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那么一群人,吃完东西后,没过多久就拉肚子,怀疑是食物不干净,但一起吃的朋友却没事;怀疑是肠道炎,做了结肠检查却没有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表示,可能是受到了“肠易激”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暂时的肠道功能紊乱,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疾病,就像是电器一时接触不良,其实本身零件并没有损坏。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有高达16%的人被“肠易激”所困扰,多见于20-50岁的人群,且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为多见。
1
哪些因素
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1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通常小肠内菌群很少,而当菌群过量时,会导致食物提前在小肠中分解发酵,易导致腹胀与排气过多症状。
一项研究表明,84%的肠易激患者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现象。
2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物影响着我们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一旦失调,很容易引起一些胃肠道问题。
据相关研究表明,83%肠易激患者的粪便生物标志物存在异常,73%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而一些研究也表明,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元、益生菌,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的效果。
3
肠道免疫机能受损
虽然基于胃酸的保护作用,我们的肠胃并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但是长期的紧张情绪、不良的生活习惯、错误的用药等都会导致肠道的免疫机能受损,引起肠道感染,肠道功能紊乱,也就增加了肠易激的风险。
4
肠道感知神经敏感
有研究数据显示,肠易激患者肠道中所含的组织胺和类胰蛋白酶数量相对更高。换句话来说,肠粘膜对刺激性物质的分泌反应增强。
人体对肠道内部变化更敏感,也就更容易发生肠易激。
5
心理因素
胃肠道其实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因为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内分泌器官。
长期的紧张情绪通过大脑皮层,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肠道粘膜血管收缩,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就会出现。
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腹痛:部分人群在早上起床后会感觉腹痛,而有些则在吃完饭后出现。排便后会有所缓解,且排便次数异常。
此类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但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
2、腹胀:白天腹情况较重,尤其是在午后,到了夜间睡眠又会有所减轻。
3、腹泻:一般会出现在清晨或进食后,每日3-5次左右,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软便或稀水样,便中会带有白色或透明黏液,但此类腹泻并不会影响夜间休息。
4、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呈羊粪样或栗子状,常有便后不尽感。
注意:便秘和腹泻经常交替存在。
除了上述4种常见的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厌食、胃烧灼感、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等症状。
3
护肠健康两步走
保护肠道健康,不仅要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还可做好以下两方面:
1
调节肠道菌群
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用两种方式:
补充益生菌
人体肠道内益生菌的比例越高,微生态环境就越好,肠道就越有活力。
3000多项研究都表明益生菌有助于肠道维持长期的健康生态,对腹痛、腹泻、便秘等都有长效调节作用。
酸奶、奶酪、腌制品(泡菜)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获得益生菌的途径,但含量有限,对于那些有肠道疾病、经常便秘、生活不规律者、中老年人等人群,可以询问医生的建议,额外吃些益生菌制剂。
01
发挥益生菌活性
另外,要想益生菌发挥活性,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益生菌比较“娇气”,在接触空气一段时间或者温度超过40度之后会失活;②益生菌对胃酸很敏感,不利于益生菌的存活,在选择时可以关注一下制作工艺,以保证益生菌能成功抵达肠道。
补充益生元
很多人容易把益生元和益生菌混淆,但其实二者并不相同。益生元主要包括多种寡糖类物质或低聚糖,它是益生菌的“粮食”,能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点水果、杂粮和豆类物质。
2
避免“不耐受”食物
每个人的肠道状况不同,对一些食物不耐受,也就是说机体缺乏消化这些食物相应的酶,那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将那些不被消化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形成过度的保护免疫反应,即腹痛、腹泻等。
常见的三种不耐受情况
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是喝完牛奶后会不舒服。这类人若想喝牛奶,应选择零乳糖的,一些冰激凌、羊奶、软质干酪也可能含有大量乳糖,要多注意。
果糖不耐受:喝了甜饮料、果汁或是吃了西瓜、梨子等会出现肚子不舒服。这类人要少吃果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元醇不耐受:生活中杏、鳄梨、油桃、蘑菇等食物中含有多元醇,也有人吃了不舒服,应该尽量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