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计 隔岸观火解语: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解语: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按语: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译文: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地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要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见机行事。正是运用易经《豫卦》中顺时以动、随和其意的道理。
当敌方各种混乱迹象开始表露出来,如果逼迫过紧,反而会促使敌人停止倾轧联合反击,如果我方远远地旁观,敌人的内乱会进一步加剧。曹操打败袁氏父子后,袁尚、袁熙带着几千骑兵逃到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路途遥远,不肯臣服。
当曹操击破乌丸后,有人建议曹操立即乘胜征讨公孙康,将袁尚、袁熙一并擒获。曹操说:“还是让公孙康杀掉袁尚、袁熙,把他们两人首级送来,就不必用兵了。”到了九月,曹操率军返回,公孙康果然杀了袁氏兄弟,并把他们的首级送上。众将向曹操请教,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惧怕、猜忌袁氏兄弟,我如果以强力逼迫他们,他们就会合力对付我;如果我们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就会自相残杀,这是形势使然。”这正是《孙子兵法》中的火攻之道。《孙子兵法》中《火攻篇》的前半部分说的是火攻的方法,后半部分说的是谨慎行动的道理,和“隔岸观火”的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注解:“隔岸观火”和“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同一个道理,伺机从敌方的混乱中获取利益。“隔岸观火”不是简单的袖手旁观,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动态和变化,选择最佳行动时机。是秃鹫俯冲前的盘桓,是猛虎出击前的屏息。
“隔岸观火”的重点在于拿捏火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直在大洋的彼岸扮演“隔岸观火”的角色,大发战争财,等到快分出胜负的时候,美国再以压倒性的优势加入战争,分享胜利果实。正是凭借两次“隔岸观火”美国才成为世界霸主。
要破解“隔岸观火”的计谋,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尽量避免己方内部的纷争,以免敌人有机可乘;二是置身事外,避免引火烧身,脱身出来,让敌方无火可观;三是按兵不动,待情况明朗后再行动,看火情的发展情况而定,再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隔岸观火”和“趁火打劫”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急于采取行动,静观其变;后者则是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文言文到白话文,个人可能翻译得不是很准确,请见谅。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欢迎留言批评指正,不胜感激。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