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中华大地上并列着七个大国和很多小国。他们互相争夺土地和财宝。其中又以两个国家最为强盛,分别是秦国和楚国。
楚国有个人叫屈原,他在朝廷中担任左徒一职,左徒啊,是个权力很大的官职,对内可以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呢,接待宾客,应酬诸侯。在屈原的劝谏下,楚怀王任用了不少贤德的官员, 颁布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政令,楚国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楚怀王也越来越重视屈原,表示出对他十分的信任。
这样一来啊,就有人不高兴了。谁呀?楚国有个姓上官的人,和屈原同朝为官,此人为人奸佞、嫉贤妒能。看到屈原被重用,他很不开心,一直想找个机会陷害屈原。
不久,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法律条款,屈原快写好的时候,上官氏想把制定法典的功劳据为己有,屈原不同意,于是,上官氏就来到宫中,对楚怀王进谗言:“王上,您让屈原制定法典,本来是心怀天下、刚正不阿啊。可……可现在屈原却四处夸耀自己的功劳,他说:‘除了我,谁还能制定出如此完善的法条啊?’这不仅亵渎了法律,也枉费大王一片为民着想的拳拳之心哪!”
楚怀王觉得上官氏说得很有道理,于是,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屡次苦谏:“大王,自古以来,明君都任用竭忠尽智、正道直行的君子;远离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您一定要明辨是非啊!”可是楚怀王不仅不听,反而对屈原更加冷淡,逐渐不采用他的政见。屈原为楚国的命运感到十分担忧,每天长吁短叹、以泪洗面。忧愁苦闷之下,写下了千古名作《离骚》,他把满腔忧国忧民的愁绪全部倾尽在笔墨之间。
没过多久,野心勃勃的秦国打算攻打楚国,楚国深知自己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如果双方硬拼,胜算的可能不大。于是,联和齐国,形成齐楚联盟,准备抗秦。秦国的国君秦惠王深知这个联盟实力雄厚,对此十分担忧。于是他派出张仪来破坏齐楚联盟,张仪是个才思敏捷、舌绽莲花的说客,同时他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纵横家,他利用楚怀王的贪念,成功地使齐楚断交,并挑起了秦、楚之间的战争。
秦国、楚国都是大国,两个大国一打就是一年,几番鏖战后,双方都伤了元气,秦惠王提出议和,愿意把汉中一地割让给楚国。楚怀王记恨张仪,对秦惠王说:“寡人不要汉中,得到张仪就够了。”
张仪听说了,对秦惠王说:“如果用我一个人的性命,可以换来汉中一地,我愿意前往楚国。”
不过,才智过人的张仪怎么会真的舍生赴死呢?他到了楚国,就贿赂楚国的宫人,得知楚怀王最喜欢宠妃郑袖。这郑袖是个特别贪财的女人,张仪知道了这一点,就准备了厚礼赠送给郑袖,郑袖见钱眼开,在楚怀王面前一通哭闹,楚怀王居然听信郑袖,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正在出使齐国,听说这个消息,快马加鞭赶回楚国,但还是迟了,张仪已经扬长而去。屈原面见楚王,跺脚大哭:“王上糊涂啊,怎么能放走张仪,张仪一去,便如放虎归山,您这一次没除了他,后患无穷啊!”
秦楚又对峙了几年,后来,秦惠王突然提出要与楚国和亲,请楚怀王前去秦国商议这件事。屈原一听,连忙摆手拦阻:“秦国乃虎狼之国,反复无常、奸诈狡猾,不可信任哪,王上不能赴秦!”
楚怀王吃过一次张仪的亏,觉得屈原说得有几分道理,正想同意。可是,楚怀王的儿子子兰,斜眼瞥着屈原说:“父王休得听信屈原的妄语,错失与秦国交好的机会,我们楚国世代与秦国通婚,友好往来,此次和亲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父王可以放心前往。”
屈原一听,赶忙反驳:“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国不可一日无君,王上还需三思啊!”
楚怀王沉吟片刻,相信了子兰的判断,前往秦国。可他万万没想到,刚进入秦国的地界,秦王一声令下,就断了他回楚国的后路,把他软禁起来。最后,楚怀王病死在秦国。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即位,他拜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劝说楚怀王去秦国的子兰为丞相。
楚国怨声载道,对子兰非常不满。屈原听了国人的言论,心痛如刀绞,他深知子兰目光短浅、不思变通,以他为相,楚国必亡。于是他前去拜见顷襄王,想进言纳谏,提出治国之道。
可是,子兰早就知道屈原怨恨他,于是先一步在顷襄王面前说尽了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大怒,把屈原贬为三闾大夫,放逐到洞庭一带(今湖南省岳阳市),不准他踏入朝堂半步,这就等于断绝了屈原参与政事、报效国家的机会。
可怜屈原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因小人之言,壮志难酬,惨遭贬黜。
哀莫大于心死,屈原在汨罗江边赤脚行走着,他头发散乱、形容枯槁、脸色憔悴、且走且吟。江边一位渔翁看见他,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屈原说:“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因此被放逐。”
“您这般聪明贤哲的人,为何不随波逐流呢?众人都沉醉,您为什么不能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啊?偏偏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最后落了个被放逐的结果呢?”
“哎,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掸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不久,楚国的郢都被秦军攻克,屈原写下了《怀沙赋》,然后,抱着一块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这一天啊,就是五月五日,楚国人都感念屈原,这是因为他一生都在和危害国家的小人奋斗到底,每年的这个日子,百姓都自发地来到汨罗江边祭奠他。他们划着龙舟四处寻找屈原的尸身。他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啃咬屈原,就用芦苇叶包裹着糯米,投到江中喂鱼。这些习俗就这么被保存下来了,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所以啊,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摘自《凯叔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