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遐想。

八月桂花香免费版(八月桂花香)(1)

我对桂花的情有独钟还是源于那年去云南旅游。在大理古城的小街上,从卖花姑娘手中用一元硬币买了一支桂花。就这样,一连几天,桂花淡淡的幽香伴着我的旅程。让我在夜里幽香相伴中入眠。

八月桂花香免费版(八月桂花香)(2)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吟诗填词来描绘桂花、颂扬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而借喻仕途得志、飞黄腾达的“蟾宫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向往的目标。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句更为中国人吟唱。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他不仅自己种桂,还想他日能在月宫植桂。有诗咏日:“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秋,果若飘来天际香。”由宋代诗人吕声之所作。他称桂花是三秋期间的领衔花木,有着不凡的渊源(月中种)和异异乎寻常的奇香(天际香)。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这是一首很有名气的咏桂诗,由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作。语言自然朴实,短短二十个字,就把桂花的生态习性(生于岩岭间)、物候表现(花开仲秋节)以及挺拔的主干、层叠的枝叶和稠密的花朵,描绘得淋漓尽致。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由宋代诗词并佳的朱淑真所作。她运用委婉、细腻的笔法,表达优美的客观事物和个人的内心世界。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日,正是桂花盛开之时;花好月圆是家人团聚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而花残月亏则是人事沧桑的另一侧面。

八月桂花香免费版(八月桂花香)(3)

被香港艺人尊为乐坛教父罗文演唱的歌曲《八月桂花香》更是从八十年代流唱至今经久不衰: 尘缘如梦几番起浮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的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繁华落尽一声憔悴在风里,回头是无情也无雨。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人间有我才梦未醒。漫漫长路起浮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偿尽人间淡泊,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任多少真情都寂寞。人随风过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阵风去,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花香暗飘过 。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