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开始,网络上有个叫“葑庄”的小村落开始走红,原因是这个葑庄村新建了一个巨大的“网红花海”,还不收门票,一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花海打卡。正对着网红花海的,便是花海“主人”所在地葑庄村,村口树立着一个大牌坊,上面还有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题写的“百年葑庄”四个字。只是很少有游客进入到村庄内部看看,毕竟从它的外表来看,不像花海那么招眼。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1)

葑庄,现归属于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万里村,万里村原先有19个自然村落,葑庄只是其中一个很普通的小村落,要是没有昔日一段兴旺的历史,或许葑庄早已不存在了。葑庄所在的前洲,其地名的由来,跟葑庄一样有趣。古时的前洲是一片湖泊,也就是现在消失了的无锡“芙蓉湖”,芙蓉湖的面积较大,大致从无锡北门外的三里桥起,东接无锡的江阴,北抵现在的常州武进,据说面积有一万五千顷,大概有现今太湖水域面积的一半大。历史上人们从无锡城去到惠山,必须坐船渡芙蓉湖,没有陆路可行,可见芙蓉湖的面积之大。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2)

从晋代开始,一直到唐宋年间,芙蓉湖周边的百姓开始拦湖围垦耕田,芙蓉湖的水域面积才开始缩小。那时的前洲,还属于芙蓉湖中的一片沼泽地,“前洲”一词来自于“前舟”,意思是这片沼泽地就在船的前方。而葑庄的地名,则取之于江南沼泽地中出产的水生植物“菰”,菰草的主茎在长大之前,能结出类似米粒的果实,俗称“菰米”,它曾经是古人赖以生存的主粮之一。菰草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细菌感染,感染后它便不再长出“菰米”,主茎变得粗、嫩、洁白,这个就是现今南方人爱吃的蔬菜之一“茭白”。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3)

葑庄村什么时候建立的,至今也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有的仅是传说和一些族谱,而这些族谱以前往往是代代相传,仅留存于口头上。像现今修缮的《陆氏宗谱葑庄支》,也仅仅记叙了明代时从宜兴下埠迁葑庄。而更多的传说是从明朝的万历年间起,陆续有杨氏、单氏、张氏、殷氏等族人迁居葑庄,直到后代杨氏成为葑庄的大姓人家。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4)

昔日的葑庄,可以说是一片水乡泽国,并没有确切的地理范围,倒是为后代留下过类似“张河浜”、“许家浜”、“朱家漕”等名称。这种带河漕的名称,也反映了当时的葑庄,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均为芙蓉湖历代堰湖造圩而形成的。在前洲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大致在明朝万历年(公元1573年)始,前洲地区逐步形成了前洲、北七房、崇义街(今黄石街)、葑庄街四个农村街市。这在古代,依靠河流的村庄,因为船运的便利,往往是能够首先富裕起来的。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5)

清末明初的时候,葑庄依靠蚕桑养殖,第一次真正兴旺起来。在葑庄的村西,办起了颇具规模的“隆昌茧行”,村子里还有不少大户人家办起了小型的缫丝作坊。葑庄的街市正式热闹了起来,据说短短百米来长的街市,有各类商户三十多家,有茧行、米铺、打铁铺、当铺等,每逢农历的一、六日,是葑庄的集市日,四乡八邻均会有小商小贩前来摆摊叫卖。民国初年的时候,前洲镇公所就设在了葑庄,还下辖管理了两个乡。葑庄还是当地唯一的邮政代办所,周边居民日常邮寄信件、物品,均要到葑庄村来办理。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6)

现在的葑庄村,依旧保留着那条长百米的老街,老街的两边依然还有老式的木板房,可以看出当年前店后坊的格局。老街的路面依然还是江南地区常见的石板路,依然还有高大的马头墙挺立于此。老街上有一栋排门板式的老屋,据说是无锡解放的那天打下的石头地基,当时户主正在施工,恰好解放大军路过,老街上的人会很自豪地告诉你,这栋老房子见证了无锡城的解放。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7)

葑庄老街现在基本属于完整地保留着,只是在老街的周边,有不少是近几十年陆续建起的新房。在新农村建设中,整个葑庄村变得异常的整洁和漂亮,村口新建了村民广场,有村民健身园、村民议事风雨长廊、灯光篮球场等。村子里的每家每户门前几乎都是平整的水泥地,连晾衣架都成了标配的定制件,跟印象中的农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8)

今年,葑庄村建成了“前洲田园风光带”,种植了向日葵和各类鲜花,花海中还修有彩虹跑道、观光凉亭、亲水平台等,俨然像个城市公园。花海的盛花期时,双休日连个停车位都难找,全是周边的游客自驾前来赏花游玩。建议在玩过花海后,去到葑庄老街走走,感受下百年葑庄的历史魅力。

苏州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 一座用葑草来命名的小村庄(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