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影之前,大概了解过影片的剧情,一个戾气太重口无遮拦的女人将她的人生过得万箭穿心。抱着对女主的批判心态进入故事,看完后却开不了口批评。
也许是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对女性本能的共情。女主李宝莉的半生悲凉,不免让人想起连谏老师对底层女性的一句描写:
她们只是不顾一切的活下去,她们也必须不顾一切才能活下去。
所以,今天想以另一个角度走进这部豆瓣评分8.6的国产电影,不再去千篇一律地批判女主的咎由自取。这篇文章将以婚恋自由、苦情文化、亲子关系三个部分,来解读这部戏剧化的悲情故事背后,能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 不合适的婚姻导致悲剧?——没有“婚恋自由”的普通人应该学会平衡心态
- 守寡多年用一根扁担撑起全家?——别让苦情思维将自己绑架
- 被内疚感扭曲的亲子关系——爱,不是盲目地讨好家人
《万箭穿心》中最明显的冲突,是女主李宝莉和丈夫马学武的婚姻关系。
电影的一开始,就用含蓄的夫妻生活镜头,描写了两人关系的失衡。李宝莉在睡前对马学武示好却惨遭拒绝。同样的场景在电影中还有别的呼应,马学武没跟李宝莉商量,直接将母亲接到家里长住,而在前一夜,他巴心巴肝地跑到李宝莉面前“猛表现”。
这些关于夫妻亲密关系的描写非常有意思。性是什么,性有繁衍后代、表达情绪和建立链接的复杂意义。而马学武在他的婚姻里将性作为权利斗争的一种手段,将夫妻间的亲密行为变成跟妻子谈判的筹码。平日里对妻子的冷淡,亦是在表达对妻子不温柔不给予他男人自尊的抗议。
追溯到他们本来的身份,或许这一切早就埋下伏笔。
马学武一身书生气,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从电影中的一些对话和线索中可以得知,马学武父亲早逝由寡母养大,家庭条件不好也不是本地人,应该是靠考学分配到国企,留在了武汉。而李宝莉是本地卖菜人家的女儿,家庭条件也一般,优点是漂亮。
一个有文化一个没文化,一个长相平凡的“乡里人”和一个年轻貌美的本地户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太般配的组合。
事实上在婚姻的维系过程中,这种不般配也越发明显。曾经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厂办主任,在搬家之前他一边享受着李宝莉靠着泼辣蛮横从资源紧缺的“屋村”中争取的资源,一边伙同孩子瞧不起粗鲁没文化且逐渐色衰的妻子;而李宝莉还停留在当初被马学武疯狂追求的美女心态中,经常口无遮拦地对马学武极尽打击。
当然,若是深究,李宝莉的很多行为都源于自卑(她下岗在市场卖袜子和丈夫的事业差距越来越大)和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需求。表面上,嘴不饶人的李宝莉是这个家中的强权者,而实际上,她早已经被这个家边缘化。孩子对她嫌弃,丈夫也在各个方面对她施以冷暴力。
讲到这里,难免会让人感慨不合适的婚姻注定走向悲剧。
其实不然,在他们结合的时候,他们是合适的。或者说,他们是彼此在欲望需求和能力范围的平衡下最合适的人选。当下的他们,并没有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当时的他们并没有婚恋自由的权利。
作为“乡里人”的马学武,自身资源和外在条件有限,追求伴侣的美貌,但没有迎娶高知美女的能力。而低文化的城镇小美女李宝莉,她向往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伴侣,可凭她的家庭条件亦很难找到比马学武更优的选择。
这种说法,不是为了给平凡的我们带来认命的负能量,而是要学会在婚恋过程中,欣赏伴侣的优点或者为坚守自己的追求去提高自我。
你看不上的伴侣,之所以和你厮守,是因为他在另一个层面优越于你,让你们达到了“门当户对”的平衡;而若是你可以选择的对象你都看不上,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不够优秀。这时就要提升自我,让自己拥有婚恋自由的权利。
谁都想要更好的伴侣,可婚姻是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你手中的砝码够跟那个更好的伴侣交换吗?
就像那些日进斗金的女强人总爱说的那句话一样:“面包我有了,我只要爱情。”在拥有这种自信之前,或许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取舍之间的平衡。
02、守寡多年用一根扁担撑起全家?——别让苦情思维将自己绑架李宝莉的人生非常苦,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个命不好的人。
但她有选择吗?其实是有的。在丈夫死后,她为了赚钱撑起一整个家,选择了做苦力挑扁担,而她的闺蜜小景在她刚入行的时候来劝诫过,试图给她介绍别的工作,李宝莉却说她做不得那些劳神的事,只能选择出把子力气。
并且在丈夫死后,她一直为了养育孩子守寡,这方面的剧情虽然没有过多描写,但相信以她的相貌身段不至于没人追求。可她仍然苦守着。
她这种苦的状态,渗入了她的情绪状态和外在形象。她在用这么一种“苦”的姿态,潜移默化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我这么苦,你应该理解我,应该听我的。”
当然,因为儿子一直对父亲自杀一事对她怀恨在心,她吃苦的效果并不佳,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苦情模式确实很常见。
比如在发生冲突时舆论总容易同情看起来更弱势的一方(哪怕这一方并不占理),又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里选秀节目参赛者很爱“比惨”,各种事情都在或多或少给人传递“谁穷谁有理”“谁惨谁正确”的思维模式。
而李宝莉正是陷入在这种苦情思维中了。不管她是基于对丈夫之死的内疚亦或是其它原因,她把自己弄得够苦,才能让自己跟这个世界和解。
其实大可不必,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这种苦,常常只感动了自己却没有任何收效。在为他人牺牲之前,最要紧的事,其实是看看自己有没有好好活。
那些妄图用受苦换取的感情链接,都是极其脆弱易碎的。
03、被内疚感扭曲的亲子关系——爱,不是盲目地讨好家人
《万箭穿心》中最让人憋屈的部分,是李宝莉和儿子小宝的亲子关系。不管丈夫生前或者死后,她在儿子面前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为了儿子好好学习,她愿意牺牲一切。
结果,在这个被李宝莉捧上神坛养大的孩子眼里,爸爸偷情就是爱情,还偷偷跑去问情妇“你有没有爱过我爸爸”;单身的妈妈因为奶奶说她在家影响孩子高考,不得已搬去建建家同居,就变成了“恶心”“不要脸”。
小宝认为是母亲口无遮拦让爸爸在婚姻外面追求爱情,更认为是母亲的步步紧逼(李宝莉撞见丈夫开房打电话报了警)导致爸爸失去工作最终面临下岗而自杀。
李宝莉在儿子面前毫无价值,而她丢失自我价值的原因,正是因为盲目地讨好儿子。正如之前所说,李宝莉在有文化的丈夫面前是自卑的,在成绩优越的儿子面前亦是自卑的。她去讨好儿子的行为,就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低价值。
她受苦受累十几年,换不来儿子的理解,而是孩子的叛离,让她办理过户手续将她赶出门。
电影的最后,李宝莉为了让孩子快乐,选择了离开。
也许未来小宝在为人父时可以理解李宝莉同她和解,但这一刻真的让人万箭穿心。李宝莉在孩子面前太过卑微,最终弄丢了自己。
这世界就是如此残酷,那些自以为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做的人得不到孩子的爱和尊重,而那些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父母却始终在孩子眼中闪耀着光芒。
无论任何时刻,都不要将价值放在别人的认可上,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孩子。要看见自己、重视自己,才可能被人看见和重视。值得被爱的人才会被爱,有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受到尊重。
后记: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结局,小宝坐在不远处看着母亲离开,脸上的表情不明。有善良的朋友说这是小宝在给母亲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我亦想相信这是李宝莉崭新的重生。
希望未来的她和我们都能更多的为自己而活,活出生命力和真正的万丈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