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衢州7月26日电 (张斌 葛铭锐 章卫平 郑浙文)基础条件不好、资源秉赋不突出的乡村,如何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共富“突围”、乡村振兴?
上安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大溪边乡。近年来,该村转换发展思路,在“山高坡陡,缺水易旱”的梯田上“夏种高粱,冬种油菜”,跳出传统农业一、二、三产互相割裂、各自发展的惯性思维,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高粱红、菜花黄的风景,不仅帮助上安村摘掉历史上“浙江省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还为乡亲们带来“真金白银”。
上安村村民收获高粱。 郑浙文 摄
7年“屡败屡战” 山区究竟该种什么?
盛夏时节,上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雄富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高粱的长势。
放在从前,余雄富不敢想象,村里的“斗笠田”能被改造成江南梯田上的“青纱帐”。他更想不到,因为带领乡亲们种植红高粱、走上致富路,自己会在今年2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余雄富当选上安村委会主任。当时,上安村仅有500亩耕地,且都在山高坡陡的梯田上。地无三米宽,又缺灌溉水源,现代农业机械在当地难以引进。
“种水稻,梯田停不住水,既没产量又没收入,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土地抛荒现象也严重起来,最多时荒掉了300多亩。”余雄富回忆说。
如何将闲置的耕地利用起来,让闲散劳动力有事可做,带动村民致富?上安村村两委干部和村民面对难题,进行了多次尝试。
余雄富先是带着村民种高山蔬菜,但因交通制约,蔬菜丰收却不能及时运送出大山,村民们没能挣到钱。后来,他又组织村民在梯田上种了200亩向日葵,发展景观农业。
“向日葵开花时很好看,但游客来得并不多。”余雄富说,更为糟糕的是,那批向日葵只开花不结籽,上安村的“脱贫致富路”,又一次被堵上。
为了寻求“脱贫致富”良方,余雄富跑开化县城、跑浙江省城、跑院校,终于摸索出一条新的思路:梯田排水通畅,土地不涝,非常适合旱粮作物生长。
2015年,余雄富决定带领村民在高山梯田上种植高粱,这一种,充分将上安村的土地资源劣势扭转为优势,种出了风景,也种出了“金山银山”。
“北方人种的高粱,在上安村能长得起来吗?”在上安村待了10余年的驻村干部郑建平坦言,当年和余雄富等人一起商量种高粱的决定时,自己“心里没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和郑建平一样,不少村民听说村里要种高粱,都流露出了“怯意”。
“当时,好多村民种向日葵种怕了,不敢轻易尝试种高粱。”余雄富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上安村20多个党员干部带头,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上高粱。随后,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登门,为村民们分析种高粱的利弊,发动大家参与高粱种植。
2015年,上安村种了240亩高粱,平均亩产近500公斤,村民们把丰收的高粱酿成52度的高粱酒,当年就卖了140多万元。
上安村村民收获高粱。 郑浙文 摄
“乘胜追击” 让红高粱“红”日子
种植高粱“首战告捷”,让上安村村民们看到了希望。高粱收获后酿成的酒不愁销路。另外,上安村又引入油菜和高粱轮作,在互不耽误农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到2017年,上安村500亩梯田全部种上了高粱。当年上安村共产高粱酒100余吨,年销售产值超过500万元,外加油菜收获后产出的油菜籽油,该村年收入可达600余万元,人均增收超15000元,一举破解了农村土地抛荒难题。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积极性,2019年10月开始,上安村进行了集体经营体制改革和承包土地股份化改造,组建上安梯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经过协商,该公司集中上安村252户村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权,并把具备生产能力的80多位村民按照自愿原则组成5个生产队,由他们承包耕种,高粱成熟后由村集体按保底价回收酿酒。
上安村“红高粱”的名声,很快传遍整个大溪边乡。以上安村为主体,联合大溪边乡12个村,“高粱红党建联盟”应运而生。
截至今年6月底,大溪边乡红高粱种植面积达4200余亩,成为浙江省连片种植红高粱面积最大的产业基地,并被批准创建红高粱省级特色农业强镇。
除了做大、做强、做优高粱产业,上安村还把眼光瞄向旅游开发。以“粱花”景观为基础,该村抓住开化县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由上安村开发建设的上安梯田景区,已成功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据了解,目前,该村每年可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收200余万元。
“上安村的成功,并非简单的扩种红高粱,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不断认识自己,适应市场,真正把农民的参与热情鼓动起来,探索创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实现农业增收、村民增富、集体增强、村庄增美。”大溪边乡党委书记夏增龙说。
上安村探索出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不但激发了农户积极参与生产的热情,有效破解了山区“有人没田种,有田没人种”的土地抛荒难题,还引领整个大溪边乡共同走上乡村振兴道路,驱动红高粱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实现一个村发展,带动一个乡的改变。(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