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每年定期体检,做胃镜、肠镜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在看到报告单上的“息肉”时都十分困惑,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有的人可能过于担心,压力倍增,也有的人会不以为然延误治疗。

鞍山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刘晓峰收集了临床患者对于肠息肉的一些常见问题,在此一一解答,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帮助。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1)

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确诊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

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息肉都会恶变吗?

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3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2)

息肉是怎么形成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息肉恶变需要多长时间呢?

息肉的形成:

  • 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生活习惯不好、低纤维饮食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
  •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 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 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高危人群包括:

  •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 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 年龄大于50岁。
  • 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3)

结肠镜检查

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结肠息肉的癌变。

得了肠息肉有什么症状?有哪些检查?

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因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当出现以下几点症状时,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1.便血

肠息肉会造成排便时刺激直肠组织,导致直肠发生炎症,患者还会在排便的时候,出现便血。

2.便秘

便秘造成的肠道疾病,可能被人忽视。其实,排便困难会引起肠道组织发生感染。

3.腹痛

有些患者出现肠道息肉,会使得腹部处于闷胀不适的情况下,腹部会隐隐作痛。

肠息肉的确诊主要依赖特殊的器械检查。临床常用的有电子结肠镜、胶囊内镜和小肠镜、X线消化道造影、CT仿真结肠镜等。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4)

X线消化道造影

肠镜发现息肉能否确定良恶性?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内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当然,内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5)

肠息肉的治疗原则是:

  • 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
  • 对于无症状的息肉,即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
  • 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随访就可以。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通过内镜或者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但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的可能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因此,发现肠息肉应将其切除。

(注:有观点认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能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原因是这类药物可以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以及促使大肠腺瘤退缩。但这个说法目前尚存争议,因此如果想用药物治疗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肠息肉已经切除,也要定期随访,以防复发。具体随访时间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

总之,息肉没有那么可怕,预防肠息肉主要是预防结肠腺瘤性息肉,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 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
  • 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
  • 还应该积极锻炼,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肠息肉需要切肠子么(肠息肉切还是不切)(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