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雍正登基后的第一个科举考试终于顺利完成,这一天,雍正要在朝堂上接见新科进士,对他们发表讲话,然后向他们介绍几位杰出的前辈,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一、张廷玉内心苦啊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1)

被夸居然是这种表情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2)

内心伤痛

科举舞弊案,张廷玉弟弟张廷璐作为主考,受雍正大儿子弘时蛊惑,私自夹带了几名考生,被发现。

事后很多官员上书求情,雍正不为所动,他在等张廷玉的态度。

张廷玉心乱如麻,下笔不能成文,幸好御史深更半夜找到他,给他讲明了利害关系,给了他已经为他写好的奏折,让他作出决定。

张廷玉思考再三,终于想通了,决定大义灭亲,因公忘私,所以这次雍正第一个表扬的就是他。

做官,首先就是要公,公而无私。

雍正内心怎么想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看张廷玉的表情,似乎不是那么开心。

也能理解,毕竟是亲弟弟,心里面肯定非常难受,而且有人说了,张廷玉可能在家族里受到了压力。

依据常理,哥哥在弟弟出事后,应该舍弃一切为弟弟保命才是。张廷玉恰恰相反,某种程度上,他加速了弟弟的死亡,外边一定有很多风言风语,此事,他一定不想让更多人知道。

没有想到的是,雍正居然在新科进士面前把这个事说了出来,这下好了,全天下的人恐怕都要知道了。

看看张廷玉的小表情……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3)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4)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5)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6)

二、李绂也很郁闷

1、雍正当着文武百官和新科进士把科举舞弊案的前因后果一起说了出来,当场最难受的首推张廷玉,第二难受就是李绂了,为什么?

雍正直接说了,李绂是副主考,本来可以装聋作哑,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糊弄过去也未尝不可。

文武百官细想一下,确实是啊,你李绂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也是可以的嘛,夹带了几名考生,又不影响大局。事后张廷璐还会欠你一个人情,在张廷玉面前你也能有说得上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揭发呢?

有些事情啊,细节可能就那么几个人知道,其他文武百官可能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无非就是觉得张廷璐不小心被发现了,到底怎么被发现的,他们也不清楚,说不定,张廷玉也不清楚。

雍正这么一说,大家都清楚了,尤其是张廷玉,真相大白。哦,原来是你李绂揭发的。

我们当然不能拿我们的想法来揣测张廷玉,但是,根据人之常情,张廷玉对李绂有所不满也可以理解吧。

其他文武百官会怎么看李绂?很难说。

新科进士会怎么想?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7)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8)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9)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10)

看看这表情,不像是高兴

2、新科进士尤其刘墨林会如何看待李绂

刘墨林考完后,去了儿童不宜的地方,被人检举揭发,雍正觉得无所谓,让李绂把刘墨林放在榜单上,但是李坚持原则,一定要把刘墨林拿下来。最后还是雍正本着爱才的心,让刘墨林如期参加了考试,中了探花。

这下好了,雍正当了老好人,李绂又树立了一个敌人,刘墨林也许觉得无所谓,也许觉得有所谓,但是李绂,内心里一定很不自在,张廷玉是当朝首辅,刘墨林是新科探花,就算自己是老三的门人,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如果这就完了,《雍正王朝》也不是神剧了,更不是职场教科书了。

雍正王朝做人的境界 当场夸人的错误示范(11)

皇帝就是皇帝,让李绂当巡抚去了

李绂,由于你的优异表现,你去当巡抚吧,给朕好好干。

皇上,微臣一定不辜负皇上重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