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鹿鼎记》更新到二十三集的时候。

原著中仅次于陈近南的侠义之士,有“出淤泥而不染”古君子之风的杨溢之下线了。

新《鹿鼎记》演了二十三集,终于死了一个人,下场还是被吴三桂做成“人彘”的杨溢之。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1)

但杨溢之在新《鹿鼎记》中,人物形象却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几乎算的上是蠢的死的,而且还是死有余辜的那种。

本来新《鹿鼎记》的编导们立志于把配角们一个个都给改编成精神分裂的神经病决心,我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

然而看到杨溢之“下线”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对着编导们的智商吐口浓痰!

辽东金顶门高手,吴三桂手下的侍卫首领,平西王府中唯一的一个智勇双全正面人物,整部《鹿鼎记》中少有未被权势扭曲的侠义之士杨溢之。

在新《鹿鼎记》中,居然变成了一个愚蠢下流的告密小人。

我真的很好奇编导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糟践杨溢之这个人物?就像我不明白他们如果要走“卡通化”路线,为什么选选《鹿鼎记》这种武侠小说,而不去拍《喜羊羊》的真人版?

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面目全非到了除了被做成“人彘”的凄惨结局,完全没有一点原著中的样子。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2)

杨溢之在原著中本是吴三桂忠心耿耿,却又不失侠义本色的侍卫首领,在新《鹿鼎记》中却莫名其妙的被改成了一个总兵。

原著中他是因全家受了吴三桂的救命恩,父亲临死之前留下遗言让他拼死护卫吴三桂的安全,他才会留在吴三桂的身边的。

杨溢之喜道:“全仗桂公公大力周旋。小人自己倒不想升官发财。王爷于先父有大恩,曾救了小人全家性命。先父临死之时曾有遗命,吩咐小人誓死保护王爷周全。”——《鹿鼎记》新修版

因此杨溢之对吴三桂的忠诚虽然毋庸置疑,但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在原著中,杨溢之与韦小宝结拜的时候,他曾经这么评价与吴三桂势不两立的沐王府人员吴立身:

杨溢之道:“是摇头狮子吴立身。这人在江湖上也颇有名望,听说为人十分硬气,他是不肯招的。我敬他是条汉子,也不会如何难为他……”——《鹿鼎记》新修版

杨溢之是《鹿鼎记》中的一个异类:他从未想过要升官发财,只想遵守父亲的临终遗言。他人虽然在污浊不堪的平西王府,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洁身自好的江湖侠客。

这也是杨溢之为什么成为金庸书中唯一一个,惨到被做成“人彘”的人主要原因:他本是一位侠义之士,却偏偏被“忠义”的教条束缚在了吴三桂的“贼窝”里。

这种“明珠暗投”的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也最惹人感叹的一部分。

一方面杨溢之必须忠于吴三桂。

因为他全家老小的命都是吴三桂救的,他必须报恩。

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因为忠心失去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成为不分是非黑白的鹰犬。

于是乎,他只能在“忠”与“义”之间苦苦挣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拼死保持着自己人性中仅存的一点光明。

他早已放弃了改变环境的妄念,只想守住自己内心的原则与立场不被污浊的环境改变。

这种孤独而悲壮的内心坚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感恩至深一部分。

所谓“桀犬吠尧,各为其主”。

比起那些选对了阵营的幸运儿。

如杨溢之一般,虽然不得不屈身于“旁门左道”之中,但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肯同流合污的侠义之士,即使他们注定了惨淡的收场,也同样会让人为之动容,同样会让人心生敬仰。

因为他们不但不是傻子,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同样是智计超群的聪明俊秀之士。

只是因为他们深知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改变,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鹿鼎记》原著中的杨溢之,无疑一个这样的聪明人。

从他第一次在康亲王府出场时被康亲王的门客挑衅羞辱,却仍能够不动声色,侃侃而谈就能看出来他非同一般的隐忍功夫。

之后韦小宝跟他合伙与挂名总兵赵百盛赌博,连胜五把之后,他不动声色的提醒韦小宝,对方是故意输给他的。

韦小宝哈哈大笑,走了开去,忽然心想:“那姓杨的为什么要我问庄家名字?”一沉吟间,远远侧眼瞧那江百胜掷骰子的手法,只见他提骰,转腕、弯指、发骰,手法极是熟练,正是江湖上赌钱的一等一好手,适才赌得兴起,没加留神,登时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伙是故意输给我的。怪不得我连赢五记,哪有当真这么运气好的?他妈的,老子钱多,不在乎输赢,否则的话,一下场就知道了。这云南姓杨的懂得窍门,他也不是羊牯,是杀羊的。”——《鹿鼎记》新修版

新《鹿鼎记》中不但砍去了杨溢之与韦小宝结识的经过,甚至连两个人结拜的过程都被略过了。

在被吴三桂做成“人彘”之前,杨溢之只在少林寺中露过一次面,甚至和韦小宝都没有直接的交谈。

可是等韦小宝送亲到云南之后,杨溢之却突然以吴三桂手下总兵的身份求见韦小宝。

他来干什么呢?居然是要告发吴三桂想谋反!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3)

我承认啊!我大意了,没有闪!

编导们这是不讲武德,突然甩出了自己脑子里的shit,来偷袭我这三十岁的老同志!

就算杨溢之不赞同吴三桂谋反,也不可能自己去找钦差韦小宝告发吴三桂,就像韦小宝对天地会的“反清复明”不以为然,却不可能自己去告发陈近南一样!

于公,吴三桂是他的“老东家”,云南的总兵相当于吴三桂的私兵性质,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即使辞官不做,也不会去告发吴三桂!

于私,吴三桂是他全家的救命恩人,是他父亲临死前要求他终身保护的人。

论“忠”论“孝”,他都最多只能劝谏吴三桂,而不能去做那个告发吴三桂的人。

然而新《鹿鼎记》中编导们不但安排他去告发了,还编了一种蠢到令人发指的方式去!

简单的说,就是杨溢之 大白天的拜谒韦小宝的钦差行辕,把吴三桂想谋反的话头提起来之后,又神经兮兮的提醒韦小宝小心行辕里的仆工杂役之类,因为他们是吴三桂安排的眼线。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4)

呵!

呵呵!

有意思的是,导演在这里特别转了四个镜头给了两个杂役,他们都带着标准而又鬼祟的“眼线的目光”朝着杨溢之偷听偷看。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5)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6)

杨溢之是活的多拧巴?才会明知道钦差行辕有那么多吴三桂的眼线还不进屋,非要站在门口说吴三桂要造反。

吴三桂养的这些“眼线”也真不愧是是编导们一手训练出来的;钦差大臣与人交谈时,当着行辕卫士的面偷听偷看……

即使编导们是要拍给小朋友们看的,难道就可以不顾常识,不动脑子了吗?

再说,如果真是要拍给小朋友们看,杨溢之被吴三桂残害成“人彘”这种设定为什么还要留着呢?

这么血腥暴力的设定,又不怕小朋友看了把持不住兽性大发了?

早听人说现在演艺圈里的大佬们适合逐梦,基本都没什么文化。

但我是万万没有想到,贵圈的文化素质居然已经低到连一本武侠小说都驾驭不了了!

读一遍两遍的原著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可是作为翻拍,看一遍两遍前人拍出来的电视剧有那么难吗?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7)

回头看看98年陈小春版《鹿鼎记》里吴博君版杨溢之,一个表情而已,就将内心的压抑和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

吴博君不过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但如今回头看看他的演技,也比张一山强了十万八千里。

就是神照上人和他身边的那几个群演,演技也能碾压新《鹿鼎记》的一众主演!

看了新《鹿鼎记》这么多集,我到现在也没看明白编导们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原著被改的面目全非也就罢了。

改编嘛!

打破了旧的经典只要能拿出了新的东西也是好事情!

但新《鹿鼎记》打破了旧的经典,然后就像海大富的裤裆——什么都没了!

看了二十多集的新《鹿鼎记》,感觉这部电视就跟杨溢之这个角色一样:完全多余!

如果不赞同杨溢之所代表的文化群体,何不直接把这个角色删了?新《鹿鼎记》里删掉的原著角色那么多,也不差他这一个。

为什么非要把一个忠义之士改编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无耻小人?

如果觉得《鹿鼎记》这部小说不适合小朋友们观看,干嘛又非要拿它改编成给小朋友看的“卡通风格”?

刨除了《鹿鼎记》原著中的文化精华,留下张一山跟个猴子一样到处耍嘴皮子糟粕让小朋友们观看学习,难道这就是编导们的初心吗?

想来也真是咄咄怪事!

二十多年前武侠小说是属于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读物。

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演艺圈竟然沦落到连一本武侠小说,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如此艰深难懂了吗?

难道他们连一本武侠小说里的文化元素,都不知道该怎么甄别保留了吗?

看着张一山猴子一样上窜下跳的新《鹿鼎记》,我不禁觉得迷茫:我们的传统文化出路在哪里?

作为文化产业重头戏之一的演艺圈,究竟在搞些什么东西?

想着想着,我觉得自己也“悲痛欲绝了”……

鹿鼎记杨溢之逃出大牢(从新鹿鼎记里的杨溢之)(8)

再往下编导们还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会不会是张一山版的猴小宝,趁陈近南不备一刀砍下来了他的脑袋!

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到康熙皇帝面前,一脸谄媚的跪下:皇上!这姓陈的整天散播“负能量”想造反!奴才把他的脑袋给您带来了!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看到这里会心一笑,网上线下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