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王政从乱世纷争中以军事手段横扫六合,削平宇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混战割据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事件及感想(秦始皇横扫六合)(1)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虽已结束,但在边疆,秦国的军队仍在继续进行着战斗。当时南有“百越”,北有匈奴,对秦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秦始皇对这些地区用兵,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成果的必要步骤。

1 统一岭南

越人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面积很广,各自独立,互不相属,称为“百越”。主要有闽越、南越和西瓯。秦灭楚后,派尉屠睢率兵50万,分五路向越人发动进攻。秦军很快攻占闽越,但在南越和西瓯却遇到抵抗。他们利用当地山青林密、河谷纵横的地形,不断袭击秦军,使秦军遭到重大挫折,连统帅尉屠睢也被击杀。后来,秦始皇派戍卒增援,才取得胜利。战争前后进行了8年。在战争过程和取胜后主要办了三件事:一是开凿灵渠,主要是为了解决运输粮饷的困难。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全长34公里,现叫兴安大运河。在兴安境内发源两条河,一条是湘江,向北流入长江;一条是漓江,向南流入珠江。灵渠的开凿是把湘江水截住流到漓江。灵渠设计灵巧,技术复杂,是我国古代运河建筑史上的奇迹。灵渠开凿后把长江与珠江水系连结起来了,打通了南方的水上交通。两千多年来灵渠一直作为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在沟通南北,维护统一上起着很大作用。二是征发50万刑徒罪犯到岭南支援,取得胜利后又陆续征发几十万人民到那里戍守,他们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文化,对于开发珠江流域作出了贡献。三是战争结束后,秦在越地设置了闽中、南海、象、桂林四郡,把分散的越族基本上统一起来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事件及感想(秦始皇横扫六合)(2)

2 开通西南夷

西南夷按照分布地域的不同,区分为西夷和南夷两部,每部又有若干族属。主要地区,包括了今贵州西部、云南的东部、中部、西部,四川的西部和西北部,西藏的东部。这些民族的族属复杂,语言和风俗不同。主要有夜郎、滇、邛都、巂、昆明、徙、筰都、冉駹、白马等。战国中期以前,这些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楚倾襄王时,楚将庄曾平定滇池地区,于该处称王。庄带去了先进的楚文化,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秦灭六国后,派将军常頞征调巴、蜀士卒,经略西南夷。常頞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昭通一线的崇山峻岭上,开凿了5尺宽的道路,通于西南夷,并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于“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秦经略西南夷,开5尺道,对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的民族间的往来,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3 对匈奴的战争

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战国时强大起来,不断向南侵扰。秦在灭六国时期,匈奴头曼单于乘中原地区的战争方炽,赵、燕的北部边防松弛,就率领控弦之士进占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秦灭六国以后,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派将军蒙恬率士卒30万人北击匈奴,把匈奴势力赶到阴山以北,收复了河南地。秦在这里设置了三十四县,重设九原郡。又从内地移民3万户到这一地区戍守和垦荒。蒙恬又北渡黄河,据守于阳山(狼山之西)和北假(阴山下)一带。

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事件及感想(秦始皇横扫六合)(3)

4 修筑长城

为防止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又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都曾在北边“筑长城以拒胡”。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一条从临洮(今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郡碣石的万里长城。长城作为工程建筑体系是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的。关隘,也称关城,往往设在高山峡谷等险要处,扼守要冲,以极少兵力抵御较多敌人,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目的。城墙,是长城的主体,一般随地势而筑,城台,分墙台、敌台和战台三种。烽燧,也叫烟墩、烽火台。大部分建在高山顶上或平地转折处,专为传递军情之用。秦始皇派大军在长城沿线驻守,并在这一线设立10余个郡,管辖和开发长城沿线地区,又大量移民前往开垦,以保证边防的供应。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对保护北部边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作用。

5 秦都咸阳

咸阳位于渭水北岸,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再加南有终南山为屏障,北靠九嵕山,地势险要,利于防守;又因此地靠近原西周镐京,附近人口密集,土地开发较早,南山又有取之不竭的产物。这一切都为咸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考古发掘,秦咸阳故城址在今咸阳市以东,这里原是北依高原,南临渭水;境内宫殿林立,楼阁相连。宫殿主要分布在原上,其范围大约东西6公里,南北2公里,宫殿主要有咸阳宫、兰池宫。渭水之南还有阿房宫、诸庙、章台、上林苑。

咸阳宫是秦的皇宫,营建在北原上,通过渭桥与南岸的兴乐宫相通。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每打败一国,便模仿该国的宫殿形式,在咸阳北原上重新建造,号称“六国宫殿”,建筑各具特色,式样繁多。共有宫室145处,藏美女1万多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历史事件及感想(秦始皇横扫六合)(4)

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殿小,又在渭南上林苑中作朝宫。朝宫即阿房宫。其规模宏大,仅前殿东西就有500步,南北50丈,殿上可以坐万人,殿下可建立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达南山。宫前立12个铜人,各重34万斤。阿房宫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殿基为夯土,台址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

渭河横贯咸阳城,把咸阳分为南北两部分,渭北的咸阳宫原是秦王朝政治活动中心,自从阿房宫兴建后,便向渭南转移。南北有渭桥相通,秦始皇又引渭河水为池,筑蓬、瀛,称兰池宫。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徙天下豪富于咸阳12万户,如每户以5口计算,至少有60万人。咸阳人口分布是“仕者宫,不仕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