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环卫工,不少人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他们挥汗如雨、低头扫地的形象,而海珠区南华西街的这名环卫工黄志强,将颠覆大家对环卫工的刻板印象。勤奋好学的他通过对高压清洗车改造,打造一款“神器”——迷你雾化降尘车,更适合在内街窄巷的辖内降尘保洁,为街道节省了30万元的成本。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1)

黄志强驾驶迷你雾化降尘车,在内街窄巷降尘保洁。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2)

迷你雾化降尘车既可浇树浇花又可降尘。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3)

黄志强正在作业。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4)

黄志强介绍,迷你雾化降尘车既可浇树浇花又可降尘。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5)

黄志强正在作业。

“神器”能喷7米高的水雾

近日,在南华西街,南都记者见到这台经黄志强改造的“神器”,1.5米长的它身形灵巧,可自如穿梭大街小巷。黄志强进入驾驶位操作,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车头两端的水枪朝地面喷射出一米多长的白色水柱,左右扫射清洗地面。与此同时,车子尾部腾空喷出距离地面7米高的白色水雾。

“这原本是普通的高压清洗车,我给它安装了喷雾装置,变成迷你雾化降尘车。”身着黄色环卫制服的黄志强瘦高个,嗓音轻细,带着梅州口音。曾做过面包车司机、药店员、送报员、邮递员的他,3年前开始从事环卫工作。

作为街道环监所应急机动巡逻队的一员,黄志强每天一大早驾驶高压清洗车,清洗辖内主干道以及内街巷路面,对骑楼立柱花卉进行浇灌,清理大件杂物和建筑垃圾……为辖区居民带来整洁干净的环境。

去年年初,黄志强在工作中留意到,老城区的南华西街由于树木多,街巷狭窄,古建筑密集,市面上通用的雾化降尘车因体积大、喷雾力度强,不适用南华西街,“那种‘大炮车’比大卡车还大,根本开不进去”。因此,南华西街一直都没法进行雾化降尘,特别是夏天,降尘降温的需求很大。

花半年反复试验终于改造成功

街道环监所领导提出要打造适合南华西辖内保洁的降尘车,黄志强默默琢磨着,“我看有没有办法,将现在使用的高压清洗车改造成降尘车!”

黄志强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开过面包车、环卫车的他,懂得一点车的原理,他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看机械方面的资料,平时一有空就和同事讨论,集思广益。琢磨一个多月,他想到在高压清洗车的基础上增加喷雾装置,通过高压水泵中加五六米长的高压管连接,将储水箱的水抽取至喷嘴,雾化喷出,达到降尘作用。

这个点子看似简单,真正改造成功却花费了黄志强半年的时间。该喷雾装置设计成1.2米长,装置上的喷嘴如果完全和地面成垂直角度,出来的水雾全喷到车上,如果完全倾向后方,既喷不高还会喷到行人。

经过反复实践,黄志强发现,喷嘴最好的角度是微微倾斜30度,达到降尘效果,同时避免影响行人。同样,喷嘴的大小也很重要,黄志强在尝试多个喷嘴后,找到最合适型号的喷嘴。

黄志强将设计好的图纸提供给街道环卫用品的供货商,由供货商找工厂定做好喷雾装置并安装好。高压清洗车就这样变身迷你雾化降尘车,可以灵活穿梭在内街窄巷,既能清洗地面,又能喷雾降尘。

黄志强在使用迷你雾化降尘车时,又发现弊端。他发现操作台设计不科学,总开关设计在操作台的右下方,以前一车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个开车,一个控制车头冲洗射枪,如果将开关设计在操作台的右上方,则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一边驾驶,一边清洗路面和喷雾降尘。他于是将操作台重新改造一番,大大节约了人力。

据了解,市面上一辆降尘“大炮车”价值约30万元,黄志强改造的雾化降尘车,改造费用仅4320元,成本不到原来的2%。

作为环卫义务消防员曾参与扑火

黄志强不仅在工作中勤动脑爱专研,热心助人的他还是一名街道环卫义务消防员,并且持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掌握了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救援能力。

去年6月13日,正在清理大件垃圾的黄志强听到呼叫声,原来人民桥电缆突然起火,“当时情况危急,有火花喷出,还冒着滚滚浓烟”,现场有附近的保安人员在尝试扑火。黄志强称,当时来不及想太多,作为环卫义务消防员的他,平时保洁车上备有灭火器,他转身从车上拿起灭火器,进行扑火,火势很快被控制住。黄志强仔细查看现场,怀疑是下雨导致电缆线短路起火,为了尽快恢复附近居民的用电,他立即电话联系相关部门,直到抢险人员到现场处理后,他才安心离开现场。平时工作中,黄志强看到冒烟的烟头,都会及时熄灭,以免造成消防隐患。

黄志强还是街道环卫队伍中唯一持有红十字会救护员证的人员。他介绍,当时环卫工可以自愿报名参加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培训3天后,通过考核可以拿到证,“只有我一个人报名,我想反正多一项技能,多学点总有用!”通过急救知识的培训,黄志强感觉受益匪浅,以前看电视以为心肺复苏只是按压胸口,原来里面学问可多了,“不能随便按,力度也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不能太小”。

作为红十字会救护员的黄志强,平时并未遇到急救情况,他笑说,“技多不压身,以后遇到有什么意外,需要现场急救时就不会慌张。”

尽管环卫工作脏又累,有时还遇到不配合自己工作的路人,但黄志强表示,每当看到整洁干净的街道,优美的城市环境,街坊满意的笑脸,他就感觉所从事的这份环卫工作很有意义。

黄志强强调,其实他身边有很多同事都像他一样爱学习动脑,比如改造迷你雾化降尘车,自己虽然是改造主力,但几个同事都给他出了不少好点子。很多人对环卫工还停留在刻板印象“低头扫地”,“其实我们不仅会扫地、搞卫生,我们还会创新,用创新的办法把小区卫生环境搞得更好!”

南华西有支“环卫创新团队”

黄志强的同事严岭表示,“以前我们主要靠劳力干活,现在机械化代替人工,比较方便、干净、整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研究出新工具之后就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南华西街环监所工作人员简浩贤介绍,黄志强日常工作积极认真,任劳任怨,勤奋好学,得到街道、环监所领导的一致认可,曾获得“南华西街道2017年度环卫作业先进个人”称号。包括黄志强在内,街道有支13名环卫工和管理员组成的“环卫创新团队”,街道随处可见的垃圾箱、环卫工具“微改造”,都凝聚着团队的集体智慧。

简浩贤举例说,团队自主研发两款新型分类垃圾桶,一款可以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另一款顶部种植鲜花植物,除了丢垃圾,还能美化环境。还有一款垃圾分类收集车,团队不仅给它加了宣传标语,加了能放毛巾、水杯、喇叭等物品的不锈钢盒,还把它的横档做成可移动的——方便垃圾桶卸下时做便道,“这些都是环卫创新团队在工作中想到后,进行改造的成果!”

来看一组南华西“环卫创新团队” 创新研发的新工具: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6)

垃圾投放箱。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7)

烟头投放箱。

环卫工洒水降尘净化空气(这个环卫工真牛)(8)

垃圾分类投放箱。

为南华西环卫创新团队点赞!!!!

采写:南都记者杨婷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