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罗家埠镇街道的菜市场大门外的墙上有人用红纸贴出了这样一则广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招女婿民间传说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招女婿民间传说故事(章木匠招女婿民间故事)

招女婿民间传说故事

这天,罗家埠镇街道的菜市场大门外的墙上有人用红纸贴出了这样一则广告:

老朽章三春,年逾花甲,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兰花到了婚嫁之期,愿公开招一倒插门户女婿。凡来应招者不讲德,只讲才,但需通过本人定的三关:土关、水关、木关。入选者即可择日与小女成亲,并可获得一笔可观遗产。

心不诚者勿试。

木匠章三春

一时间,围观者甚众,大家议论纷纷,品头论足,不少小伙子跃跃欲试。

这章三春是何许人也?是不是饭吃饱了噎着,想出了这么个怪招招女婿?其实,他如此用心良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这章三春是罗家埠镇的一位家喻户晓的老木匠,今年六十一岁,中等身材,体态瘦弱。他干了一生力气活,身骨虽瘦,但两眼炯炯,人很精神。提起章木匠的为人处事来,罗家埠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翘起大拇指啧啧称道;论起章木匠的木匠手艺,更是无人不夸,无人不晓。他手艺高超,做出的家具畅销全县,人们都估摸他的存款早达到六位数了。当人们问他存了多少钱时,他总是嘿嘿笑着告诉别人,钱啊,是不能带进棺材里去的,够花就行啦。章木匠说这话,事出有因。他老伴一辈子没给他生个继香火的,只有个女儿。女儿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务农,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但人却很温顺,对父母言听计从,说一不二。今天,章木匠在街道上把那张红纸黑字的广告一贴出,当即就有人说:“这老头,够‘改革开放’的,公开贴广告招女婿,做得对。”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说:“这老头子一准是疯了,人还没死,就讲什么‘遗产’,还讲什么‘三关’。招女婿就招女婿呗,玩这花样做什么?”

贴出广告的第一天,章木匠家就人来人往,门庭若市。一些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章木匠总嘿嘿一笑,抛出一句叫人捉摸不透的话:“我自有主意。”有人问他遗产有多少,什么是土关、水关、木关,章木匠便卖个关子:“以后你自然就知道了。”

且说广告贴出的第二天,章木匠家来了一位应招的小伙子,年方二十六岁,长得五官端正,身粗力壮。小伙子见了章木匠,先喊了声“爸爸”。章木匠赶紧制止:“别,别这么喊嘛,你还没过我的‘三关’呢。”那小伙子胸有成竹:“爸,您老人家就一关一关的来吧。”章木匠也不客气,当着众人的面,扛出犁、耙等农具,再牵出那头大黑牛,把牛鞭、套绳往地上一扔,对小伙子说:“我家房子南边有一亩半地没犁,眼下春天已到,需犁出几沟红薯畦,你给我犁吧,中午在我家吃饭。”他不像在考什么试,倒像在支配自己的女婿下田干活。那小伙子显出有些为难的样子,低头瞅了瞅自己崭新的衣服和皮鞋,便硬着头皮去牵那头大黑牛。谁知,小伙子刚抓起牛绳,那牛便低头伸颈,两眼圆睁,虎视眈眈地看着他,如临大敌。小伙子一看这阵势,连忙扔下牛绳,躲到一旁,在众人的嘻笑声中溜之大吉。章木匠考试的第一项是牵牛上套,下田犁地。不用说,这便是章木匠在广告中所说的“土关”了。

三天之后,外乡又来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应招人。此人不像第一位年轻人那样油头滑面,衣着讲究,而是满身透着庄稼人的气质,衣着朴素,面庞黑里透红,见了章木匠一句话便说:“我是来应招的。咱们交易不成人情在,你就让我来闯闯关吧。”章木匠也不多说什么,仍然使出那步棋,牵出黑牛,扛出犁子,如此吩咐一番。年轻人去牵牛,黑牛又故伎重演。谁知年轻人不慌不忙,把牛绳猛地一拽,鞭子轻轻一甩,喊声:“吁——乖点!”黑牛便温顺地站住脚,两眼透出恐慌的神情。之后,年轻人又熟练地给牛上了套,挂上犁钩,喊一声:“走!”黑牛便一摆头,四蹄“叭叭”地走了。

一个上午过去,年轻人赶着牛喜滋滋地回来了。章木匠到地里转了转,红薯畦犁得有棱有角,间隙适中,沟畦笔直。看看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章木匠转身回了家,用丰盛的酒菜款待了这位年轻人。下午,章木匠把年轻人领到一口大水塘前坐下,指着大水塘说:“我计划承包这片水面,既养鱼,又栽藕,实行立体发展,可怎么实施我一时还拿不准主意,请你说说你的意见。”年轻人说:“大伯,为什么要干这种活儿,谁都知道你的木工手艺特别好,靠干木匠就能挣大钱,你还愁老了没钱花吗?”章木匠说:“我原先也这么想,可现在铁了心非承包这口塘不可。小伙子,我问你,这塘什么时候投放鱼苗?一次能放多少尾?放了鱼,又怎么栽藕?”章木匠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要小伙子回答,可小伙子嘴儿嗫嚅,过了半天才抛出这么一句话:“我没有读几年书,等我向别人打听打听再告诉你吧。”章木匠哈哈一笑,说:“好了,我们就谈到这里。回家吧,咱们喝几杯。”酒足饭饱后,章木匠又把这位年轻人给辞了。临别时,章木匠给了年轻人三十块钱,算是劳动报酬。知情人说,年轻人没过章木匠的“水关”。

章木匠一连辞了两个小伙子,乡亲们可又议论开了。有人说:“章木匠这人真怪,贴出广告招女婿,人家送上门来了,他却一一给辞了。”这话很快传到章木匠耳里,他哈哈一笑,解释说:“贴广告招女婿是想图个称心,不称心还贴什么广告呢?”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月,尽管先后来了不少应招的年轻人,可就是没有一位合乎章木匠的心意。虽然形势不容乐观,可章木匠却始终若无其事。一个月后的第十天,章木匠在镇上菜市场大门的墙上又贴出了“紧急声明”。

声明如下:

老朽章三春,招女婿已过月余,至今尚无合适人选。今特声明,降低条件,应招者不须再过“土关”,能过“水关”、“木关”即可。

声明人:木匠章三春

声明一贴出,就像刚刚平静的水池里又投下了一颗石子,在罗家埠镇激起了层层浪花。当天下午,本镇就有四五个年轻人前往章木匠家应招。可章木匠这么问问,那么考考,不是嫌这个水平低,就是说那个不合格,最后又一个个给辞了。

第二天,有个野小子来应招考试了。这野小子是谁?本镇申山村的四毛子。提起四毛子,人人把头摇。他自幼死了父母,又无兄弟姐妹,到了十八岁时,种了村里给的一份承包地。可他闲散惯了,整天吊儿郎当,偷鸡摸狗。现在已经是二十五的人了,还是出门一把锁,回家月点灯。前段时间,四毛在外面鬼混走投无路,昨天刚刚回家,听说章木匠贴广告招上门女婿,不讲德,只讲才,入选后可得到一大笔遗产,一下子就来了劲,很想碰碰运气。他问别人,“遗产”是什么,人家告诉他,遗产就是钱。四毛缺的就是钱呀,他便立马跑到章木匠家应招来了。四毛应招的消息不翼而飞,罗家埠镇犹如发生了七级地震。人们都说:那么多老实本分的年轻人都没有过关,这小子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照照自己那副怪样?谁知,四毛前去应招,章木匠却爽快地同意他一试。章木匠有过声明,不再考“土关”,他让四毛过“水关”时,把四毛领到水塘前,指着塘里的水说:“四毛,跳下去,试试塘里水有多深。”谁都知道,现在是春天,塘水还有凉意。四毛本不想跳到水里去,可看到章木匠脸上那没有协商余地的神情,又想到那笔遗产,便一狠心脱下衣服跳下了水。待他从水里上来,章木匠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好,勇敢。我眼下正赶着做一套组合家具,可是缺木材。塘东岸有两棵大槐树,凭你这一身劲儿,今天上午就给我砍倒行不行?”章木匠说罢,两眼直瞅着四毛。四毛两眼转了转,说:“行。不过你得给盒烟抽,提提劲儿。”章木匠马上从口袋里掏了盒烟递了过去。

四毛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干过这么重的活儿,可他心里总想得到兰花和那笔遗产,干活特卖力,一上午时间,两棵大槐树就被砍倒了。章木匠既不表扬,也不提考试过关的事,中午用好酒好菜招待了四毛。四毛要回家去了,章木匠吩咐他第二天清早再来。

黎明时分,四毛就早早地赶来了。章木匠从屋里扛出大锯,叫四毛跟他一道去锯木板。四毛跟着章木匠把昨天砍的槐树竖了起来,两人拉起了大锯,一直干到天黑。拉了一天大锯,四毛觉得腰酸腿疼,他心中暗暗说道:“这死老头,考试到何时才能结束,他也不说个子丑寅卯!”但一想到过了关就能得兰花和那笔遗产,便又满心欢喜。

四毛不知不觉干了四天,每天不是拉锯就是刨树,累得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到了第五天,他忍不住了,问道:“大伯,我的关过了吗?”章木匠说:“过几天再说吧。”四毛不再问了。又过了几天,四毛又急了,还是问那话。章木匠答复:一个月后再告诉你。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这天,章木匠问四毛:“四毛,感觉累吗?”四毛心想,哪能不累呢?便说:“累,但还能坚持住。”章木匠说:“比刚来的时候好些了吧?”四毛说:“是。”章木匠又说:“今天咱们休息,你跟我上街去。我有一套家具要拉到街上去出售。”于是,章木匠带着四毛用板车拉着一套家具到了罗家埠镇。镇上谁不知道章三春老汉的手艺?他把家具刚摆放好,就被两个人盯上了。一个出了一千五百元的价钱,另一人出了一千六百元。章木匠问了问两人的家庭情况,又问他们为什么要买家具,最后以一千四百元的价钱卖给了家庭情况不太好又等着用家具给女儿作嫁妆的那位。四毛从始到终看在眼里,他很羡慕那些转眼到手的崭新票子,可对章木匠低价出售家具的做法大为不解。回去的路上,四毛向章木匠张了几次嘴,终于开口问了章木匠,为什么到手的钱都不要?章木匠像早已准备好了似的说:“做人,就要做个诚实的人,做个有良心的人。我的家具我知道值多少钱,多收人家一点钱,虽说不是偷的、抢的,可我心里不踏实呀。四毛,你说是不是?”四毛也不是太笨的人,章木匠的话,一半是指出自己过去的过错呀。想想一个月以来,章木匠叫自己干这干那,哪一点不是为了教自己做个勤劳的人,做个正直的人?此时,四毛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流了出来,激动地说:“章大伯,您的心意我理解,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关心我啊!章大伯呀,您就让我做您的女婿吧!我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了,我一定跟您好好干,重新做人!”

第二天,罗家埠镇街道的菜市场大门左侧又贴出了一张告示:

老朽章三春,正式招四毛为上门女婿。谢谢大家。

木匠章三春

这张告示一贴出,又在罗家埠镇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那么多好小伙子他不招,偏偏招那四毛做女婿。”有人说:“依我看呀,那章木匠知道四毛是个孤儿,可怜他才招他的。”还有人说:“哎呀,那四毛这下可交上好运了!不但娶到如花似玉的老婆,还能得到了一大笔遗产。”

章木匠难道真的不分良莠招四毛作上门女婿吗?常言道:水有源,事有因。原来,罗家埠镇的乡亲们只知道章木匠为人诚实,憨厚可亲,却不知道章木匠还有重大的秘密和心事。章木匠本是他父亲的一根独苗,他父亲自幼就跟随他祖父学木匠手艺,由于天资聪明,技术长进很快,到了二十岁,已是方圆十里八里的能人。不幸的是,章三春十五岁那年,父亲患了癌症。奄奄一息之际,父亲把章三春叫到跟前,用颤抖的手从床下拿出一个布包,吃力地说:“人啊,活在世上,就要有出息。你,你把这个拿去看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章三春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本书——是他父亲学木匠技术以来总结的精华。内容不但翔实,而且附有插图,对流行的各式家具都介绍了尺寸和制作方法。这本书反映了他父亲的智慧和才能,是一本无价之宝。章三春明白了父亲临终前的用意,从那时起,他就按照书里的指点,一步步钻研木工技术。不久,章三春的木工技术在罗家埠镇就小有名气了。近几年,章三春结合新式家具的特点,大胆创新,做出的家具古今风格相融,因此名声大振。手艺精了,人也出名了,可他没有忘记那本书给他的启蒙作用,把那本书作为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精心珍藏着。章三春凭借自己高超的木工手艺,确实挣了不少钱。特别是近几年,市场繁荣,人们的物质追求层次更高了,新式家具成了畅销货,章三春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但他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某地某人捐款办这办那,支援灾区等等,他的心也为之所动了。他想:人这一辈子不能不求上进,自己也要做点光彩的事。于是,镇里让群众捐款修路、修水利、集资办学等等,他一捐就是上千元。但他有个条件,每次捐款都让别人替自己保密。干部们也很守信用,一直没有公开过他捐款的事。

近几年有不少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了,由于章三春在罗家埠镇人气一直旺得很,镇里的干部就让他当义务普法员。章三春看到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就把普法教育的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他深知申山村的四毛缺乏管教,二十好几了还不务正业,便决心拉他一把。但用什么办法拉他呢?他苦思冥想了几个晚上,觉得四毛是个孤儿,自己又没有儿子,干脆借招女婿把四毛招上门来吧。但考虑到四毛是个好吃懒做、钱迷心窍的人,就决定在“钱”上打主意,引四毛上钩。其实,他的存款因为捐得太多早已所剩无几了,况且四毛又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人,给他钱只能加重他的懒惰性。章三春忽然想起父亲留下的“遗产”——那本木匠书。针对四毛的特性,章三春对症下药,先磨平他的惰性,让他尝尝劳动的滋味,然后再进行一番言传身教。章三春贴出广告正式招四毛为女婿,四毛心里当然高兴。打那以后,四毛干活格外卖力,对章三春更是言听计从。

不久,章三春看看时机已经成熟,便置办了一桌酒席,在桌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四毛说:“四毛,我的孩子,我既然招你作女婿,就有话直说,我开始招婿时讲得明白,我招的女婿可得到一笔遗产……”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章三春一提遗产的事,四毛的脸就变得通红,他有些局促不安地说:“爸,刚开始我的确很想得到那笔遗产。可我现在明白了,我应该自食其力,遗产您老留下吧!”章三春坚决地说:“这遗产是一份特殊遗产,你必须收下。”说着,拿出一个布包,用命令的口吻说:“孩子,接住!”四毛哪好意思接,一再推辞不要。章三春说:“你打开看看吧。看了,你就明白这遗产你为什么必须收下。”一席话,让四毛多了一份好奇心,他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边是一本书,纸张都黄了。四毛看着这份“遗产”,不明白为什么要送给他这些东西。章三春深情地说了这“遗产”的来历和自己学木工的始末,最后,他叫四毛看了那摞奖状。原来,那都是受过章三春资助过的单位颁发的。

这时,四毛猛地跪倒在地,说:“爸,女婿我一定好好跟您学手艺,学习您的为人,做个有出息的人!”

章木匠招女婿的事就这样结束了。直到如今,对于章木匠贴广告招女婿的举动,有人能够理解,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不赞成的人认为,章木匠剥夺了女儿的恋爱自由,包办婚姻。然而,章木匠对这件事始终一字不提,他一直带着四毛干木工活,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