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0岁的小悠(化名)突然感觉右膝盖疼痛,尤其是运动之后,疼痛更加明显虽然在休息后疼痛有所减轻,但第二天小悠的父母还是带他到医院检查经体查及X光线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医生告知小悠这可能是生长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小孩老是喊脚疼?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小孩老是喊脚疼(孩子总是喊脚疼)

为什么小孩老是喊脚疼

前几天,10岁的小悠(化名)突然感觉右膝盖疼痛,尤其是运动之后,疼痛更加明显。虽然在休息后疼痛有所减轻,但第二天小悠的父母还是带他到医院检查。经体查及X光线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医生告知小悠这可能是生长痛。

一些孩子在晚上或运动后会感觉膝盖和小腿部位疼痛,不少家长就比较担心,是不是膝盖出了什么问题。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五区医生杨浪表示,如果孩子正处于6岁到14岁之间,运动后出现膝盖疼痛很可能就是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是,生长痛容易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膝关节滑膜炎、骨肉瘤等疾病混淆,因此当孩子出现四肢疼痛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就诊,以帮助排除疾病因素。

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

杨浪介绍,生长痛是指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疼痛,这些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活动也正常,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生长痛年龄大多数集中于3岁至10岁的青少年,而5岁至9岁最常见。”杨浪说,生长痛主要的特点是疼痛呈间歇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双下肢间歇性疼痛,以小腿,膝关节及其周边部位明显。典型的生长痛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但在过度运动或疲劳时也会出现,常常不经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生长痛的疼痛程度不一,有些难以忍受,可让儿童大哭;有些轻微,只在安静时才有感觉。疼痛时间不一定,有时痛几个晚上就不痛了,但过几天、几周或几月又会再次出现疼痛。

杨浪提醒,生长痛容易与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膝关节滑膜炎、骨肉瘤等疾病混淆,因此当孩子出现四肢疼痛的时候,需要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帮助排除疾病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生长痛?

“青少年生长痛的发生可能与骨龄发育、骨骼生长、肢体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杨浪介绍说,从婴儿到青少年时期的生长过程中,有两次生长较快的跃进期:第一次是6岁至8岁,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因此,6岁和14岁左右,是骨骼快速生长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骨骼的生长速度快,但是四肢长骨周围的肌腱、肌肉、关节囊等组织弹性差,不能相应地跟随骨骼生长,局部肌肉筋腱生长发育不协调,所以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疼痛感。但是这种疼痛感的出现,往往在肌肉以及韧带适应了骨骼的生长后就会消失。

由于儿童的骨骼在不断地生长,尤其是下肢长骨,腿部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新陈代谢也比较旺盛。再加上儿童日常活动量大,导致骨骼处的血管网常常处于轻度充血的状态,于是就容易出现膝关节和下肢的胀痛,但是局部不会出现红肿、热等炎症现象。

另外,生长痛与儿童的疼痛阈值密切相关。当痛觉超过疼痛阈值后,人才会产生疼痛感。疼痛阈值低,对痛觉的敏感度就高,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低。

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儿童生长痛可能是长期钙营养不良,骨钙沉积不足引起的一种骨痛。人体内99%的钙分布于骨组织中,而钙的主动吸收主要受维生素D的调控。

以养为主,以治为辅

“生长痛主要以养为主,以治为辅。”杨浪说,生长痛是正常现象,而且疼痛程度大多可以忍受,因此不必进行特殊治疗,休养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

如果想缓解生长痛,可以针对不同的原因对症处理,比如建议儿童不要挑食,荤素均衡,对于缺钙、缺锌的儿童,可多进食含钙、锌丰富的食物。如果是过度运动所致,可以减少过量运动来。若是精神因素,可多陪伴儿童,平时多交流沟通,多鼓励儿童适当做些户外运动,增加自信心等。

当生长痛比较剧烈时,可以给孩子进行局部热敷和按摩。生长痛发作时,要让孩子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充分休息。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一边泡脚一边用热毛巾对下肢、关节、肌肉等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来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健康知D点

这几种疾病,易与生长痛混淆

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膝关节滑膜炎指的是滑膜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而产生了炎症,进而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疾病。

膝关节滑膜炎的发生并没有年龄限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通常会有比较大的运动量,引起在运动中容易因为膝关节受到打击、扭转、运动过度而导致滑膜受损,出现炎症。

骨肉瘤

骨肉瘤常见于20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发生部位通常是四肢,容易发生在膝关节四周。早期骨肉瘤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只是膝关节四周疼痛,且时断时续,运动后往往会加重。

骨肉瘤与生长痛的主要区别在于疼痛的部位、性质等方面的不同,骨肉瘤发生疼痛的部位是固定的,通常是腿部关节的位置,而生长痛导致的疼痛部位并不固定。

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身上出现的疼痛,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基本可以通过X线、CT、MRI等手段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方便早日排除疾病因素。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