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1)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在有限的8小时内,工作完成的越多,就会越有成就感和安全感。

有时候干脆还早到半个小时,就是为了提前把一天的任务给安排出来。

但是仔细回想,真的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吗?

一会儿开个会需要立马整理出新项目的资料,一会昨天领导交代过的工作汇报还得赶紧交上去,对了,下午会议流程还得梳理一下……铃铃铃,电话响了,“小李,你先来我办公室一下!”

哇,一天下来,感觉变成了“超人”!

最后的工作方式,变成了任务来一件我就干一件。于是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边跟同事交谈,一边还开着多个工作文档,手里同时不停的在敲打着键盘,最后连上个洗手间都得小跑着过去。

但是活干的越多,就越代表工作效率高吗?关于效率提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什么是多线程工作

一、“多线程”工作下的精力分配误区

什么是“多线程工作”?

多线程一词来源于计算机领域,指的是电脑能够一次性打开多个窗口,实现一边下载,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又能打开软件运算数据。所以“多线程”也常被人们引申用来形容繁忙的工作过程。

能把很多件事堆在一起做,而且还都完成了,这难道还不算高效率吗?别急,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多线程工作任务下,存在的精力分配问题。

1、主次不分。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2)

说的白话一点,就是来什么活,我就干什么活,同时还期望着所有的任务都能一并完成。

其实前面我也多次提到过关于精力管理里的关键词“二八法则”。

意思就是说一天的工作,只要能始终围绕着那20%能产出80%效益的较重要任务,就准不会出什么大错。

相反,如果在工作中不分清主次轻重,事无巨细,接到啥活都立马给它弄出来,即使在当下撑住了,但是时间一长,也很容易会吃到没有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的亏。

2、把人脑比电脑。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3)

很多人经常会把自己当成是“超级电脑”,因为着实时间短、任务紧,“难道人脑还能输给电脑?”

当然这就涉及到了工作注意力的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认为,人在同一个时间里的「注意焦点」只有一个。

此外,Garavan在1998年做过了一个采用“双计数任务”,用来研究人的注意力焦点的试验。他让被试在记住两个数值的基础上,对随机指定的两个数值之一进行加1,并更新记忆集,接着这种计数和更新步骤会在试验中反复进行。最后他的试验结果表明,被试者从一个心理计数值转移到另一个时,反应时间比起在同一个数值上进行更新的反应时间,要多出300~500ms。

也就是说试验中,从当前数值转换到另一个数值的计算,多出来的那部分时间,其实正代表了我们在多任务转换之间的精力和时间损耗。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其实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比如你正在处理一个紧急的文件,突然又接到老板了的电话,要求交上昨天的工作汇报。虽然工作的过程,两个文件在电脑上是同时打开的,但其实每次大脑的注意力,就只能放在一件事情上。

我们脑子里的“同时多件任务一起完成”,其实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的假象。

二、那么多线程工作就只能是虚假的存在吗,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多线程工作呢?

想要做到真正的多线程工作,其实背后重要的原则,就是如何能做到一天工作下精力的合理分配。以下我将结合从相关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书籍里学到的知识,给出以下3点建议:

1、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任务上。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4)

当然我们所说的把注意力放在主要任务上,不是指一直持续把时间放在主要任务上,而是通过有意的安排,把主要任务拆分成多个独立的小任务,然后在每个拆分的节点上,穿插入其他的零散任务。

说的更形象一点,这个主要任务就像是一条游戏主线,而其他零散任务就是这条主线上的副本。

比如说制作一个工作汇报ppt是当天最重要的任务。那么我们可以把工作汇报PPT拆解成几个部分,如文字、数据资料整合部分,图片收集部分,还有最后的排版部分。那么在每完成一个部分,都可以在这个节点上,穿插入其他的任务。比如在整理好文字、数据之后,就可以选择去完成一件副线内容,去处理掉某个时间点上的一个紧急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在多任务之间转换存在的时间和精力损耗。而当从副线任务回到主线任务中的时候,我们开始的是一个新的主线小任务,这样的好处就是直接减少了用来回忆主线任务的时间。

2、在精力值与任务之间做好匹配。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5)

精力管理达人张萌在《精力管理》中,通过长时间对个人一天精力值的记录,绘制出了一张一天精力波点分布图。

波点图的制作,其实是为了表达,人在一天中的精力其实是处于一种不断波动的状态的。时而升高,时而降低。精准的把握个人的精力升降周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结合不同的精力波峰,来分配有不同精力需求的任务。

也就是说在我们一天中精力较为旺盛的时间点,我们可以安排去完成一些较为主要的任务,而在精力状态较低迷的时候,去完成一些不太重要的支持性工作。

3、减少工作里迫不得已的中断导致的「转换损耗」。

多线程工作,最直接的缺点,就是经常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切换。切换的次数越多,中间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但是很多时候工作就是会被迫打断,那么如何减少在工作中这种被迫性的「转换损耗」呢,我们提供3个小技巧。

3.1、快速标记下当前任务的思路。

工作中被打扰是常有的事,不管同事之间的交流还是突然间的自我打断,都可能会造成手上任务不得不中断。如果不得已需要暂时放弃手头上的事,应当立马拿笔记下当时的思绪,比如说刚刚想到的某个点子、解决思路等。

这步操作的目的,可以有效的弥补工作记忆存在的局限性。只要回来后稍微扫描一下标记,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恢复到上一次的工作状态。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6)

3.2、设置任务的合理中断点。

就像前面的把PPT拆解成文字整理部分、图片收集部分和审美排版部分,而且每一部分任务调动的感官和认知能力,其实都会有所不同,比如文字更考究逻辑性、流畅和可读性,图片更讲究强相关、清晰度,而排版则需要根据内容风格来定下PPT的基调,或科技风,或简洁风,或商务风。

所以可以在每个部分的中间设置成一个合理的中断点,这样在每个中断点处,都可以用来合理安排进一些紧急的事务。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7)

3.3、把不同任务进行分类处理。

还是以前面的PPT制作为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不同任务间的分类处理。

比如除了做PPT,同时你还要完成一篇短文写作,处理几张图片。

那么就可以采用分类处理的方式,把我们ppt中文字部分和短文写作放在一起完成,ppt需要的图片收集和相关的图片处理工作,也能放到一起完成,最后ppt的排版设计和短文的排版也放到一起完成。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同种类型的工作,直接放到同一个时间段里集中完成了。

多线程模式在哪开(活干得越多效率就越高)(8)

最后总结一下:

因为在同一时间里人的注意焦点只有一个,而且多任务之间的转换,也会造成一定的转换损耗,所以多线程工作的背后,不是说任务做得越多,就代表效率越高。

接着我们提出了多线程工作存在的两个常见误区,分别是多任务下的不分主次和持续的多任务不停转换。

最后针对如何做好多线程工作,我们分享了3点建议:

1、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任务上。通过对主线任务进行拆分的方式,适当的插入一些副线任务。

2、做好精力值与任务之间的合理分配,把最好的状态用来完成最主要的任务。

3、减少被迫性多线程工作中的转换损耗。比如标记好思路、设置合理的中断点,把不同任务进行分类处理等。

好了,关于效率提升中的多线程工作,我们就说到这里啦,以上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欢迎转发评论,一起交流,快速成长。


我是金小牛,聚焦个人成长和职场问答,擅长学习,坚持输出干货!

欢迎来关注我,获取更多有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