树都在诉说着土城千年的历史变迁。千年古镇因盐而生,因河而灵,因那段光辉的红色记忆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盘山公路

我们告别土城时,依依不舍的目光再次投向这座红色古镇,如果没有红军踩踏着土城人民家家户户用门板搭成的浮桥“四渡赤水”,穿梭在赤水河畔红旗漫卷,哪会有今天的国泰民安!

我们的车又颠簸行驶在大娄山的公路上,夕阳照耀着赤水河,长长的河水,像一条红色的绸带……。

注:参考了习水文学2019年3期有关资料。

2020年7月27日撰

作者 李明德

作者简历:

李明德 生于1953年5月,1972年上山下乡四川省万源县长埧人民公社,1975年参加新管处工作,1983年调回重庆工作,2013年国土局退休。居住重庆。

美篇制作:舒冉

编辑:乐在其中 审编:吟风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