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1)

罗振宇提出过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时间碎片化了,你能把自己也碎片化吗”?

现在已进入春节假期,在职场紧绷的绳,一下子松弛下来,在串门拜年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似乎少了点什么!能干的人,在忙着扩展人脉,拉拢资源,拓宽业务;而有的人,在吃喝睡中,度过了假期。想想节后的假期综合,想想节后还要继续奋斗,总觉得大好时光,是需要一些努力的仪式感的。

过年期间,虽然会有人情的忙碌,却也会有大把的碎片化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提前进入状态,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或许会成为关键。秋叶大叔曾经说过,与其养成依赖大块时间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习惯,还不如提前训练职场真正需要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能力。

01什么是碎片化时间?哪些时间属于碎片化时间?

1.什么是碎片化时间?

在了解碎片化时间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碎片化”,这个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并且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碎片化是受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传播者从事传播活动的主要依据。

而碎片化时间,指的是受众因为需求多元化以后,其工作生活所呈现出的零碎时间段。碎片化时间虽然不起眼,但被重聚之后能够产生巨大的效果,因而在职场,显得越来越重要。

2.哪些时间属于碎片化时间?

移动互联网中,“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等电梯时、等公交车和地铁时、乘车时等一些分散性的时间。我们现在梳理一下,来算算过年期间,我们有可能拥有哪些碎片化时间?

……

还有许许多多因为各自情况的不同,呈现出来的碎片化时间,但至少,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天3-4个小时的碎片化时间,总是有的。这些时间若是被浪费,那该有多可惜啊!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2)

02关于碎片化时间的两个误区

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天。我们提出了要利用碎片化时间,但在利用时间之前,我们要避免两个坑,否则,这些碎片化时间,不但会让你更辛苦,还会毫无作用。

误区一:争分夺秒,滥竽充值

有的人认为,既然碎片化时间这么重要,那么就要争分夺秒,刷牙、上厕所、聊天、拜年……间隙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这就会走向一个极端。不但得不到任何成长,还会让你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认为你装逼。

为什么说这是个误区呢?因为大脑不停地运转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学习效率会迅速降低。

误区二:不经思考,盲目充值

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争分夺秒,在碎片化时间捧着书看,或者写一些文字,或者研究一些工作上的问题,你乍一看好像挺像那么一回事,但其实这些行为都没有过脑。

在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时候,不清楚目的,不预设结果,一本书,看过了就看过了,但讲了些什么,却完全说不出来,这也是一种浪费,与其如此,还不如睡觉更能补充体力呢。

所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上,我们要有方法,讲原则!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3)

03用GTD模型,发挥碎片化时间的最大价值

大卫·库伯学习圈认为: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是通过合适的方法论,帮助学员做本质的改变,比如大脑,思维等,碎片化的学习只是想短时间解决某个方面的痛点,甚至快速提升哪个方面的能力。人一天24小时中很多的时间都是零散碎片化的,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而厉害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好这些时间碎片: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才能够像这些人一样,有不一样的产出。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4)

1.什么是GTD

GTD 是“ Getting Things Done ”尽管去做的缩写,是一种高效处理事务的流程,源于 David Allen 的著作《尽管去做:无压工作艺术》。GTD的核心是:列出待办,尽管去做。

时间管理大神柳比歇夫在《奇特的一生》中介绍了他管理时间的方法: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时间进行统计,记下任何活动的起始时间,包括学习、休息、散步……每天小结,每月大结,每年总结,统计各项任务所占时间比例,一直坚持了56年。记录后统计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反馈于下一阶段任务的制定。就是用这样的方法,他每天能睡到10小时,一年回复283封信,一生完成了70多本学术著作。

2.GTD模型的3个步骤

GTD模型的运用,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在此,将其分为三步:

(1)梳理

梳理,即GTD核心之一,列出待办。这一步,是框架感知,就像你写文章,会有个提纲,在框架下进行,就会有条理,有目标。

野口悠纪雄所著的《把碎片化时间用起来》里,安排日程的有两个条件:

如果不能把握这两个条件,时间安排就会失败,即使是在比较短的时间段,也会失败。 所以在进行列举待办事项时,我们要思考清楚,自己有哪些碎片化时间,有哪些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我们在春节期间,想要完成2篇文章,进行5个悟空问答,发布5条微头条,这就可以看成是三件事情,根据自身在平台的侧重,很容易排序。然后我们还可以思考职业目标规划、假后工作执行等问题,列出来,标好你的先后顺序。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5)

(2)行动

没有行动的待办都是无用的,现在,就来到GTD模型的第二个核心:尽管去做!

《亮剑》中有个桥段:李云龙找赵刚商量,想挑些会武功的战士,组成一个特别小队,赵刚也觉得可以,说:你尽快去办!李云龙却说:尽快啥呀,我现在就去!兵贵神速,战场如此,职场也如此。对于列出的待办事项,就要说干就干,提高执行力。

在行动过程中,若是冒出突发事件怎么办?

我们在行动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打断我们的安排,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两分钟原则来解决。

两分钟原则,目的在于形成自己的系统意识,可以有两分钟分容错事件,但不能打乱整体的时间管理节奏。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6)

为了避免盲目充值,用TEC思考法,辅助行动:

TEC思考法也是思维专家爱德华·波诺的思考课之一,它结构简单,可帮助人集中思考,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思考一般用5分钟时间为宜,所以也称为5分钟思考法。

TEC的意思是:

T代表目标和任务。行动前,回顾一下待办清单,弄清楚目标方向,比如有的人写问答是为了流量,有的人是为了干货,只有目标清晰,才知道如何行动;在T思考中,最重要的就是把目标和任务界定得很具体精确,时间用1分钟

E代表扩展和探索。联系过去的知识经验,分析各种条件和情境,寻找类似的案例,充分自由地去探索,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各种因素,数量越多越好,时间2分钟为宜。即你在行动过程中,针对目标任务,有哪些类似的经验,比如你利用坐车这段碎片化时间,你曾经在这段时间里做过什么成功的事情?

C代表收缩和结论。设法把所得到的资料和想法整理成有意义的结果,或设法获得一个明确的结论。它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个创意,或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及意见,用2分钟为宜。提取出你探索的来的结果,运用到行动中去。

时间管理职场(春节思维不打烊)(7)

(3)统计分析

时间管理大神柳比歇夫记录后统计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反馈于下一阶段任务的制定,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梳理和行动之后,总结也至关重要,关系到你是否能把点变成线,最后变成面。

儒家曰“吾每日三省吾身”,道家说“致虚极,守静笃”,说的都是总结的重要性,这是对自己碎片化时间运用的复盘,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是否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04总结

主持人王芳,一年录制各类节目超过1000期,录制课程上千节,同时管理公司又要照顾女儿,但短短三年的时间,她就出了四本书,这四本书销量过百万,她一跃成为百万畅销书作家。她是怎样利用碎片时间写出来的!

林语堂说过,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春节假期,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打烊,用GTD模型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给自己一个未雨绸缪,给自己一个意外惊喜,给自己一个竞争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