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追求有用还是追求有趣,都能从书里找到相应的方案。

威廉姆·庞德斯通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国内只出版过他一本书,即《推理的迷宫》。但在国外,庞德斯通可谓是声名显赫。

大脑健康书籍推荐(如果你想保养大脑)(1)

庞德斯通(图片来源:william-poundstone)

作为麻省理工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庞德斯通和他的同学颇不相同:

别人钻研公式的时候,他在琢磨写作;

别人去实验室应聘的时候,他做起了医学杂志的编辑;

别人头疼论文怎么写的时候,他在思考该怎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大众

…………

从1983年出版第一本书起,几十年来,庞德斯通一直笔耕不辍。解释过逻辑学原则,剖析过谷歌成功的原因,探讨过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用等身的著作,逐步奠定了自己在科普领域的地位。

而《推理的迷宫》,正是这种旁征博引的典型表现。

乍一看,这本书是讲推理小说的,其实不然,副标题点出了全书的主旨——这本书,讨论的是悖论、谜题和知识的脆弱性。

大脑健康书籍推荐(如果你想保养大脑)(2)

《推理的迷宫》(图片来源:douban)

谜题很容易理解,基本上可以等同于“难题”;悖论稍微复杂一些。在何夕的长篇小说《电脑魔王》里,有一台知晓一切、控制一切的电脑,主角为了打败它,向它发出指令:“出一个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电脑能够找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它就称不上是“知晓一切”;如果电脑无法通过运算找到符合要求的结果,那么,它同样暴露了自身的无知。悖论,便是左右为难。

谜题和悖论都说明,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之中,蕴含着不合理处。更麻烦的地方在于,有些知识的来源,不那么可靠。有个笑话说,三个学者在大堤上散步,一不留神,其中两个人落到了水里。第三个学者观察了片刻,掏出笔记本记下,“学者可以溶于水”。这就是归纳,它和“因为1 1=2所以2 2=4”式的演绎不同,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推理的迷宫》瞄准这些内容,写作难度自然不言而喻,阅读难度也比一般科普大一些。但是,庞德斯通仍然做到了深入浅出、翔实有序。

为什么?

因为悖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思考得足够深,便可以把这种吸引力,展示给读者们。

《推理的迷宫》全书一共十二个章节、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判断的原则。

以前不久热映的《头号玩家》为例。斯皮尔伯格宝刀不老,既赢得了口碑,又赚到了票子,电影里提到的某些现象,也不禁让人思考:如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脑、头盔和传感器进入一个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那么,谁又能保证,此时此刻的我们,不是身处一场巨大的模拟之中呢?

大脑健康书籍推荐(如果你想保养大脑)(3)

《头号玩家》(图片来源:douban)

这就是缸中之脑假说,从《黑客帝国》到《高堡奇人》,流行文化中常常见到它的影子。一旦人对自身感受产生怀疑——假如连红、肿、热、痛都有可能是假的,世间万物,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了。所以,要想讨论谜题,必须先设下一个判断真假的标准;而要想判断讨论的标准,必须限定范围,针对具体情境;针对每一个情境,又有归纳、演绎以及相应的原则。

这一部分,好比是游戏里的新手村,只有在接受了适度训练之后,读者才能享受思考的乐趣。

第二部分,介绍预判的方法。

出了新手村,便可以“打怪”了。在攻击怪兽之前,玩家们要学会预判,我的攻击力是多少,对方的攻击力是多少,我能不能赢。

所谓预判,就是根据自己已经知道的条件,推演出一个理应存在的结果。19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德国有位天文学家海因里希·奥伯斯对此提出了质疑。

奥伯斯找到了“无限说”的漏洞。

为了理解奥伯斯的想法,不妨把宇宙看作一块黑板,用白色粉笔点表示恒星。对于任意一颗恒星,不管它离地球多么远,其发出的光芒,迟早会到达地球,我们可以在二者之间画一条线段,表示这线光芒。假如黑板是无限大的,那么,不管地球处于哪个位置,其上下左右都有着无数的粉笔点,围绕着地球,也就可以画出无数条线段。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黑板原来的色彩。

换句话说,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在无数的光线交织之下,地球上压根不会有黑夜。

这就是预判的用处——它可以让我们发现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则更加复杂,涉及到整体评价。

这一部分谈到了纽康悖论。纽康悖论里有两个盒子,甲盒子里有一千块钱,乙盒子里可能有一万块钱,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而你必须做出选择,或者两个盒子一起拿走,或者只拿乙盒子。

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会选择前者,两个一起拿。原因很显然,甲盒子里的一千块钱是确定的,不要白不要。

现在,把问题变换一下。有一台计算机,它声称自己可以准确预测你的选择,并且会跟你对着干:如果它预测到你只拿乙盒子,它会在里面放上一万块钱;反之,如果它预测到你两个盒子一起拿,它不会在乙盒子里放任何东西。

你该怎么选呢?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关于博弈的问题。只要你相信电脑,你就应该只拿乙盒子,得到一万块钱,同时,证明电脑的预测性。实际上,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预测。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吗?如果可以的话,电脑是如何预测的,它可以看到未来,还是准确模拟了你的大脑?倘若是后者,此时此刻的你,说不定只是电脑模拟的产物,你该怎么帮助现实中的自己,尽量得到更多金钱呢?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纽康悖论关乎世界观。相信未来可以预测的人,多半也相信命中注定,进而怀疑自由意志。如果自由意志是个假象,努力奋斗的意义何在?

其次,纽康悖论关乎你的大脑人生。2015年,加拿大歌手格兰姆斯开了一个关于纽康悖论的玩笑,猜猜谁被这个玩笑吸引了?

埃隆·马斯克。(对这个由悖论引发的趣事感兴趣的可以移步这里

大脑健康书籍推荐(如果你想保养大脑)(4)

格兰姆斯与马斯克(图片来源:xw.qq)

这也是阅读本书的理由。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手机应用都恨不得一天振动八十遍,永远霸占通知栏。获取信息不再是一个问题,辨别才是。我们也生活在社交媒体上,志趣取代了地域,成为了交友的第一原则。

《推理的迷宫》,就像一本大脑保养手册,既提供了讨论事物的一般原则,又介绍了大量新奇的谜题。不管你追求有用还是追求有趣,都能从书里找到相应的方案。

作者:赵言昌

大脑健康书籍推荐(如果你想保养大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